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全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2010年10月20日21:55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新华网延安10月20日电(记者李勇段博)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从枣园到杨家岭,从王家坪到宝塔山,从桥沟鲁艺到南泥湾,人们纷纷来到遍布着革命旧址的圣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员、浙江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对记者说:“当这些课本里耳熟能详的革命故地如此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和触动。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
全市境内现有革命旧址35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珍藏文物3万多件。
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
”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
延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
延安市、县两级政府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延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7个重点红色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据了解,从2004年起延安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1000万元。
“十一五”期间,延安市正式启动实施了投资5亿余元的全国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还先后对高等法院、军委二局、中组部、民族学院、参议会礼堂等10多处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
延安市财政还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了抗大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广场和瓦窑堡、保安、吴起3处革命旧址陈列展室。
据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介绍,2010年以来,仅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参观游客人数已达200万人次。
民间资本也纷纷投资“红色旅游”项目,原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后人吴凌云2004年投资100万元开发“毛岸英拜师务农景区”,再现了毛岸英当年在延安锻炼住过的窑洞及使用过的农具及拜师务农景区的场景。
温州商人洪加盛2006年投资2000万元,开发了“红色经典旅游”项目《梦回延安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
今年9月26日,延安市政府和原“三五九旅”后代等投资方签订了投资达100亿元的南泥湾景区项目,建设以生态观光、特色农产品加工、城乡一体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陕北好江南”景区。
“十一五”期间,延安市逐步确立了“红色圣地·魅力延安”的主题旅游形象,主打红色旅游牌,使红色革命旧址和古代文物遗址、自然生态景观、黄土风情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全方位拓展旅游市场,更好地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据统计,2006年以来,延安市接待游客数量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0.5%、28.5%的速度递增,成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延安市常务副市长薛占海介绍,“把延安建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是延安市的总体战略思路。
未来十年,延安将进入红色旅游快速增长时期,预计到2020年,延安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
延安黄陵县黄帝陵景区AAAAA级,门票91;宜川县壶口瀑布,AAAA级,91元;延安市内景点有枣园(延安市西北方向,距离市中心很近,4、5公里,和延安干部学院紧邻)免费,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王家坪彩虹桥对面)免费领票参观,清凉山和宝塔山紧邻,都在市中心,清凉山是佛道儒三教合流之地,号称延安的小布达拉宫,陈毅将军说:百年华夏叹积弱,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清凉山脚下还有延安新闻纪念馆介绍延安时期新华社的发展壮大经过等等。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是中国革命的灯塔,“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宝塔山门票40左右,清凉山30左右,杨家岭紧邻延安大学,景点免费。
延安---黄陵,全程高速,延安南汽车站有班车,每天都有好几个班次,2小时就到了;延安---壶口,上午3个班次,分别是早7点半,8点20,9点,140公里路程,下午2点班车返回4点半到延安,其他都是室内景点,延安市区小的很,坐公交很方便。
祝你顺利!陕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状陕西是全国红色旅游开展较早的省份之一,国家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后,陕西红色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全省旅游经济新亮点。
纵观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可以归纳如下特点: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已成规模。
陕西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近10年来,陕西围绕革命旧址、纪念馆、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优势资源,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形成了以延安革命旧址、西安事变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特别是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后,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逐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5年陕西省红色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接待人数达1520万人次,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0.6%和24%,高于全省旅游业增长速度。
2、旅游产品比较简单,配套开发不足。
红色旅游产品多为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等,对这些革命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中,展示的手段单一、雷同,缺乏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没有充分展示不同旧址的特定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使游客呈现出老年人多、青年人少、国内多、国外少的特点,客源市场有很大的局限性。
3、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一定意义上束缚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经营与开发。
现有的管理机构大多是事业单位,这不适应于大的市场经济环境。
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保护和开发机制。
4、对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不足。
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主管部门或经营主体仅仅考虑的是依靠这些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人数,增加经济收入,但是却没有从更深刻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产品的开发,没有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对这些宝贵的“红色旅游”产品进行内容的创新,形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旅游品牌,让游客去体验和感受产品的丰富内涵。
5、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开发。
目前陕西红色旅游资源除西安、延安少数重点项目得到开发以外,绝大多数革命旧址、遗址处在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有的没有得到保护,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陕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战略思考第一,将红色旅游与当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比如西安,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3000多年前的西周算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
特别是周、秦、汉、唐,都是统一的大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
陕北则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陕南文化是一种由移民构成的文化。
在整合陕西红色旅游资源过程中,要根据板块三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有效的要素组合,进而反映出红色旅游产品独特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
在红色旅游开发中,要利用历史的、地方的、民间的文化要素,结合现代的、国际的、主流的展示方式,开发出适合一般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产品,让红色旅游经营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特色。
第二、把市场作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在开发中保护红色文化历史资源。
在积极推进文化历史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中,要始终不移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首先必须站在保护的立场上开发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对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为本,实现在现代科学观念和思想指导下的科学保护。
其次,要区分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必须慎重行事,克服盲目冒进的思想,对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则应该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主导理念,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和经济唯是的作法,进行文化的合理开发。
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经济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
文化产业要求按照产业运作模式来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也就是说要把文化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进行配置,要按产业化组织方式运作和经营,要建立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要讲究规模效益,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要提高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我国原有的文化发展体制是由国家财政供养的事业型体制,文化单位大都是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型单位。
这种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政府拨款的文化投资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与经营,可使文化具有盈利能力,具有造血功能,由财政包袱变为财政源泉,从而摆脱自身发展的资金困境,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要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对红色旅游业的投资,使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中,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的产出。
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革命文化历史资源保护机制。
抓紧建立红色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红色旅游真正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三,将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寓教于乐,使游客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等先进文化的熏陶。
比如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和全国革命纪念地中的特殊地位,积淀了发展红色旅游的优质旅游资源基础。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全国各个根据地和各大战役都与这里有着必然的联系,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又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利用这些资源再现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全国战争的情景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延安时期的文化生活,策划战争场景等参与性项目,游客可以穿上红军服、摇摇木纺车、学唱《信天游》,尽情体会独特的陕北风情,亲身感受光芒四射的延安精神。
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第四、搞好旅游景区规划,加快红色旅游品牌建设。
必须在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旅游干线公路建设、文物保护和修缮三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境内红色旅游资源,以革命历史文化为主线,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根据陕西旅游发展规划,陕西将以延安为中心,以延安—西安—汉中一线为主体,渭南和咸阳为两翼,培育出7个主题形象突出、综合服务配套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同时着力培育延安革命纪念地和川陕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之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