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第四章
F、表表核对 核对内容主要是不同报表上相同项目的名称金额是 否相符。例如,损益表中的税后利润应与利润分配 表中的净利润相核对;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应 与利润分配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相核对。
G、帐款核对
H、帐卡核对 I、单帐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J、单表核对——成本计算单与在产品盘点表核对
D、帐实核对
E、帐帐核对 例如,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时,发现 应付帐款项目余额1 500 000元比其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1 450 000元多出50 000元,将明细表与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 额核对无误。再核对资产负债表上预付账款项目余额250 000元,与其明细分类账合计数200 000元核对出50 000元。 凭经验看出可能有同一客户,既为购货人,又为供货人, 由于过账串户引起上述不符。审计人员将“应付帐款”账 户的贷方发生额同记账凭证核对,发现某月将应过入“应 付帐款”明细分类账户该客户贷方的50 000元误过到“预 付帐款”明细分类账的贷方,以致引起了上述帐帐不符的 情况,通过审阅取得了书面显示证据,查明账簿之间不符 的问题。
本章提要
• 审计工作方法体系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 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 其中审计查证方法可分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 法、传统审计方法(又称具体审计方法)、舞 弊审计方法、审计抽样方法等。现代审计方法 早就超越传统的事后查账技术,发展到广泛运 用风险评估、分析程序、内部控制系统评审及 经营风险评价等技术方法,并呈现日趋多样化 和现代化,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和完整的审 计方法体系
答案:教材79页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调查法)
1 )盘存法
(1)直接盘点——数量较小的贵重财产物资
例如: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贵重金属材料等
(2)监督盘点——数量较大的实物 适用于固定资产,在产品、产成品、存货等 (3)突击盘点——有利于发现盘点对象在一般情况下的状况 一般用于现金、有价证券、贵重物资的检查 (4)通知盘点——在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情况下,组织 盘点工作,财务报表审计主要确定帐实一致性,因而在盘点时大多采 用通知盘点 (5)抽查——大宗原材料、产成品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规模较大,业务较多以及内控制度较好的企事业 单位 常把顺查法和逆查法结合起来使用
3 )按查账详略划分
(1)详查法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详查与全部审计是两个不同概念
(2)抽查法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4-1]
假设某工业企业有应收销贷款200户(户名金额从略),该200 户中有本市国有企业、本镇乡镇企业、本市集体企业、外地国 有企业、外地乡镇企业、外地集体企业;若以欠款时间划分, 则80%的户数在一个月内归还,10%的户数在六个月内归还,另 有10%的户数欠款在六个月或一年以上至今未还。若以销售内 容划分,则产成品销售约占90%,其他受托加工和材料销售。 各户金额亦大小不等,请说明如何运用审计方法来进行审查
一般传统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查 证方法 舞弊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抽样技术方法 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
1 风险评估方法
• • • • 战略风险分析法 经营风险分析法 业绩评价法 剩余风险检查法
审计查证方法
• 2 分析程序
• 3
• 4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二) 一般传统审计的技术方法(又称具体 审计方法)
1.审计书面资料方法(查账法)
金额
133 750 12 500
项目
银行对账单存款余 额
加:企业已收 银 行未收
金额
127 000 16 000
……
减:银行已付 企 业未付 调整后存款余额
……
250 146 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企业已付 银 行未付 调整后存款余额
……
400 142 600
从调节表中可以看出:错误金额为3 400元,属于企业漏记银行存款减少, 虚增货币资金、虚增总资产和净资产的错误。6月30日企业银行存款帐 面的正确余额130 350元(133750-3400)
(1)6月29日委托银行收款125 000元,银行已入账该企业账 户,收款通知单尚未送达企业;
(2)6月30日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一张,计400元,企业已减 少存款,银行尚未入账; (3)6月30日银行已代付企业电费250元,银行已经入帐,企 业尚未收到付款通知; (4)6月30日企业收到外单位转帐支票一张,计16 000元,企 业收款入账,银行尚未记账;
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第二节 审计模式
三、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国外称作经营风险审计或经营风险 导向审计)从评价行业和经营风险入手,目的是确 定最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领域,是一 种广元化的风险观念。这种审计模式首先从经营风 险中判断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然后设计 并执行针对性的测试程序,最后合理发现重大错报。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六个步骤:
C、账册审阅(直接证据) 例如,审查企业其他应收帐款明细分类账。 一般的业务记录都有借方、贷方,即便有几笔借 方记录,也属金额较小、时间较短的正常业务。 经查有一笔500 000元的借方记录至年底仍未归还, 后经进一步核查,原为投资单位抽走的投资款。 D、报表审阅 报表的审阅比较复杂。财务报表的审阅决不 止采用审阅一种技术,而是一个复杂的应用有关 审计技术体系的问题。从审阅技术上讲,应着重 审阅报表的项目是否填列齐全,表内的对应关系 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无误、报表附注是否填写、 有关主管经营人的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厂在产品时,了解到如下情况: 1) 该厂生产甲产品,开始加工时一次投料,每投入 一公斤A材料,可制成0.95公斤甲产品,且在产品重量 随加工程度变化而递减; 2) 6月15日经实地盘点,在产品盘存数为480公斤 (加工程度为80%) 3) 6月1日至15 日甲产品完工入库1900公斤 4) 6月1日至15日领用A材料2200公斤
1 )按审计书面资料的技术分(按查账技术划分) (1)审阅法(书面证据)
一般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审计
A、原始凭证审阅(间接证据)
例如,审阅购料业务的原始凭证时,首先要察看有无购 料发票、购料发票是否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被审计单位 为一般纳税人),发票的抬头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日期是 否是被审计期内。所购物料是否为生产所需,有无请购单, 采购地点、供货单位是否与采购合同相符,材料入库有无收 料单或使用人的签收单,证明材料确已收入。采购单价是否 符合合同规定,货款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已付款的支票存根, 存根金额与购货发票、合同金额是否相符。如采用折扣方式 购料,付款时间是否在折扣期,折扣的计算是否符合合同要 求等。审阅原始凭证时,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预先 收集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供货单位的公章等,以便核 查是否真实,最后还要看购货发票是否盖有“付讫”及其日 期的图章等。从上述可知,审阅原始凭证,必须将有关单据 全面地相关联系地审阅,即要审阅有关的一系列资料,才能 取得充分可靠的证据,作为提出审计意见的基础。
K、其他资科的核对
采用核对技术时可由两人进行,也可以一人进行
(3)查询法
1 面询(口头证据)
2 函询(书面证据) 3 调查表法(书面证据) 设计调查表要根据必要性、准确 性、可行性和艺术性原则 (4)比较法(书面证据)
比较法可以用绝对数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比较
(5)分析法(书面证据)
财务审计中常用的有帐龄分析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 报表分析,账户分析,分析性复核
要求:根据上述未达帐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假定银行对账单 所列企业银行存款余额正确无误。试问在编制调节表时发现错误金额是多 少?属于什么性质错误?6.30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帐面的正确余额是多少?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被审计单位:** 20**年6月30日 单位:元
项目
企业银行存款账面 加:银行已收 企 业未收
(6)全盘
2 )调节法
调节公式
报表日应存量= 审计时盘点 + 报表日至盘 — 报表日至盘 点日发出数 点日收入数 日实存量
在对某企业银行存款进行审计时,发现以下情况: 6月30日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是133 750元,开户银行送来 的对账单中银行存款余额是127 000元,经查对发现以下几笔 未达帐项:
例如,将银行存款支出凭证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应根据凭证的内容核对日记账上所记载的日期、记账凭 证编号、支票号码、对方科目、金额、内容摘要等是否 相符。
C、帐表核对 帐表之间的核对应注意账簿的记录时间、明细科目、 金额等同报表是否相符。此外,还注意是否严格按 照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有无虚构数字、混淆会 计期间等情况。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涵义
• 一 审计方法的意义
• 1 什么叫审计方法 • 2 审计一般方法
• 3 审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二 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二节 审计模式
一、 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最早的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accounting number based audit model)采用从账簿入手审查,审计的方法是详 细审计,通过对报表、账簿、凭证的详细审查(检查、核对、 加总、重新计算)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 查错防弊是此阶段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向 会计凭证和账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约3[]4的时间花费在 合计和过账上,审计基本上没有重点和重点环节。 二、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system based audit model)自20世纪40 年代开始采用,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入手,目的是提高审计
第四章 审计的方法
本章提要
• 审计方法与审计理论是审计学科的两大 组成部分,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共同构成了审计学科。审计方法是审计 人员为了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 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从而实现审 计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