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赏析课件.
基本规格为: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具有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学风严谨,坚 持理论联系实际。
• 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及对教学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 术;具备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熟 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 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能力;了解教 育技术学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 强的综合能力;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 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 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素养。
3.摄影艺术作品赏析要具备的知 识基础
• 摄影欣赏的要素为: 一、基本造型因素 包括布局、用光、影调、色彩等基本造型因素。 二、摄影技术技巧 包括最佳瞬间、气氛、神态的抓取,和角度、质感、线 条、动感的表现等。
美容广告
•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1902年2月20 日生于美国旧金山,原籍新英格兰。是 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风光摄 影家、摄影教育家、自然环境保护者, 著名的“区域曝光法”的创始人,也是 主张“纯摄影”的“f/64小组的发起人 之一。
摄影是什么
1 .用光来做描绘的新手段 2.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3.人眼视觉的延伸与拓宽—一种“看”的
学问 4.一种新的语言工具
第一专题
•2013春晚片段
• 舞台十分的炫,
• 央视蛇年春晚大致沿用去年的舞台设置, 不过加入了更多的后制特效。炫目多变 的视效成为最大的亮点。
1.摄影艺术作品赏析是什么?
• 2一幅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 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目光一下子就 可以投向被摄主体
• 3 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 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
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 容。
创作成功的评判标准
准确评价摄影作品究竟是否成功及它们已取得成 功的程度,应当站在摄影史的高度,站在系统、全 面而深入的公正立场上,充分尊重摄影自身发展的 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态、赞赏的姿态, 严肃、审慎地对待各种不同门类及各种不同创作风 格的摄影作品。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维度”:难 易程度、创新程度、思想深度和美感程度
• 适当减少曝光, 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测光
• 测光
• 运用好机内测光表,是正确曝光的前提
测光
• 大多数现代照相机都有测光系统,这就为摄影师获取各种光 线下的曝光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现代照相机的测光系统都属于反射式测光(相机内置式测 光)。
• 照相机的测光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四种: 1.平均测光—— 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 2.中央重点测光—— 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心(约60%~70 %) 3.点测光—— 测量小范围面积(约2%~5 %) 4.评价测光(区域测光)—— 将画面分成若干区域,独立测光
中。
2、光圈系数
• (1)作用: • ①控制进光量:光圈系数越大,进
光量越少; • ②调整景深; • ③影响成像质量。
• 光圈与快门都是照相机的组成部分之一。光圈, 每个照相机的镜头上都装有光圈,是用数字来 表示的,如:2.8、4、5.6、8、11、16、22等。
• 每个数字代表镜头的不同通光量,这些数字叫 做“F”系数(即光圈系数)。数值最小一级系数 (F2.8),就是镜头通光量最大的光圈;数值最大 一级系数(F22),就是镜头通光量最小的光圈。 每一级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差2倍。
24-28mm的焦距为标准广 角
当我们用一支广角镜头拍摄大头照的时候,因为广角镜 头视角很大,所以我们要离模特很近,这样一来就会拍
出大鼻子的人像。
135-400mm的焦距为摄远, 也叫长焦
随着焦距越来越长,远处景物之间的距 离也会因为透视效果变得越来越“扁平”, 简单地说就像把景物或者人物压到了一幅画
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一般 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 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 第三种是发烧友。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 敬佩。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追求摄影 作品的质量。 • 第四种是摄影艺术家,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 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 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 等。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总是很耐看,越看越有 味道了。
• 3.分析摄影作品,要准确、更为客观的 应该是针对整体的摄影成就。
• 4.读图的三步式:一看说什么,而看怎 么说,三看说到什么程度。
摄影家的“眼力”追求原则
• 1 一副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有时也称一个主体)或表现一个人, 或表现一件事,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 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 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3、 快门
• (1)控制进光时间;
常见的速度等级有1、2、4、8、15、30、60、 125、250、500、1000
• (2)影响成像清晰度。 • 1)动体 • 2)在任何拍摄中时间长,相机不稳,造
成模糊。
快门速度的运用。 (1)动体为清晰效果。
• 1)慢速运动的物体。 • 2)高速运动的物体。 • 原则:①动体本身的速度; • ②与动体间的距离; • ③所用镜头的焦距; • ④相机与动体方向所成的角度。
曝光模式
曝光模式
• 现代的电子自动相机、数码相机都有以 下几个曝光模式 1.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P) 2. 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模式(Av)或(A) 3. 速度先决自动曝光模式(TV)或(S) 4. 手动曝光模式(M)
•
曝光补偿
• 曝光补偿
• 曝光补偿
• 曝光补偿
• 佳能400D
曝光补偿
正常曝光 减一档曝光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 本课程为文化艺术类选修课,适合于 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对大 量摄影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摄影历 史、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 高美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为专业发 展服务。(江南大学)
需清楚的问题
• 一、摄影是什么? • 对人类的作用是什么? • 对专业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 二、摄影作品赏析是什么? • 如何赏析? • 对专业学习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 三、摄影作品赏析要具备的知识基础。 • 四、摄影作品赏析实践 • 五、专业设计作品赏析
瑞典摄影师Paul Hansen为每日新闻报拍摄的照片 赢得2013年度照片奖,照片反映的是两个巴勒斯
坦孩子的葬礼,他们在以色列导弹袭击中身亡。
• 评价一幅摄影作品要从技术和主题两方 面考虑,还要兼顾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突 破等。
•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者的基本 功之一。
• 欣赏摄影作品大概分为四种类型: • 第一种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 • 第二种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
运算,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的曝光值。
• 测光
• 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 测光
• 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对于明亮背景的场景
人像,需要对人物的脸 部进行测光,然后根据 测光结果进行曝光.
• 测光
• 如何利用机内测光系统测光.
对于大面积暗调背景的场景
人像,需要对人物的皮肤亮度进行 测光,然后根据测光结果进行曝光.
第二专题:赏析基础知识
• 一、摄影技术技巧 • 1.镜头焦距的运用 • 焦距的两个特点——视角(景别)、透视效果。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
• 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
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
利用透视变形,产生特殊效果
焦距与透视
24mm以下的焦距可称之为超广角
超广角拍摄有冲击力的照片
测光
• 先运用“光圈优先(Av)档” 进行测光 再用“手动档(M)”进行曝光.
具体流程是:
1.在Av档光圈优先曝光模式下,预想出一个大致的景深效 果,再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
2. 用迫近测光法,使主体目标充满镜头画面, 测出
快门速度, 3.调成M档手动曝光模式,把光圈和快门速度调成已测得
的数值, 4.对焦、构图并进行曝光.
加一档曝光 加两档曝光
• 曝光补偿 • 适当减少曝光,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 曝光补偿
• 适当减少曝光, 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 曝光补偿
• 适当减少曝光, 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 曝光补偿
• 适当减少曝光, 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 曝光补偿
• 适当减少曝光, 形成的逆光剪影效果.
• 曝光补偿
• 测光 • 测光练习
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
• 因素:光圈系数F、镜头焦距f、被 摄物距离l。
• 规律:①当f、l不变时,光圈系数F 与景深成正比;
• ②当F、l不变时,镜头焦距f与 景深成反比;
• ③当F、f不变时,且调焦距离不 大于超焦距H时,被摄物距离l与景 深成正比。
• (1)摄影艺术 • 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是由摄影家运用摄
影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 想感情,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出具有审美价 值的艺术照片,供人们欣赏。
• 摄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瞬间美”。
教材观点
• 1.我们评价一个摄影师的成就,不能仅 凭一两幅照片的成功。
• 2.摄影作品不能一律当作艺术品对待。
摄影作品赏析
于素云 yusuyun@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山师大传媒学院)
•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 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 知识,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具有信息化教 学、培训、研究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媒体技术进行教 育应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电视 台、科研机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 教育软件开发部门等从事教育产品开发、计算机课程 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校园网络开发管理、多媒 体教学软件设计开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教育资源 与项目管理等。可以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 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