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邦《夜曲》赏析

肖邦《夜曲》赏析

弗里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
(F.F.Chopin 1810─1849),波兰 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 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 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 人。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 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 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 不足20岁已出名。他是历史上最具 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 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 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 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钢 琴诗人”。
肖邦《பைடு நூலகம்曲》赏析
• 《夜曲》原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 1837)所首创。他采用平静的和弦伴奏下 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幽静和梦 幻的情调。 • 肖邦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 新了这种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 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 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 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 肖邦赋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 《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
• 肖邦的21首夜曲,几乎 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 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 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 调夜曲》,它的主旋律 早已深入人心。
• 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 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 力量。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 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 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 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 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 “白昼”了。
• 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 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 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 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 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 久不能平息。
• 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 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 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 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 失。
谢谢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