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下)【说明】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下)学时数及学分:周3 ×18 周= 54 学时3学分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本学期主要介绍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大体而言,主要围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优势的确立、工业化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以及欧洲地区取得统治性地位三大线索展开。
选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近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作为教材。
该教材体现了国内学界在世界通史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采用教师教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期望帮助使学生掌握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线索以及相关的必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初步了解国内外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最新研究动态;培养专业意识、学习历史分析和掌握研究型思维方式。
【本文】导言教学目的:了解课程学习和考核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比较、列举授课时数:2内容要点:一、了解课程学习和考核方法1、总结和解答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类试题卷2、介绍课程学习和考核方法二、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1、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优势2、工业化令现代化启动,人类社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变化3、欧洲统治世界,国际局势呈现以欧洲为中心的“伞状结构”作业与思考:查阅本校图书馆有关19世纪世界历史的所有参考书目,按照作者姓的拼音顺序罗列。
第一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尾声教学目的:了解19世纪各主要国家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探讨各自的模式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列举法、比较法授课时数:22内容要点:第一节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一、议会改革1832年改革前英国议会的发展简史改革条件的成熟:为什么在此时发生?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二、宪章运动的历史地位:兼谈为何在1848年英国未发生革命宪章运动的过程和总体特征。
为什么1848年的革命风潮没有波及到英国?历史评价:绝非以“失败”二字简单概括。
三、19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其他完善两党轮流执政格局的成型国家机器的强化第二节内战与19世纪美国的政治发展趋势一、联邦司法系统在19世纪的演变轨迹建立依据和过程司法审查权的确立:三权制衡机制分析州权和联邦权在司法领域的斗争19世纪末的联邦最高法院:维护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二、政党制度与美国大选两党制在美国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大选制度三、美国内战与重建内战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内战起源:奴隶制与联邦主权内战的过程和历史评价重建:南方回归和种族隔离制的萌芽四、19世纪末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第三党运动和两党制的现代化文官改革和国家机器的强化第三节近代德国的建立一、19世纪前“德意志国家”历史回顾:王朝更迭二、分裂状态下统一道路的探索与挫折宗教改革与统一意识的萌芽三十年战争与分裂状态的加剧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对统一意识的促进作用三、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的民族统一浪潮1815―1818年的德意志大学生运动19世纪30―40年代的“统一自由运动”1848年德意志革命:民族统一的高潮四、普鲁士崛起与德国统一道路的成型普鲁士王国发展简史《提尔西特和约》与施泰因―哈登贝格改革莱因兰的获得与工业革命的启动关税同盟与小德意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俄、奥实力的削弱与俾斯麦的上台五、王朝战争与德国的统一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及其后果普法战争与德国统一的完成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评价六、19世纪德国政治现代化的启动1848年革命与民主宪法的历史地位1871年宪法述评第四节19世纪法国政治的发展轨迹一、大革命结束后的法国政体更迭波旁复辟王朝:兼论法国大革命的起讫时间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普选权的实现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的内外政策第三共和国:关于巴黎公社的历史评价二、法国的政治现代化主权在民思想的体现普选制从名义走向真实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第五节意大利的统一和政治现代化的启动一、统一前的局势、阶段性和历史意义拿破仑占领的双重历史作用统一道路的探索和三阶段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意义二、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比较相同处:完成方式相似,都由资产阶级化王朝领导统一战争有共同敌人奥地利,共同的阻碍因素法国强权现实主义的领导人物,与王朝统治者相得益彰保留了旧王朝的色彩,封建残余严重相异处:德国统一解决的是“大德与小德”问题;意大利则是上下道路的选择宗教问题困扰意大利的统一大业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国际因素更加明显,需要摆脱外国势力控制两国爆发政治革命的前提不同三、19世纪后期意大利政治的发展趋势民主派先天不足,难以进入政权核心议会欠发展,未形成政党制度黑手党势力在南部猖獗,构成意大利的独特政治文化第六节明治维新与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政治民主化一、学术界关于明治维新的研究热点维新的起讫时间明治维新的性质界定二、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分析:内忧外患的刺激内忧:幕末日本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否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诱致性条件维新前日本是否已经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工场手工业”?幕末的町人与商人是资产阶级吗?农民暴动能否视为维新动力?下级武士“贫困化”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化”吗?外患:西方列强的入侵前被迫开国中国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警示作用三、明治改革的内容从“尊王攘夷”到“王政复古”的倒幕运动明治改革的几项措施四、明治维新的历史评价:兼谈与沙俄和中国近代改革的比较第七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道路一、史学界对于俄国历史的分期:谈俄罗斯史学中的“国家学派”二、农奴制在俄国的发展脉络12世纪罗斯国家走向统一过程中农奴的萌芽13-16世纪农奴制度化的加速17世纪农奴制度的成熟: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俄罗斯农奴的类别分析三、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奴制的危机与改革局势的成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知识分子的宣传和民主起义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刺激四、改革的内容与历史评价斯佩兰斯基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对国家管理体制与军事制度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的历史评价作业与思考:1、怎样看待史学界近年来对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巴黎公社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革命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如何?2、19世纪是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此时,联邦三权部门间的“制约与平衡”是如何实现的,呈现出怎样的态势?3、如何评价奴隶制与美国内战爆发的关系?4、德国统一过程中的道路选择是历史必然吗?1870年普法战争的历史意义何在?5、法国在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坎坷与波折,为什么会这种情况?试讨论民族性格与国家历史的关系。
6、客观分析和评价农奴制度在俄罗斯国家发展历史的作用。
7、近代中国和日本救亡图强的尝试一成一败。
结合课本分析其中原因。
第二章工业化与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的:了解学界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动态,掌握19世纪各主要国家工业化的过程,探讨各自的模式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举例法、图解法、比较法授课时数:18内容要点:第一节英国的工业革命一、关于工业革命的史学评述“工业革命”研究学派与代表人物工业革命的名称由来和阶段划分工业革命的起源工业革命中劳动力的来源工人生活水平的争论二、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历史原因农业革命的先行展开奠定基础资产阶级政府为工业化创建环境较早具备三层式社会结构,为工业化提供主体力量新教精神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以及工业革命先发的双重历史作用四、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性启示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原发模式工业革命的两大后果,导致英国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历史发展。
第二节工业化与美国经济的繁荣一、美国工业化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前美国的早期工业化:技术、交通和工厂制度革命内战后到一战期间的工业化历程:农业资本主义道路和管理革命二、导致美国19世纪工业化呈现独特性的原因所在劳动力市场的独特性:自由移民和奴隶政府功能的转变:金融、交通、公共土地和其他领域的作用三、西进运动与美国西部史学国内关于西进运动与西部的史学研究成果西进运动的兴起和历史过程:理论依托、自由移民和经济开发特纳与美国西部史学史:特纳边疆学说介绍美国西部史发展历程与代表人物四、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与美国企业史学钱德勒史学介绍:管理式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史学史第三节法国工业化的历程与特征一、法国工业化的历程旧制度的铺垫:启动工业化法国大革命与工业化法国工业化的三个阶段说二、特点二元性的总体特征高质量的轻工业产品与奢侈品是其取胜法宝国家的干预明显劳动力来源问题三、法国工业化的总结在没有起飞阶段的情况下平稳发展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社会成熟城市化实现,社会流动缓慢第四节德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普鲁士道路一、德意志工业化道路的形成拿破仑战争的影响普鲁士道路的探索德国工业化的四个阶段说二、德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为什么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低迷时发展迅猛?三、德国工业化的特征政府作用不容小觑劳动力来源的独特性容克阶级的转变城市化与中产阶级的构成第五节俄国工业化的艰难探索一、俄国工业化启动的历史前提: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对外扩张作为国家战略中心任务的沙皇中央专制集权二、工业化历程:五次改革三、工业化的特征政府的巨大主导作用村社制度的历史影响城市化的实现与社会阶级构成第六节日本工业化的过程与特征一、日本工业化的过程:在殖产兴业政策下启动,从单纯移植到和洋嫁接初期创办大批官营企业,军工为重点1877年后根据大久保利通的建议,开始扶植传统产业1880年代后转卖大批企业给私人资本,1887―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三次大的企业发展高潮二、日本工业化的独特历史经验精神动力巨大政府作用:从官营向扶植财阀私人资本的转变资本主义与寄生地主制度的结合军事性:对外侵略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家族主义、集体观念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三、对日本工业化的评价:一分为二第七节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把握一、总体评价肯定工业化的历史进步性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导致的政治不平衡,以及世界格局的暗流涌动二、观赏影视资料《青山翠谷》作业与思考:1、“工业革命”的提法始于何时,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在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研究中,你比较赞同那个学派?欧美19世纪经历了两次工业化浪潮,如何对其进行区分和理解?2、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性启示何在?3、如何评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对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比较美、俄、英、德四国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
4、日本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特征?在其中,传统的家族主义和集体观念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5、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都实现了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