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代号
R14
R11 R12 R13 R113 R114
R23 R32 R152a R134a
R21 R22 R123
R40 R30
R10
化学 名 称
四氟化碳
三氯氟甲烷 二氯二氟甲烷 氯三氟甲烷 1,1,2—三氯三氟乙烷 1,2—二氯四氟乙烷
三氟甲烷 二氟甲烷 1,1—二氟乙烷 1,1,1,2—四氟乙烷
已经商品化的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5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4. 非共沸(液体)制冷剂
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 成。在定压下气化或液化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 液成分不断变化,对应的温度也不断变化。
编号 R4XX
R407c R32/R125/R134a(23:25:52(%))
丙烯 (C3H6) R1270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饱和碳氢化合物类制冷剂 )
制冷剂代号 化学名称
R50 R170 R290 R600 R600a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异丁烷
化学分子式
CH4 CH3CH3 CH3CH2CH3 CH3CH2CH2CH3 CH(CH3)3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HFC134) ④ 氢氯氟烃(HC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
CHF2Cl。 (HCFC22) ⑤ 氢氯烃(HC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原子所取代,CH3Cl。
(HCC40) ⑥ 全氯代烃(C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所取代,如CCl4。
(CC10)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卤代烃 分子式 CmHnFxClyBrz n+ x+ y+ z = 2m+2
编号 R(m-1)(n+1)x(a,b…)Bz
同分异构体 溴原子数为0,B可省略
举例 二氟一氯甲烷(CHClF2) R22 二氟二氯甲烷(CCl2F2) R12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常见的氟利昂制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2.1 制冷剂
2.1.1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2.1.1.1 制冷剂的分类 1.按照制冷剂化学成份分:
(1) 无机化合物 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2) 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 如R12、R22、R134a等 (3) 碳氢化合物(烃类) 如丙烷、异丁烷等 (4) 共沸制冷剂 如R502等 (5) 非共沸制冷剂 如R407C等
举例
R404a R125/R143a/R134a(44:52:4(%))
已经商品化的非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4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 识别编号。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5. 无机化合物
编号 R7XX
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
氨
R717
举例 二氧化碳 R744
水
R718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无机化合物
烃类 烷烃
有机化合物
烯烃
卤代烃(氟利昂)
混合溶液 共沸
非共沸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2 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和30℃时的冷凝压力分
高温(低压)制冷剂
中温(中压)制冷剂 低温(高压)制冷剂
ts>0℃ Pc≤0.2~0.3MPa
2)温室效应指数GWP(Greenhouse Warming Potential) : 表示物质造成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 应越小越好,GWP=0则不会造成大气变暖。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 研究表明,当CFCs受强烈紫外线照射后,将产生 下列反应(以CFC12为例):
CF2Cl2------ CF2Cl+Cl
二氯氟甲烷 氯二氟甲烷 2,2—二氯—1,1,1—三氟乙烷
化学分子式
CF4
CCI3F CCI2F2 CCIF3 CCI2FCCIF2 CCIF2CCIF2
CHF3 CH2F2 CH3Cபைடு நூலகம்F2 CH2FCF3
CHCI2F CHCIF2 CHCI2CF3
氯甲烷 二氯甲烷
四氯化碳
CH3CI CH2CI2
CCI4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卤代烃根据烷烃中H 原子被卤素取代的差异,可分为六类。 ① 全氟烃,或称氟烃(F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
如CF4。(FC14) ② 氯氟烃(CFC),烷烃中氢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F2Cl2。
(CFC12) ③ 氢氟烃(H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2H2F4。
3. 共沸(液体)制冷剂
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气化或液化 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始终保持相同;在既定压力下,发生 相变时对应的温度保持不变。
编号 举例
R5XX R500
= R152a/R12
R502 = R22/R115
质量百分比 (26.2/73.8) (48.8/51.2)
0℃>ts>-60℃,
ts≤-60℃
0.3MPa<Pc<2.0MPa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2.1.1.2 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 为了书写和称谓方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字
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及字母作为制冷 剂的编号。 1.卤代烃(氟利昂) 卤代烃是三种卤素(氟、氯、溴)之中的一 种或多种原子取代烷烃(饱和碳氢化合物) 中的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可以 有,也可以没有。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类别
PFCs CFCs
HFCs HCFCs
HCCs PCCs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2. 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烯烃)
烷烃类 烯烃类
编号 与氟利昂编号方法相同
举例 甲烷(CH4) R50 乙烷 (C2H6) R170
编号 R1+氟利昂编号方法 举例 乙烯 (C2H4) R1150
第2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1. 对环境的亲和友善。 2. 热力学性质满足制冷循环。 3. 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 4. 来源广,易制取。
第2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对环境亲和度的要求
1)臭氧衰减指数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 : 表示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 应越小越好,ODP=0则对大气臭氧层无害。
Cl+O3-----ClO+O2
▪
ClO+O----- Cl+O2 循环反应产生的氯原子不断地与臭氧分子作用,
使一个氯氟烃分子,可以破坏成千上万个臭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