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湄洲湾外文名Meizhou Bay地理位置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所属地区泉州市、莆田市气候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火车站泉州站、莆田站等著名景点湄洲岛、惠屿岛等港区肖厝港、斗尾港、秀屿港、东吴港湄洲湾位于福建省海岸的中部,以湾口的湄洲岛命名。
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仙游县两地交汇处,与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亦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
湄洲湾港下辖肖厝港、斗尾港、秀屿港、东吴港四个港区。
湄洲湾十万吨级主航道偏向泉州一侧。
简介湄洲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沿海中部,泉州市和莆田市会合处,具体为莆田市仙游县、城厢区、秀屿区和泉州市惠安县、泉港区交汇处,其中泉州港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
湄州湾三面环山,湄洲岛横亘湾口;往湾内5海里,盘屿、大竹屿、小竹屿、小霜屿等呈东北—西南排布;再往内7海里,有罗屿、横屿和洋屿平列,形成三道屏障,避风避浪条件极好。
湄洲湾深入内陆约18海里,航道既长且宽。
湄洲湾沿岸港分为:东吴港区、秀屿港区、肖厝港区、斗尾港区等4个港区。
早在2008年湄洲湾已经开始整合。
2008年8月,福建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建议方案》,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进程就此启动。
2009年6月4日,福建省委编办正式批复设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据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年17号省长办公会议纪要、2009年第9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研究湄洲湾港口一体化有关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和福建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及相关事业单位问题的批复》(闽委编办[2009]97号),福建省交通厅受命发布公告:自2009年8月3日起,福建省湄洲湾内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肖厝、斗尾港区.与莆田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秀屿、东吴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成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新组成的福建省湄洲湾港各港区对外统称湄洲湾港秀屿港区、湄洲湾港东吴港区、湄洲湾港肖厝港区、湄洲湾港斗尾港区。
湄洲湾囿于诸种历史因素,导致两个港口各属泉州市与莆田市管辖,形成“一湾两制”尴尬局面,成为湄洲湾整体发展障碍。
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在泉州。
2009年8月2日上午,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湄洲湾港口一体化迈出关键步伐。
至此,福建省厦门港、福州港和湄洲湾港三大港口格局正式形成。
拥有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港湾的福建省,早年没有一个枢纽性大港。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使福建省重新整合港口资源。
新成立的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将统一管理原来分别隶属于泉州和莆田的四个港区。
从此湄洲湾区域内港口将统一名称。
这是福建省继2006年成功整合厦门湾内隶属的厦门、漳州两地8个港区之后,推进跨设区市行政区划港口资源整合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2年的公告的新“湄洲湾港”整合,是在2009年湄洲湾区域内港口整合的基础上,再扩大,扩大涉及泉州港的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港区和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在原来的四大港区扩容为八大港区。
湄洲湾港将协调发展大宗散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年吞吐量达2亿吨的主枢纽港。
相关2009年福建省政府黄小晶省长主持召开福建省政府[4] 常务会议,研究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
副省长张昌平、陈桦、叶双瑜、苏增添、张志南、洪捷序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推进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是省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合力打造服务周边省份和内陆地区发展、适应闽台“三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体系。
会议强调,要围绕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积极整合港口资源,全面巩固提升厦门港、加快开发湄洲湾港(泉州-莆田)、整合优化福州和宁德港,加快建成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莆田)、厦门港三个亿吨以上大港,形成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海西港口群。
会议要求,要站在海西全局重新审视港口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化大港口的标准来规划、建设、经营港口,力争到2012年,实现福建省沿海三大港口吞吐量均超过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4亿吨;到2015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形成两个2亿吨大港的港口发展目标。
《总体方案》提出了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提升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关于港口布局。
积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港口群。
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主要港湾;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主要港湾;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港。
关于港口功能定位。
福州港发展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湄洲湾港发展成为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主枢纽港;厦门港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关于港口管理体制。
设置跨福州和宁德行政区划的福州港口管理局、跨泉州和莆田行政区划的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跨厦门和漳州行政区划的厦门港口管理局,形成具有港政、航政、水路运政以及名称、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六统一”的三大港口管理机构。
关于港口投资开发主体。
重点开展港口港区整体连片规模化开发。
由福州港务集团作为福州港的主要投资开发主体,以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联合其他股东,加紧推进湄洲湾相关港区岸线收储与规模开发。
《总体方案》还对几大港口重点泊位的建设、相关规划与港区规划的衔接以及港口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等作出了相应规范,提出将加大省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港口发展、合作,拓展纵深腹地,做大做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
新厦门港口管理局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厦门港生产稳步增长,建设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指标均好于往年,总体态势良好,港口吞吐量可超亿吨。
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2009年8月2日正式挂牌运作,整合后湄洲湾港口规模开发的态势正日渐形成。
福州港口管理局力争于2010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
优势港阔水深码头湄洲湾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30公里。
港湾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平均低潮位以下的水域面积超过374多平方公里。
纳潮量达24.23亿立方业米,且退潮速度大于涨潮速度,自净能力强。
不冻不淤湄洲湾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湾内无大河流入,流入湾内年径流量约3.77亿立方米,与潮流量相比,径流量所占的比重极微,海水中含沙量低,平均含沙量0.012-0.02千克/立方米,是不冻不淤的清水港。
海岸线长湄洲湾岸线总长289公里,其中泉州市辖区海岸线162公里,莆田市辖区内岸线127公里,其中规划港口及临港工业岸线134公里,城市生活旅游岸线83.3公里,湾内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
北岸的秀屿,水深10~16米,南岸水深10~20米。
[5]陆域多秀屿区、东吴港区属海边岸地带,陆域多为红土台地。
秀屿港区后方可供开发的陆域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东吴港区后可供开发建设。
特别是湄洲湾南岸的泉港区,是未来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最主要聚集地,福建省“炼化一体化”项目就落户于此,当地政府已把该区的发展定位为“石化港口城市”。
肖厝港的目标是“大港口、大物流”,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猛,是福建地区的高速增长极。
港口情况湄洲湾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中部,北毗福州港,南邻泉州湾,与台湾隔海相望。
湄洲湾港的港口设施主要分布在兴化湾、湄洲湾等海湾。
湄洲湾港规划建港自然岸线总长182公里,其中深水港线42.9公里。
至2011年底,已开发利用岸线50.8公里。
全港拥有拥有生产性泊位1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4个;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10232万吨,其中集装箱145万标准箱。
湄洲湾港将重点发展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加快发展以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泉州湾,适度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其他港区,逐步发展成为面向东南沿海、服务对台交流合作和中西部发展的海峡西岸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主枢纽港。
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4月1日正式动工。
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福建历年以来投资最大、等级最高的航道项目,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世行贷款的港航建设项目。
按照规划,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将于2015年全面建成,建成后湄洲湾主航道通航等级将提高至40万吨。
届时,湄洲湾将可通航、靠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铁矿砂船、45万吨原油船和22万吨煤炭船等各类型散货船。
航道湄洲湾十万吨级主航道偏向泉州一侧,所以每次秀屿港重要航事都由泉州方面负责引航,南起湾口剑屿A点,北至内澳秀屿G点,航程29.5km,规模为一个潮周期通航十万吨级单向航道,航道设计底宽300m,底标高-14.0m~-14.5m,目前为我省等级最高的航道。
另有枫亭港500吨级航道。
湄洲湾具有港阔水深、岸线长、航道宽、风浪小、不淤不冻、防护条件好、陆域大等特点。
湄州湾三面环山,湄州岛横亘湾口;往湾内5海里,盘屿、大竹屿、小竹屿、小霜屿等呈东北—西南排布;再往内7海里,有罗屿、横屿和洋屿平列,形成三道屏障,避风避浪条件极好。
锚地湄洲湾内设有五处锚地即1#采屿、引航检疫锚地、2#黄瓜屿大型船舶锚地、3#(对台客运)锚地、4#六耳南引水候潮联检锚地、十万吨级系船过驳、成品油锚地、LGN应急锚地。
另外:秀屿港区尚有1万、2万、5万吨级系船浮筒锚地各一处。
湄州湾深入内陆约18海里,航道既长且宽。
沿岸有多处深水岸段,其中北岸的秀屿,水深10~16米,深水岸线长约2000米;南岸的泉港,水深10~20米,深水岸线长达2400米。
两者深居内澳,建港条件最优越,5万吨级轮船可自由进出,10万吨级轮船可趁平潮进出。
在黄瓜屿与斗尾一带可停泊30万吨级船舶。
秀屿一侧陆续建成3000吨盐业转运码头、5000吨商业码头和1000吨方舟煤码头。
整个港口年吞吐量达120万吨。
肖厝一侧正在建设万吨货运码头,并将建设250万吨的炼油厂等。
随湄州湾的开发,港口秀屿拆船厂已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铁路未接通之前,湄州湾对华南和长江流域各港埠起着分流转载作用。
湄洲湾(湄洲湾港)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东海岸的中部,莆田市秀屿区、城厢区、仙游县和泉州市惠安县、泉港区交汇处,与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共属于泉州市与莆田市管辖.自然条件气象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0.2℃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0.3℃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77.5mm~1317.6mm之间。
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其降水量为全年80%。
雾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小于1km)崇武站30天、秀屿14天、山腰8天、三江口12天。
雾日主要集中在3~6月,日出后2~3小时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