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电子证据的智能手机取证APP的合法性研究

基于电子证据的智能手机取证APP的合法性研究


低了其证据能力。
所有的手机系统数据都可以被有效的获取。本文提及的智能手机取证
2.2 智能手机中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现状以及亟待解决 APP 则是以应用程序的模式,可以安装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系统
的问题。首先,电子数据其本身的特性使得使其真实性往往会受到质 中,降低取证难度,保证所获取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法使用。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智能手机取证被广泛地应用于刑事侦查活 证地点。取证完成后,通过服务器的验证即可上传到服务器,以防证据
动和证据鉴定中。
数据的意外丢失或者被人非法修改或隐瞒等。
2.1 智能手机中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现状。智能手机取证
通过此种模式设计的智能手机取证 APP 能有效解决智能手机中电
证就成了打击这类“新”型犯罪和解决纠纷的有利手段。所谓智能手机 能终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通过智能终端对相关取证对象进行拍照录
取证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智能手机各个存储介质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 音录像,并记录取证人的相关信息(身份信息、取证手机设备的鉴别信
取,并对这些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证据,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能合 息),对证据进行合法加密(Hashlib),获取取证时间,并调用 GPS 获取取
取证过程中,应当遵循必要的取证原则,确保电子证据可采、可信、可用。
参考文献
其中电子数据的收集方法及程序的合法性,对于当事人是一大难点。根 [1]谈梦华.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
据我国证据规则,电子数据的生成、获取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且其不 业论文,2014,3:10-18.
助证据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角,因为电子证据大多是孤立存在的,而 2014,5:11-14.
本文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安卓手机为工具的取证程序研究及 app 开发》(项目编号:201410617028)和重庆邮电大学文 峰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基于安卓智能手机的取证研究及开发》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阳(1991-),男,贵州务川人,本科,双学位实验班,从事基于法律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电子数据取证研究。
据的犯罪事实,还必须承担严格的证明责任。如果是网络犯罪,因网络 [4]顾广宇,易庆.电子数据取证研究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据是一般普通公民难以取得的,故对于当事人取证又会增加一定的 学报,2014,9:101-105.
难度。[5]最后,现实社会中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时候往往是以辅 [5]鹿璐.刑事电子证据取证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是电子取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智能手机中电子数据在司 子数据使用时的证据能力的问题,扩大其适用范围。以下为智能手机取
法实践中的运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在智能手机取证 证 APP 应遵循的设计原则:第一,合法取证。通过取证 APP,在程序上保
过程中很难保证智能手机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就目前市面上的 证取证结果的合法可靠。固定照片、录音、录像的原始数据,确保既可以
2.1.2 智能手机更迭速度快。目前市场上流通使用的智能手机品牌和型 第三,加密取证。专用加密通道与取证客户端,数据传输安全。取证服务
号繁多且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以致智能手机取证设备或软件无法及时 器统一对外访问,有效防止被黑客攻击和内部篡改。第四,便捷取证。通
完成对新型手机取证模块的更新,故无法对所有品牌或型号的智能手 过方便的 APP 形式、简单的程序设计,实现照片、录音、录像的原始数据
机进行有效取证,这就给智能手机取证设备和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带来 取证与保全,大大方便了调查人员操作。
了巨大的挑战。2.1.3 智能手机取证的程序尚未出台统一的规范及标准。 4 结论
由于没有统一的取证标准,使得从智能手机中提取到的数据的真实性
当前的智能手机取证工具侧重于针对各种主流手机系统进行取
和合法性受到质疑,从而可能导致提取到的数据缺乏法律效力,大大降 证,故很难适目前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手机系统类型的出现,也无法确保
合法程度足以影响证据真实性的或者足以影响某一重大权益的,则可 [2]胡瑞.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品牌,2015,3:31.
考虑对其加以排除。而且在我国诉讼中,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规 [3]江月,周龙,杨长稳,田泽.电子证据可采性完善刍议[J].电子制作,
则,特别是在刑事诉讼的自诉案件之中,原告想要证明被告有关电子数 2015,3:115-116.
疑。如其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篡改和伪造;具有脆弱性,容易被销毁;而
未来的手机取证应该向以下几个方向迈进:a.取证专家和手机生产
且在形成和传递过程中也极容易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电子数据缺乏 商一起制定出统一的手机取证技术规范和标准;b.加强对高效率、高准
真实性。电子数据真实性之所以难以确定,是因为电子数据真实性的认 确度的手机取证工具和软件的开发;c.加强手机犯罪立法工作,大力宣
证据能力判断是一个难题,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电子数据”的规范仍处 很窄。[3]
于滞后状态,使得司法实践中,往往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然而
3 智能手机取证 APP 合法性研究
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大量案件多用智能手机沟通交流,智能手机取证
智能手机取证 APP 从取证的源头切入,不再等纠纷或犯罪之后从
取证设备和取证软件而言,均需要向手机中写入数据才能够从智能手 固定其内容,以证明该数据来自于第一手信息。第二,可信取证。使用可
机中提取数据,并且这些设备、软件也并不能够完整地提取出手机中所 信技术对固定的照片、录音、录像的原始数据使用专业技术加密处理,
有类型的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提取到的电子数据的证明力。 并将证据的特征值保存于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确保数据始终不被篡改。
2 智能手机中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
智能手机取证 APP 以法学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视角研究电子数
问题
据。利用智能手机拍照取证为切入点对电子数据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
面对日渐涌现的智能手机犯罪活动和有关民事纠纷,智能手机取 运用方法进行深入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该智能手机取证主要包括智
在电子数据取证中所占比重较大。笔者根据智能手机中电子数据的特 智能手机中取证据,而是通过制作一款符合取证规范的应用程序,在取
点,将智能手机作为取证工具,代替现有智能手机数据取证普遍采用植 证时就通过合法的技术及流程将证据有效的固定下来,从而实现从源
入程序抓取数据的取证模式,解决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可采性问题。 头上确认所智能手机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
·147·
基于电子证据的智能手机取证 APP 的合法性研究
杨 阳 张 耀 尤志龙 王梦龙 刘一畅 王鸣远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证据无论在民事领域还是刑事领域的作用都日益凸显。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
法》也已将电子证据作为法定证据之一。本文对智能手机取证中电子证据的运用现状和特征进行概括分析,以智能手机电子数据取证的
发展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研发一种智能手机取证程序来解决当前智能手机取证中电子证据运用的合法性问题。
关键词:电子数据;取证;智能手机;取证 app
1 概述
孤立的电子证据又难以认定案件事实,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一般需
“电子数据”已写入新修订的诉讼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的 要各个证据之间形成一个证据链,使得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适用
定。真实性的认定要考察电子数据的内容及其来源,判断审查电子数据 传手机犯罪活动的危害。只有司法制度、取证技术共同进步、相辅相成
是否真实,有无伪造、篡改、恶意部分截取等情况存在。其次,当事人取 才能在信息时代遏制智能手机犯罪,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
证困难[1]。电子数据证据具有区别于传统证据不同的特性,因此,电子数据 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