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使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应运而生。
这个联合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组织在解决世界上最困难的问题会使用什么有效的办法呢?他会从什么发面下手,他要解决就必须了解,他做了什么努力?他才是最伟大的组织。
关键词:粮食危机粮食储备美元贬值粮食安全第一章粮食的重要性1.1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根据考古资料推知,农业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它发生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的母体之中。
在我国的古史传说中有所谓"神农氏"。
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果菜螺蚌,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神农氏为此遍尝百草,备历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到了解毒的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
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
于是农业出现了,医药也顺带产生了;同时人们还掌握了制陶和纺织的技术。
这种传说是农业发生和确立的时代留下的史影。
现代考古学为我们了解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遍布在从岭南到漠北、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大地上,尤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为密集。
著名的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以种粟为主的农业聚落,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以种稻为主的农业聚落,以及稍后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
近年又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岩等地发现距今上万年的栽培稻遗存。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到了距今七八千年,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农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古代社会,农业的发展变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农具的不断发展 2.农技的不断进步 3.种植、耕作、栽培制度的不断完善4.不朽的水利建设。
1.2粮食的重要性1.21粮食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自有人类以来,生活资料的生产就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粮食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名以食为天”粮食是中国人民食物的主体,也是改善食物结构、增加动物性食品的基础。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生存,要繁衍,要发展,都不能没有粮食,都不能不首先解决吃饭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尤其应该如此!1.22粮食是源头产品粮食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所必须的工业原料,包括食品工业、制糖工业、饮料工业、酿造工业、榨油工业、淀粉工业、饲料工业、制药工业、化工工业和纺织工业等。
没有粮食,上述工业部门将无法正常生产,也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1.23粮食是战略物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攻其军粮兵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
之所以说粮食是战略物资,它是人们日常食品的基础,事物的主体。
粮食不可能像工业生产那样不受自然风险的影响,完全、严格的按照计划增产。
粮食贸易根本没有取得全球性的平衡第二章粮食危机的由来2.1粮食危机的原因2.11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球粮食减产。
近来,百年一遇的干旱沉重打击了澳大利亚粮食产区;恶劣的气候也使欧洲的主要小麦产地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
与此同时,全球对粮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主要产粮区都遭受了灾难性损失。
2.12饮食习惯变化。
人们对植物油和动物性蛋白食品的消费急速增长,饲料粮的消耗增多。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数据,2006年,世界谷物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
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
2.13大量生产燃料乙醇消耗大批粮食资源。
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相当于该国玉米总产量的27%。
按照美国的《新能源法案》,美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
生物柴油迅猛发展则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
欧盟是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
欧盟生物柴油的消费量2005年为303万吨,2006年为544万吨,2007年为690万吨,2008年预计将达到1154万吨。
这自然会导致人车争粮。
经常批评IMF的非政府组织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说,富国在这次粮食危机中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因为它们中止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此外,他们还鼓励发展生物燃料生产,而据IMF称,对农作物需求的增长几乎有一半是用于生产这种燃料。
2.14美元贬值促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也难辞其咎。
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猛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也不断涨价。
所有这些都使得粮食的生产和储运成本升高,拉高了粮价。
同时贫困人口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并无太大改善,因此粮食危机大大加剧。
2.15全球粮食储备量猛降。
2009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比上年下降16.2%;粮食期末库存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7.1%,占当年总消费量的16.5%,低于FAO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
2.2粮食和主权粮食问题的实质是主权甚至第一位的主权问题。
是最深刻、最关键性的主权问题。
个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尤其如此。
一个不能靠自己的劳动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个人、民族、国家,注定处于依附的地位,一切其他权利都谈不上。
丧失这方面主权的程度,同丧失国家独立的程度成正比例。
写到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由美国学者丹.摩根所著的《粮食巨人》。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写出了美国因为握有足够粮食而傲视世界的姿态: 它是世界唯一的农业超级大国,世界十分之一的玉米产于衣阿华州。
堪萨斯州和南科大他州生产的小麦超过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
美国农民生产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亚洲、欧洲、南美洲。
美国二分之一的小麦、三分之一的稻米或大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出口国外。
美国的粮食流向四面八方。
印度博饼的面粉是来自俄亥俄州的面粉,南朝鲜的饼干是用华盛顿的小麦做的,意大利的粥和阿尔及利亚的古斯古斯是用可达他州的硬小麦烹制的。
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碗里盛着加利福尼亚州的米饭。
占有粮食就会占有一切,失去粮食就会失去一切,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当局,在这个问题上的清醒和自觉意识,充分反映了这些国家的自主性和攻击垄断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及处理国内外问题的丰富经验。
美国人已经提出了“新粮食经济学”,“经由世界之胃来控制世界之心”成为这一学说的所谓的“真谛”。
第三章联合国粮农组织概况3.1简介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成立先于联合国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经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倡议,45个国家的代表于1943年5月18日至 6月3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温泉城举行了同盟国粮食和农业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粮食和农业方面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并起草了《粮食及农业组织章程》。
1945年10月16日,粮食及农业组织第1届大会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召开,45个国家的代表与会,并确定这天为该组织的成立之日。
至11月1日第1届大会结束时,42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
1946年12月16日与联合国签署协定,从而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截至1985年底,共有158个成员国。
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并从同年召开的第17届大会起一直为理事国。
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大会,每两年召开1次。
常设机构为理事会,由大会推选产生理事会独立主席和理事国。
至1985年底,理事会下已设有计划、财政、章程及法律事务、商品、渔业、林业、农业、世界粮食安全、植物遗传资源等 9个办事机构。
该组织的执行机构为秘书处,其行政首脑为总干事。
秘书处下设总干事办公室和 7个经济技术事务部。
总部自1951年起迁往意大利罗马,此外还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近东和欧洲等5个地区设有区域办事处,在北美(美国华盛顿)和联合国(美国纽约和瑞士日内瓦)分别设有联络处。
3.2主要职能及工作重点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是:(1)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世界粮农生产和贸易信息;(2)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3)向成员国提供粮农政策和计划的咨询服务;(4)讨论国际粮农领域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法规,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
可以说,粮农组织是一个信息中心,是一个开发机构,是一个咨询机构,是一个国际讲坛,还是一个制定粮农国际标准的中心。
粮农组织早期着重粮农生产和贸易的情报信息工作。
以后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战略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1. 加强世界粮食安全。
针对七十年代初期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紧张、价格猛涨的情况,粮农组织在1973年的第17届大会上提出以建立国际粮食储备为中心内容、确保粮食供应的世界粮食安全政策。
接着,在1974年的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国际约定》,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粮农组织成立了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回顾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并讨论改善世界粮食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迪乌夫先生1994年上任后,决定将粮农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帮助低收入缺粮国家提高农业产量,加强粮食安全。
粮农组织于1994年设立了帮助低收入缺粮国改善粮食安全的"特别行动计划"。
为了加快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粮农组织于1996年召开了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各国承诺到2015年将目前世界8亿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一半。
2. 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压力的加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资源和环境所受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如何既保护环境又加强粮食安全是一个日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的问题。
因此,粮农组织把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3. 推动农业技术合作。
从l976年起,粮农组织建立了"技术合作计划",从其正常预算中拨出14%,以后要求增至17%作为技术合作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小额、急需的技术援助。
这种援助的规模虽较小(一般不超过25万美元),但手续简便,见效较快,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此外,粮农组织还设立了"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计划",以重点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其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3主要活动(1)向成员国提供世界粮食形势的分析情报和统计资料,对世界粮农领域的重要政策提出建议交理事会和大会审议。
(2)帮助发展中国家研究制定发展农业的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向多边援助机构和发达国家寻求援助和贷款,并负责组织各种援助项目。
(3)通过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和质量预测组织政府间协商,促进农产晶的国际贸易。
(4)通过提供资料、召开各种专业会议、举办培训班、提供专家咨询等推广新技术,组织农业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