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口蹄疫的检疫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口蹄疫在我国爆发,造成巨大损失。
对此类动物疫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检疫、防疫工作“早投入,早发现,早报告,早封锁,早处理”,防患于未然,我省现有体制基本为被动,过于依赖养殖户的报告。
成为监控体系的漏洞。
通过一定的经济投入和培训,建立一支专职的防疫检疫队伍,实行主动监督,能有效的杜绝漏洞,控制疫情,减少损失,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关键词:防疫检疫我国是一个动物养殖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相适应,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养殖业也迅猛发展。
当人们尚对去年的链球菌记忆犹新,今年口蹄疫又成为不速之客,我省的简阳又出现口蹄疫,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口蹄疫是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猪的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蹄冠、趾问、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病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同样变化。
猪口蹄疫的发病率高,故在公共卫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因此,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
1.病原及流行特点1.1病原1.1.1 口蹄疫病毒口蹄疫原是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甲型(A型)、乙型(O型)、丙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的甲型和乙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由于贸易的限制和禁止动物及其产品出口而引起的间接损失更大,因此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1.1.2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抵抗力很强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
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可以越冬,但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和酸性消毒药杀死。
1.2流行特点1.2.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侵害牛、羊、猪、人也可感染,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病畜发热期,其粪、尿、奶、眼泪、唾光谱信息呼出气体均含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水疱皮和水疱液中。
1.2.2带毒时间长康复的动物能长时间带毒,牛的口腔带毒可达6—24个月,绵羊和山羊带毒可达4—6个月,猪带毒1个月左右。
1.2.3感染特性近年来发现口蹄疫还可能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病毒进入易感畜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均可感染发病,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及其产品,其次是被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
1.2.4口蹄疫的传播速度本病的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常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很高,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多发生于冬季,到夏季往往自然平息。
2.临床症状及类症鉴别2.1临床症状潜伏期1—2天,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舌根、腭粘膜和鼻镜上出现水疱和糜烂。
如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化浓腐烂,严重的蹄壳脱落,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严重者死亡,仔猪的口蹄疫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腹泻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60%—80%。
2.2病理变化剖检死亡幼猪可见到心肌变性和出血。
慢性病死的猪只,心肌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条纹和斑点,形状类似虎斑,俗称“虎斑心”肌纤维甚至完全溶解,骨骼肌及发生蜡样变性。
2.3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大型猪场或仓库易发生,农村较少发生。
病猪水疱病首先从蹄部与皮肤交接处发生,而后口腔有小水疱,舌面水疱则罕见。
2.4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如水疱性口炎病毒,多发生于夏季,多为散发,蹄部很少或无水疱。
2.5了解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水疱性疹病毒,多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发病率在10%—100%。
3.防治措施3.1平时的防治措施3.1.1加强检疫的普查工作,经常检疫和定期相结合,分工协作,做好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同时每年冬季重点普查一天,了解发现疫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1.2及时接种疫苗容易传播口蹄疫的地区,如国境边界地区、城域区等,要注射口蹄疫疫苗。
3.1.3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注射口蹄疫甲型,乙型弱毒疫苗,猪注射猪乙型(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
注意:所用疫苗和病型必须与该流行的口蹄疫病型相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3.1.4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严禁从疫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沸的洗肉水喂猪。
3.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3.2.1防治疫情扩散蔓延一旦怀疑口蹄疫流行,应立即上报,迅速确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措施,防治疫情扩散蔓延。
3.2.2疫区内动物的检疫疫区内的猪、牛、羊应有兽医进行检疫,病畜及其同栏猪立即宰,内脏及污染物深埋和烧掉,肉煮熟后就地食用。
3.2.3感染的动物及时注射疫苗疫点周围及疫点内尚未感染的猪、牛、羊应立即注射口蹄疫疫苗,先注射疫区外围的牲畜,后注射疫区内的牲畜。
3.2.4疫点的消毒对疫点用2%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每隔2-3天消毒一次。
3.2.5怎样解除封锁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的14天如再未发生口蹄疫,经过大消毒后可申报解除封锁,痊愈猪仍需隔离一个月方可出售。
4.现有畜类疫情监控体系的漏洞4.1口蹄疫疫情监控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口蹄疫疫情监控,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疫情监控报告体系,强化对口蹄疫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患有疫病或疑似疫病的动物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满报。
4.2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活动动物疫情谎报,阻碍人报告活动动物疫情《动物疫情报告管理手册》规定: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确认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动物疫病后应在24小时之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站。
通过畜牧兽医总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现有批量销售,运输畜类的,都要求有检疫证明,省市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等。
依据《家畜家禽检疫条列》规定,实行禽类定点屠宰管理制度,各种养猪场,市场,生产企业,宰杀场都实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疫情检测监督控制,处于牧医,卫生行政工商管理,检验检疫等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中,从大范围监控了疫情,我市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动物疫情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基层第一线,靠乡镇畜牧兽医站收集并整理,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为了自身的利益瞒报或根本不上报疫情,我们的监控体制对于农民家庭的畜类监控不够有力对于农民约束不强。
4.3农民家庭养猪出现疫情不报告《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理》第5条:对于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设计,无害化处理,专职防治人员,隔离和消毒设施,防疫制度等动物防疫条件都做了详细规定。
〈动物防疫法〉规定: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个人或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监测监督。
前年内江市有口蹄疫发生,农民所养数量少,损失不多,农民都没有报告,有的报告疫情也是因为损失的,希望报告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偿,还有就是因为疫情太严重,无法隐瞒,也怕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农民所养猪只少,损失少,不报告疫情的现象。
4.4农民擅自处理可能染疫的畜只《动物防疫法》规定: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必须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腾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理,这保证了疫情被报告后疫区畜类全被抹杀,受威胁区畜类全被强制免疫。
4.5不法分子为骗取导致疫情扩大《动物防疫法》规定;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病和疑似染病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其有关物品采取消毒。
封锁是为了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但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利,导致疫情扩大。
5.对策措施5.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农户理解的系统工程。
应全方位做好动物防疫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认识,努力营造社会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5.2稳定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县,乡,村动物防疫机构要实行系统垂直管理,人,财,物统归县畜牧局管理;提高村兽医待遇,稳定人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竟聘上岗,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和政治过硬,业务精干、能干、能战的防疫队伍。
5.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动物防疫质量设法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环境配备防疫设施,努力减少人为因数的误差并接种和检疫工作,确保疫苗效价,畜禽及产品卫生质量。
5.4切实开展动物检疫工作防止疫病传播从场地检疫入手,认真开展畜禽和产品检验工作,在村级设立报检点,步推行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
5.5制订村规民约开展群防群治疫行为,免疫反应,紧急防疫及防疫纠纷等事宜列人村规民约,互配合、互监督、杜绝防疫员质量,提高群体免疫力,达到群防群治,提高动物疫病的目的。
5.6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动物疫病预防体系动物疫病预防体系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包括动物疫病仿制冷链体系和动物疫情分析测报系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全区、地、县、乡各级兽医防检部门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
以保证由生产厂到预防注射环节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
另一方面在调整现有动物防检队伍和检测机构基础上,合理布局,择优扶持,建立地级检测中心和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形成动物疫情分析测报体系以变及时发现和了解辖区内的动物疫情动态,准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从而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扑灭工作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具体要求地区兽医诊断室具备对常发的动物病毒病、细菌病、中毒病及寄生虫病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定能力。
5.7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动物防疫技术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就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出口创汇和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畜禽发病,降低死亡率,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科技水平和兽药生产水平,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的综合级力和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快速反映能力,行成适合我区区情的现代动物防疫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5.8依法检疫强化动疫体系建设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检疫可以达到以促防的目的,亦可建立防检结合,以检促防,以监保检的良性运行机制。
通过检疫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利于采取扑灭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及产品等手段,达到消灭疫源净化疫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