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监督的思考
【摘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因此本文从宏微观经济、法律体系方面分析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对会计监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监督;存在现状;强化措施
一、会计监督的概述及其必要性
会计监督对企业运行状况和经营好坏负有直接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体制的改革,使的企业的财务动作没能适应过来,变得越来越来复杂,多元化,而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必要的内容。
二、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约束机制和财政体制不完善
目前的法律,法规缺乏可行性。
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得不到尊重。
如《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严重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样的规定是有过理的,必要的,但缺乏可行性。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企业管理当局的违规或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如果知情不报,就会违反会计法要负法律责任。
如果向有关部门举报,日后以有可能受到当局的打击报复,从而把会计人员摆在一个进退维谷的位置。
在
自利益的驱使下,对多数会计人员来说这样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从而也就失去了法的严肃性。
又如,《会计法》中,将保证企业会计资料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即会计责任同时赋予了单位行政领导人和会计人员,这种将一种责任同时花了多个主体的做法,在实践中必然会造成谁负责任,谁也不负责任的结果。
另外,法律条款对现有违规处罚力度不够。
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从宏观上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但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如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证券法》规定只处罚造假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没有赔偿责任,而且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对受害者的赔偿负责,使造假者不痛不痒、屡查屡犯。
因此造成了违规成本太低,司法滞后不力问题。
(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弱化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领导与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
首先,有些企业为了局部利益,甚至是为了个人利益,企业领导与内部会计人员共同勾结,采取违纪违法手段,虚增或应减利润,提供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其财务状况,或是为了急功近利,骗取荣誉,骗取投资者信任;或是为了掩盖其挥霍浪费,经营不善,甚至将企业资产据为已有等败德行为;或是为了偷漏国家税款,私设“小仓库”等等。
其次,某些企业负责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对财务数据、财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由于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和基本条件,时时受制于人,不
得不屈就苟同,导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现象屡有发生,会计监督职能在与自身利益发生冲拉时,被削弱、丢弃了。
第三,由于从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现行经济法规制度理解不透.忘记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从而从主观上导致会计监督的弱化,造成所谓“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管理体制不顺畅和会计执业环境不规范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原有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已显露出来,如:行政管理“政出多门”、组织和机构权限不清,重复监督、真空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很好体现;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使会计行为成为企业行为,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当局,难以实现有效监督;会计人员的自律组织尚未形成,行业组织的约束力度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规范的机制。
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结果表明,会计人员、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执业很不规范。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法律法规做保障。
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推行的人们的行为规范。
首先,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其次,改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法力度,加重违法。
违纪成本,增加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真正使造假者罚的起、赔不起,不仅要处罚违法违规的企业,同时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真正触及造假者的痛处;第三,加强新闻媒介对违规企业的曝光,同时,加大对守法企业的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最后,出台《会计信息质量法》,强化《会计法》及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增强《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建立财会人员举报制度和监督基金
对于目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财会人员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中心,鼓励和动员财会人员检举揭发违反财经法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行为的人和事,以及违反会计法规,打击迫害财会人员的行为,同时,设立财会人员监督基金,对维护会计法规和保护国资的要给予奖励,提高财会人员的监督热情和保障他们的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过程来体现,而会计人员是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较强的法制观念。
第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体现会计职业成员之间及各成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社
会经济关系。
第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强化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之成为制度。
第四,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改进基本的财务操作流程,推行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只有优化财务流程及实施集成的信息系统,会计人员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更具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及风险管理等工作。
针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职全面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应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影响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方面,理顺内部关系,明确岗位的职责及权限,剔除多作环节和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从而形成有效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
同时可以通过集成信息系统,把内控及规范流程加以固化和电子化,从而降低内部舞弊和错误发生的机率。
四、结论
总之,在时常经济条件下,强化会计监督作用十分必要。
调顿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需要全社会的重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并加强会计监督制度,定期审查我国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监督企业生产活动的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收入、费用和路润的实现;保护企业资源的完整;制止违反会计法规、财务制度的收支行为,从而保护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刘明辉.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华.会计监督的对策[ol].2005-02-12.http:
///200501142.html.
[3]朱星之.会计监督运行机制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6(2).
[4]王海民.对政府会计监管问题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5(12).
[5]何映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