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5个X2分=10分)1.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一种比较清晰、紧张的内部心理状态,它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
2.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3.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脑中的整体反应。
4.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5.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当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
6.问题情境:是指人对生活中面临的某种情境,如果缺少必要的知识经验,不能运用已有的方法去顺利地处理,这种情境就是问题情境。
7.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8.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字节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的突出表现。
9.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10.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经常表现出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11.气质:现代心理学认为,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2.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性格和气质是相互制约、影响的。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196页)14.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203页)15.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244页)二、填空(20空X1分=20分)会多出1-2个不在复习题中的题1.构成个性心理的四个部分: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2.教学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教学系统的三个基本侧面(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由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5.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7.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良好的记忆品质所具有的特点:识记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9.解释遗忘原因的四种假说: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
10.思维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其特征为: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进行改组性。
11.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12.想象的过程: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13.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1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教师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绪与学习效率、情绪智力、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与教会学生调节情绪。
(不太对)]调节功能,信号作业,易感作用15.需要的特点:对象性、紧张性、动力性、起伏性。
1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8.教学的一般过程所包括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课外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三、判断(10个X1分=10分)正确理解,错的题可能在试卷上是正确的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改正: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脑中的反应。
(对)3.个性心理系统中的心理过程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教学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其中教师是核心,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改正:学生是核心。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改正:是联结学习理论6.有意后注意是指有意注意之后出现无意注意的现象。
(×)改正: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并不是现象。
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8.注意的分散也叫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两个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改正: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当前应该完成的活动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吸引。
9.学生正在专心听讲,门哐当一声响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有意注意。
(×)是无意注意。
10.身体的平衡觉属于内部感觉。
(√)11.一个人对刺激的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就越小。
(×)两者成反比。
12.任何感受器的感受性不会因受到其他同时起作用的感受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感觉的对比。
13.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
是知觉的整体性。
14.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它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的知觉和自我知觉三部分。
(√)15.在性质和强度上对比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地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一个人对他们的差异感变得特别清晰。
?16.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17.情绪记忆的特点是容易识记,但比其他记忆映像保持的时间短,容易遗忘。
(×)保持的时间长,不容易遗忘。
18.记忆表象的特征是创造性和概括性。
(×)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19.艾宾浩斯采用无意义音节的方法对记忆的保持进行实验研究,得出遗忘的规律为先快后慢。
(√)?20.再认比重现更复杂,能够再认的一定能够重现。
(×)刚好相反。
2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22.为了有更好的保持和回忆,复习时可采用超额学习,而超额学习高于100%效果最佳。
(×)。
效果最佳是50%。
23.问题解决中的启发式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24.问题情境纯粹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如果当事人不进入情境,没有感到心理困境,就不会构成问题情境。
(√)25.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阻碍对新问题的解决。
26.创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是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7.生长需要是因为缺失而产生的,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
(×)因缺失而产生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
必须得到完全的满足。
28.情绪与需要、机体的活动、感观和知觉相联系,而情感更多地跟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理性观念等相联系。
(√)29.积极地情感具有积极增力作用,消极的情感具有消极增力作用。
(×)30.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31.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焦虑。
(×)是应激32.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3.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完成的行动,才叫意志行动。
(√)34.知识的掌握要比能力的发展迅速。
(√)?(一般来说)35.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刚好相反。
36.性格主要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而气质和能力主要依赖个体后天环境的影响。
(×)37.性格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38.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其中罗夏人格测验属于自陈式测验。
(×)罗夏人格测试是属于投射式测试。
39.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影响有正负之分。
40.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四、简答(6X6=36分)1.发生学习的三个标准(学习定义的三个要点)?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也就是说,仅有练习不一定产生学习。
2、这种变化是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
3、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有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2.感觉过程中的主要环节?1、感受器接受刺激的过程 2、传导神经冲动。
3、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形成感觉。
(45页更详细具体)3.影响知觉的主要心理因素?1、知识经验 2、定势 3、需要和情绪(此外,价值观、自我防卫机制也会影响人对当前对象的知觉)——54页更为详细具体4.遗忘规律的进程?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演唱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 2、遗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数量随时间的演唱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 3、总的趋势是最初遗忘的快,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63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1、知识经验 2、心理表征 3、定势 4、尝试性动作 5、个性特点和动机状态 6、人际关系。
6.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发展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3、发展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发展形象思维。
5、原型启发。
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7.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1、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正确地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能使反应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强度相适应。
3、情绪反应的时间应随引起情绪的客观情境的转移而变化。
4、情绪反应的特点应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8.奥苏贝尔提出的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动机,结合学生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
提出的三种动力来源: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
9.青少年意志薄弱的表现?:1、缺乏独立性 2、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3、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10.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的类型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1.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的方法?:1、正确对待学生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