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山港航道与锚地规划

舟山港航道与锚地规划

舟山港航道与锚地规划第1章概述1.1 规划背景及目的舟山港位于杭州湾外缘的舟山群岛,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

舟山市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最具发展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十六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港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抓住机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货物吞吐量大幅提高。

2004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359万吨,列我国沿海港口第9位。

舟山港的深水岸线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舟山海域港口资源图集》中的有关统计资料,舟山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0多处,总长246.7km,其中水深大于15m的岸线长198.3km,水深大于20m的岸线长107.9km。

这些深水岸线的开发利用离不开航道和锚地的建设。

在交通部规划研究院2004年12月主持编制完成的《舟山港总体规划》(送审稿)中,舟山港由定海、老塘山、沈家门、金塘、六横、马岙、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和洋山共十一个港区组成。

为各港区的顺利运行,充实和完善总体规划中航道和锚地规划部分的内容,同时也为与海洋功能区划、水利围垦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充分利用航道和锚地资源,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航道和锚地的专项规划。

为此,受舟山港务管理局的委托,在舟山港务管理局的直接参与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我院开展《舟山港航道与锚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该规划的编制不仅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省的需要,是舟山港口发展和交通运输安全的需要,也是国防战备的需要。

1.2 规划范围、内容和期限1.2.1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为舟山市行政区域内的海域范围。

舟山港海域内航路纵横交错,在浙海事[2001]358号文件《关于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锚地的公告》中该海域航路百余条。

其中,既有南北向的沿海航路,又有东西向的进出港航路;既有公共航路,又有用于陆岛间沟通的客货运航路。

舟山海域的海底较为平坦,水深适中,底质以粘土质粉砂为主,而且部分海域群岛环抱,避风避浪条件好,非常适合开辟为大型锚地。

自北而南,舟山海域适宜各类船舶锚泊避风的锚地均有分布。

根据目前资料统计,舟山海域各种等级的锚地达30余块。

由于舟山港海域范围大,港区分布广,为便于理清各港区的进出港航路,根据岛屿分布、港区分布和航道锚地资源情况,规划海域范围可基本划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块海域,分别以朱家尖岛和中街山列岛为界。

在南部海域有定海、老塘山、沈家门、金塘、六横五个港区,在中部海域有马岙、高亭两个港区,在北部海域有衢山、泗礁、绿华山和洋山四个港区(见附图1-1)。

1.2.2 主要规划内容在充分调查舟山航道和锚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现已开发使用的航道、锚地,规划《舟山港总体规划》实施中和《舟山海域港口资源图集》深水岸线开发利用中需要配套的航道、锚地,论证规划航道的通航等级、航道尺度及锚地区域、水深等。

规划内容具体包括南部、中部和北部海域进出港航道和锚地规划;陆岛间交通航路规划;以及规划的分期实施等。

此外,由于舟山港的二程中转航路大多利用已有的南北向沿海航路,故亦对南北向沿海航路作相应规划。

1.2.3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同《舟山港总体规划》(送审稿),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和2020年。

1.3 规划编制依据(1)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舟山港总体规划》(送审稿),2004年12月(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舟山港务管理局编著,《舟山海域港口资源图集》,海洋出版社,2005年4月(3)浙江省交通厅,《宁波、舟山港口资源整合方案》,2004年6月(4)浙海事[2001]358号文件《关于浙江沿海主要公共航路锚地的公告》,2001年12月14日(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中国航路指南(东海海区)》,2000年(6)浙江省交通厅和舟山市人民政府浙交复[2005]22号文件《金塘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1月(7)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舟山港务管理局,《六横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2004年11月(8)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舟山港务管理局,《衢山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2004年12月(9)舟山海域最新海图计25张(1:10000~1:2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10)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00年1月(11)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呈报“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意见”的说明》,2004年9月14日(12)舟山市经济建设咨询院、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舟山市(2004年~2020年)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5年1月(13)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领导小组,《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3月(14)嵊泗县人民政府,《嵊泗县马鞍列岛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区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10月(15)嵊泗县人民政府,《嵊泗县马鞍列岛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区总体规划》,2004年10月(16)嵊泗县人民政府,《嵊泗县主要深水岸线利用设想》,2003年3月(17)岱山港务分局,《岱山海域港口资源资料图集》,2005年6月(18)《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及其局部修订本JTJ211-991.4 规划的主要原则1.4.1 航道规划原则(1)航道规划应满足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港口总体规划、国防建设、海洋功能区划和沿海水路运输发展的需要;(2)航道规划应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适当超前;(3)规划航道的位置、等级应尽量与原有航路一致,也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4)规划航道布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中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5)规划航道的等级和规模应尽可能满足可能通过船舶的通航要求。

1.4.2 锚地规划原则(1)锚地规划必须满足港区、航道规划建设规模与国防建设的要求;(2)锚地的总体布局要统筹兼顾、合理可行;(3)锚地的规划布置应方便船舶的待泊、引航与进港;(4)锚地的布置应满足有关规范船舶安全锚泊的规定要求;(5)规划锚地的等级和规模应尽可能满足可能停泊船舶的锚泊要求。

1.5 规划的主要结论(1)南部海域航道与锚地规划南部海域涉及定海、沈家门、老塘山、金塘、六横五个港区,航道与锚地规划见表1-1、表1-2和附图5-1。

表1-1 南部海域主要进港航道规划表表1-2 南部海域主要锚地规划表(2)中部海域航道与锚地规划中部海域涉及马岙、高亭等二个港区,航道与锚地规划见表1-3、表1-4和附图5-2。

表1-3 中部海域主要进港航道规划表表1-4 中部海域主要锚地规划表(3)北部海域航道与锚地规划北部海域涉及衢山、泗礁、洋山、绿华四个港区,航道与锚地规划见表1-5、表1-6和附图5-3。

表1-5 北部海域主要进港航道规划表表1-6 北部海域主要锚地规划表(4)南北向沿海航路规划外航路:规划航路与现状同。

东、中航路:为减少小板门航段的事故,规划开发治治门作为南下船舶的单向航路,将小板门作为北上船舶的单向航路。

为尽量增加洋山集装箱锚地和危险品锚地的面积,将中航路白节峡至三星山航段按顺时针方向略作偏转。

西航路:规划航路与现状同。

内航路:规划在鱼腥脑附近设置一安全通航标。

该标与鱼腥脑灯桩间水域为北上船舶转弯水域,该标西侧水域为南下船舶转弯水域。

规划开发青龙门作为中、小型船舶的南下单向航路,双屿门作为中、小型船舶的北上单向航路和大型船舶的靠离泊水域。

南北向沿海航道规划见附图5-4。

(5)陆岛间交通航路规划高速化、旅游化、滚装化将是舟山群岛陆岛交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规划保留目前陆岛间的交通航路,未来根据交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

1.6 规划的分期实施根据舟山港总体规划港区分期实施情况,本着航道与锚地建设应适当超前的原则,南、中、北三块海域的航道和锚地规划分期实施情况见表1-7。

实施时,可根据港区建设需要作相应调整。

表1-7 航道和锚地规划分期实施表1.7 规划的几点说明(1)船舶进出锚地就近连接规划航道,不再另设进出航道。

(2)自然航道宽度小于规划航道宽度时,以自然航道宽度为准,但不小于规范要求的宽度。

(3)本规划航道宽度大于规范要求时,在建设时应根据船舶流量分期实施航道建设。

(4)本规划航道和锚地不涉及对外开放问题,国防战备需要时不受此规划限制。

(5)连接水域:包括航道与锚地之间、航道与(规划)港区(作业区)之间的水域。

其中航道与锚地之间的连接水域一般宽度不超过2km,除水深条件、底质条件与锚地不同外,其他条件与锚地一致;航道与(规划)港区(作业区)之间水域一般即《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中“港内连接水域”,本规划不另述及。

(6)保护水域:是指航道两侧一定范围内水域和锚地四周除与航道相接水域(即连接水域)外一定范围内水域。

这些水域应受到保护不用于其他海洋使用功能。

航道保护水域宽度应以代表船型2~3倍船长为宜,锚地保护水域宽度应以代表船型2~3倍船长为宜。

第2章自然条件2.1地理概况舟山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交汇处,背靠江、浙、皖、鄂等辽阔腹地和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诸新兴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舟山港水路向北距青岛433海里、距秦皇岛683海里,向南距厦门476海里、广州824海里,近洋航线中,距台中、长崎、釜山约500海里,距高雄、汉城约600海里,距香港、神户、大阪约700海里。

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岛屿众多。

舟山市是我国唯一的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座落在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

全市区域界线分别为:北界沿浙沪分界线经嵊泗花鸟山北面即北纬31°04′、东经122°30′之点一直向东;南界从普陀西磨盘岛东南方即北纬29°32′、东经122°15′处向东延伸;西界位于滩浒岛与嘉兴五盘山岛之间;东界根据我国关于领海基线的声明中所列的佘山、海礁、东南礁、两兄弟屿、渔山列岛的领海基点连线外推12海里作为界线(见附图1-1)。

舟山东西长约181.7km、南北169.4km,总面积约22216km2,其中海域总面积达20959 km2。

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有人居住的岛屿共98个。

群岛呈东西成行、南北成列、面上成群的分布格局。

岛屿的分布格局,造就了众多大小不等、海况各异的海区和水道。

这些海况各异、深浅不一的海区和水道,不仅为各种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也为各种船只提供了极好的航道和锚地。

2.2 气象舟山港地处亚热带,东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多海雾,夏秋多台风,总的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