砂浆行业分析简要报告
一、行业管理
1 、行业主管部门
砂浆业属于建筑材料行业,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行业管理,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研究提出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组织起草有关预拌砂浆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章,指导行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组织提出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等内容。
行业的直管部门为地市级建筑业管理机构下属的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散装水泥办公室),对本地区散装水泥发展负有行政管理责任。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是砂浆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下设的两个分支机构之一,主要职能包括:组织开展行业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行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建设等提出建议,进行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分析,组织召开行业统计工作会议、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等行业交流活动,组织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交流,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2 、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预拌砂浆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列举如下:
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列举如下:
二、砂浆行业概况
预拌砂浆是指由水泥、砂、矿物掺合料、添加剂和水等原料,按一定比例,经过计量、搅拌均匀后用专用设备运输至施工现场的砂浆。
预拌砂浆可分为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预拌湿砂浆是已经掺入规定比例水的预拌砂浆,由专业混凝土、砂浆企业生产销售,到施工现场需尽快使用,不能长时间储存。
匠华干混砂浆是一种多成分的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配方满足不同的建筑要求和施工要求,由专业砂浆企业生产销售,以袋装和散装方式送到工地,施工时按照规定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预拌砂浆是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实现资源再利用方面有显著优势。
与现场配制砂浆相比,每使用 1 吨预拌砂浆可节
约水泥 43 公斤、石灰 34 公斤、砂 50 公斤、利用粉煤灰 85 公斤(按平均值计算)。
按水泥和石灰生产的能耗计算,可节约标煤 17.5 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 公斤。
2007 年 6 月,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共同发布
了《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要求城市分期分批开展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工作(家装等小型施工现场除外),工程中使用预拌砂浆(含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
2011 年9 月,商务部发布《关于“ 十二五” 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类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我国预拌砂浆行业的快速发展。
1 、行业市场规模
预拌砂浆是继预拌混凝土之后,国家又一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
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我国的预拌砂浆行业成为一个巨大的强有力的新型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2015 年全国 30 个省有规模以上干混砂浆生产企业 965 家,比上年末 803 家增加162 家,增长 20.17% ;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 3.31 亿吨,比上年的 2.74 亿吨产能
增长 20.80% ,比 2014 年的增长率下滑 5.84 个百分点。
全年生产干混砂浆 5,730
万吨,比上年 5,077 万吨增加 656 万吨,同比增长 12.86% ,比上年的增长率下降36.8 个百分点。
其中,东部地区生产干混砂浆 3,773 万吨,同比增长 454 万吨,增长 13.69% ;中部地区生产 1,038 万吨,同比增长 315 万吨,增长 43.58% ;西部地区生产 919 万吨,同比下降 116 万吨,下降 11.23% 。
三个地区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65.84% 、 18.12% 和 16.04% 。
东、中部地区的比重同比有所上升,而西部地区的比重同比有所下降。
近年来,干混砂浆的物流装备也随之发展迅猛,干混砂浆运输车、移动筒仓和背罐车的数量每年都在大幅递增。
2 、上下游行业情况
预拌砂浆业的上游行业为水泥、黄砂等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为建筑业。
( 1 )上游行业
预拌砂浆业的上游行业为水泥、黄砂等原材料行业,原材料供货量充足且渠道丰富。
华东地区企业的黄砂供应基本来自上海地区,近两年来,该地区黄砂价格平稳。
水泥的供应受销售半径影响,企业均就近向水泥生产企业采购水泥,近两年来,
杭州、绍兴及周边地区的水泥价格呈逐步下降趋势。
( 2 )下游行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建筑市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十二五” 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在逐年提高,如今“ 十三五” 刚刚开局,全国各地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方案也在逐步推进,建筑业的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也为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基础。
三、行业主要壁垒
由于预拌砂浆产品是一种不宜长途运输的物资,因此其市场拓展较易受销售半径
的限制。
这个特点使得即使大厂商也只能占据本地区市场。
大中小企业纷纷以本地、本省为基础划地而治,形成群雄割据局面。
这虽然保证了本地公司产品的销路,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但是另一方面各自对本地区市场的独占不利于公司的横向发展。
唯有通过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另外,预拌砂浆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发展差距大,东部地区预拌砂浆发展较快,中部发展相对迟缓,而西部个别地区预拌砂浆产业几乎是空白。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仍然是预拌砂浆发展最快的三个地区, 80% 以上的预拌砂浆企业都集中在此。
上海市是我国开展建筑砂浆科
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发展预拌砂浆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北京市近几
年预拌砂浆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北京奥运工程对预拌砂浆的使用,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设都被北京市建委作为预拌砂浆应用示范项目率先使用预拌砂浆;广州市预拌砂浆市场稳步发展;天津市以建筑施工示范工程
为市场拉动点,预拌砂浆市场发展速度也较为速猛;近两年,郑州、成都、苏州、南昌等地预拌砂浆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上海、北京、广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砂浆市场相对趋于成熟。
预拌砂浆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业壁垒:
1 、资金壁垒
预拌砂浆实行工厂化生产,一次性投资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使用预拌砂浆还必须有配套的物流设施装备。
目前,在预拌砂浆领域的社会性投资还很少,生产企业不仅要投资建设生产线,还要投入资金配备物流装备。
因此,企业在投资建设生产线的同时,要购置一定数量的物流设施,加大了企业投资的成本,提高了投资风险。
特别是企业承接大型建设项目时,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需要短时间内加强自身的物流运输能力,因此新进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承接大型的工程。
2 、环保壁垒
我国自 2008 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未获许可的一律不得生产,超证排污的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
凡是向重点湖泊排放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向封闭、半封闭水体排放氮磷的项目,一律停批;严格行业准入标准。
3 、区域壁垒
由于预拌砂浆产品是一种不宜长途运输的物资,因此其市场拓展较易受销售半径
的限制,一般不大于 100 公里。
这个特点使得新进企业必须在当地投资设厂,才
能进入当地的砂浆销售区域,另外,本地的大厂商也只能占据本地区市场,划地而治。
4 、安全生产壁垒
预拌砂浆生产、应用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因此砂浆企业必须建立实验室,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要求实验室健全规章制度,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合格原材料进厂。
砂浆产品必须进行几项重要指标的检测,最后在实验墙完成应用实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四、行业风险特征
1 、行业政策风险
砂浆行业目前是国家重点鼓励、优先发展的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大,但是由于与现场搅拌砂浆相比,预拌砂浆的价格是其两倍多,施工单位使用预拌砂浆后建筑成本将相应提高,因此目前我国预拌砂浆发展主要靠这些政策的强制推动。
虽
然我国目前在很多地区出台了推广预拌砂浆应用的政策,但目前这些政策的执行
力度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监督执行不到位,使得落后的施工方式还有很大的存在空间。
许多地区预拌砂浆推广政策都不带有强制性,未规定如果违规将受到何种处罚,这也阻碍了预拌砂浆的市场进程推进。
行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
因此,如果国家停止或减少针对全行业的政策扶持,行业内企业利润将产生一定程度下滑或不利波动的风险。
2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市场风险
预拌砂浆的原材料主要为黄砂、水泥以及粘合剂,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上述主要原材料作为基础建材,其价格和供应情况可能由于国家资源储备、客户需求和市场条件等影响而变化。
因此,公司面临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可能导致公司销售成本的波动。
若公司未能将增加的成本转嫁至下游客户,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可能对公司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导致的利润变化是公司所处行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