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40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应受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A合同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解析正确答案:B违反民法,须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须承担行政责任。
行为须达到违反刑法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才会受到刑罚惩罚。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40以下行为中属于我国根据《刑法》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的是()。
∙A违反国务院的行政法规∙B违反三从四德∙C违反村规民约∙D违反县政府规定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96条规定,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因此,只有A项符合前述规定,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3/40小王(12岁)处在青春期,比较叛逆,某日放学后伙同小李(12岁)偷取了同学张某书包里的500元钱,请问他们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A不承担∙B应当承担∙C由他们的监护人承担刑事责任∙D起主要作用的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某些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小王和小李均未满十四周岁,所以对于他们所从事的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4/40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公民的()。
∙A生命权∙B健康权∙C肖像权∙D名誉权解析正确答案:A故意杀人是非法剥夺公民生命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5/40小王已满18周岁,他在游戏厅玩游戏的时候,趁别人不注意偷走了别人的五万元钱,小王的行为是()。
∙A犯罪行为∙B违法但不犯罪的行为∙C违反道德但不违法的行为∙D应判处死刑的行为解析正确答案:A作为一个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王某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法盗窃罪的法定数额,构成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6/40我国现行《刑法》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死刑。
∙A拘留∙B关押∙C收容教养∙D无期徒刑解析正确答案:D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共五种。
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7/40学生王五(15岁)听同学说同班的赵四曾经辱骂自己,于是怀恨在心。
一天他找来几个伙伴在学校附近将赵四打致重伤。
请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王五赔点钱就行了,不构成犯罪∙B王五构成故意伤害罪,但由于不满十六周岁,他不用承担刑事责任∙C王五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赵四辱骂他人在先,引来王五殴打,赵四自己也要承担部分责任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8/40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重∙B一律免除∙C从轻或者减轻∙D加重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题目9/40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 1∙B 2∙C 3∙D 4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0/40李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李某所用的凶器属于()。
∙A犯罪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主体∙D犯罪工具解析正确答案:D犯罪工具是指行为人为达到犯罪目的,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使用的工具。
本题答案为D项。
题目11/40孙某明知自己放火会烧毁单位的财产,但为了报复单位,仍然放火烧毁了单位的仓库,这是()。
∙A过失犯罪∙B不构成犯罪的行为∙C故意犯罪∙D意外事件解析正确答案:C《刑法》第14条的规定,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12/40王某醉酒之后犯罪,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A应当负刑事责任∙B经被害人同意可以不负刑事责任∙C要经医院鉴定之后决定∙D根据犯罪大小决定是否负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13/40王某是一个聋人,但说话能力正常,王某犯罪是否可以因为其失聪而免于刑事处罚?∙A可以∙B不能∙C应当免除∙D法律没有规定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而不哑的人不能适用此条规定。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4/40明明是一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十八岁的中学生。
有一天,明明手里的钱不够玩游戏了,他想起同乡的壮壮家里有钱,于是就把壮壮绑到村头的废弃工厂里,给壮壮的爸爸打电话勒索钱财,明明涉嫌犯什么罪?∙A盗窃罪∙B绑架罪∙C抢劫罪∙D非法拘禁罪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罪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明明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绑架罪。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15/40正当防卫是否要负刑事责任?∙A负完全刑事责任∙B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C根据正当防卫的情节决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D不负刑事责任解析正确答案:D《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16/40在一偏僻的胡同里,歹徒持刀正在抢劫李老师,李老师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其捅死,李老师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假想防卫∙D自助行为正确答案:A《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李老师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故正确答案为A项。
题目17/40关于违法和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B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也不一定违法解析正确答案:D违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是犯罪行为。
所以违法的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因此,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D 项。
题目18/40关于毒品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引诱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B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C教唆未成年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D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因此,B项的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题目19/40小李多次在深夜中拦路抢劫独自一人行走的女性,若小李已满()周岁,就应当负刑事责任。
∙A 14∙B 12∙C 10∙D 8解析正确答案:A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0/40如果王小峰没有认识到自己偷银行6万元人民币的行为会构成犯罪,请问王小峰应不应该受到刑罚处罚?∙A因为他不懂法,所以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B取决于银行是否追究∙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D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并且对于他不懂法的无知行为必须对其加重处罚正确答案:C王小峰自己不懂法并不能使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逃脱法律的制裁。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21/40紧急避险,必须是在()利益有危险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A非法∙B合法∙C公共∙D本人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的利益,包括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2/40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死刑应当报请()核准。
∙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公安部∙D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3/40被判处管制的人,应当依法实行()。
∙A社区矫正∙B减刑∙C打压∙D暴力解析正确答案:A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刑法》第3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4/40李某被判处拘役,应由()负责执行。
∙A公安机关∙B法院∙C检察院∙D地税局解析正确答案:A《刑法》第43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故正确答案为A。
题目25/40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毒品的是()。
∙A鸦片∙B香烟∙C海洛因∙D摇头丸解析正确答案:B《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香烟不在前述的范围内,故正确答案为B。
题目26/40有期徒刑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暂时性剥夺。
∙A名誉权∙B健康权∙C人身自由∙D生命权解析正确答案:C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一定时间内人身自由的剥夺。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目27/40冯刚平日里胆小怕事,有一天同校的几个学生把他围住想要殴打他,此时他应该怎么办?∙A与施暴者打斗∙B默默忍受∙C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进行呼救∙D辱骂殴打自己的人解析正确答案:C面对校园暴力的实施,要注意自我保护,有机会先逃跑或者大声呼救。
实在不行可以先求饶、服软,保护身体。
故正确答案安为C。
题目28/40范云喜欢恶作剧,有一次趁下雨天,他把马路上的井盖搬开,导致多辆经过的汽车险些发生车毁人亡的危险,范某的行为()。
∙A只是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轻微违法行为∙B构成盗窃交通设施罪∙C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因为没有导致实害结果,所以范云不构成犯罪解析正确答案: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