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二节 碎石路面与基层 1、碎石路面的强度主要依靠石料的嵌挤作用以及填充结 合料的粘结作用。 2、碎石路面分为水结碎石、泥结碎石、级配碎石和干压 碎石。 3、碎石路面常用砂、砾石、天然砂石或块石为基层,或 直接铺于路基上。 一、水结碎石路面 水结碎石路面是用大小不同的轧制碎石从大到小分层铺 筑,经洒水碾压后形成的一种结构层。其强度由碎石之 间的嵌挤作用以及碾压时所产生的石粉与水形成的石粉 浆的粘结作用形成的。厚度一般为10~16cm。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二、级配砾(碎)石路面与基(垫)层的施工 级配砾(碎)石路面与基(垫)层的施工,一般按下列 工序进行: 开挖路槽 — 备料运输 — 铺料 — 拌和与整型 — 碾压 — 铺封 层 开挖路槽完毕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备 料运料按施工路段长度分段运备材料,砾(碎)石可直 接堆放在路槽内,砂及粘土堆放在路肩上;铺料时,先 铺砾石,再铺粘土,最后铺砂;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 机压2-3遍,继而用中型压路机碾压成型,碾压时注意在 最佳含水率下进行。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三节 级配砾(碎)石路面 级配砾(碎)石路面,是由各种集料(碎石或砾石)和 土,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层或基层。级配砾 碎石路面的强度是由摩阻力和粘结力构成,具有一定的 水稳性和力学强度。 一、级配砾(碎)石路面与基(垫)层的厚度和材料 面层厚度一般为8~16cm,当厚度大于16CM时应分两层铺 筑,下层厚度为总厚度的 0.6倍。如果基层和面层为同样 类型的结构,其总厚度在16CM以下时,可分两层摊铺, 一次碾压。 级配砾(碎)石路面所用材料,主要为天然砾石或较软 的碎石。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一阶段:稳定期,用60~80KN的轻型压路机先干压2~3 遍,再随压随洒水,洒水目的是使碎石在压路机作用下 就位压实; 第二阶段:压实期,宜采用80~120KN中型压路机进行洒 水碾压,应洒水以便进一步增加石料间的嵌挤程度,此 阶段直至碎石不再松动,表面无轮迹为止。 第三阶段:成型期,撒铺嵌缝料,洒水,并以 120KN 的 重型压路机碾压。 二、泥结石路面 以碎石作为骨料,粘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 筑而成的一种结构。它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取决于 碎石的相互嵌挤作用,同时也受到土的粘结作用的影响。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一节 碎、砾石路面的力学特性 一、 碎、砾石路面的力学特性 碎、砾石路面通常是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以 及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数种,这类路面通常只能 用于中低等交通量的公路。 1、纯碎石材料 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它的抗剪强度主要决定于剪切面 上的法向应力和材料内摩阻角,由下列三项因素构成: A、粒料表面的相互滑动摩擦; B、因剪切时体积膨胀而需克服的阻力; C、因粒料重新排列而受到的阻力。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五节 碎(砾)石路面的养护 碎(砾)石路面养护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种交通组成和 交通量的负荷下,使路面保持应用的强度和平整度;对 路面在车辆荷载与自然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病害,进行事 前预防及事后及时维修,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以 便利行车,并延长使用寿命。 为提高碎(砾)石路面的平整度,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 的破坏,应在面层上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 一、磨耗层与保护层 1、磨耗层 是路面的表面部分,用以抵抗由车轮水平力和轮后吸力 所引起的磨损,以及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破坏 作用,并能提高路面平整度,应具有足够的坚实性和稳 定性,多采用级配粒料铺筑。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第四节 优质级配碎石基层 优质级配碎石基层强度主要来源于碎石本身强度及碎石 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影响碎石强度与刚度的重要因素是 级配,一般来说,密实的级配易于获得高密度,从而使 级配碎石获得较高的CBR值和回弹模量。 采用重型击实和振动成型方法对级配碎石的试验表明: 振动成型可以使级配碎石获得更高的CBR值和回弹模量。 级配碎石的回弹模量随应力状态而变呈非线性关系,这 表明处于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上的级配碎石上基层和处 于地基上的级配碎石底基层,由于所处的应力状态不同, 它们的弹性模量取值也不同。
第十章
2、坑槽、车辙的修补
碎、砾石路面
修补时应尽量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材料。夯实工作按先 轻后重、先边后中的做法进行,夯实后的补坑应略高于 原路面,以便行车继续压实。 3、路面松散和波浪的防治 松散多出现在干燥季节,主要是由于所用材料结合不够, 拌和不匀,碾压不实或保养不善所造成。 当松散厚度不大于 3CM 时,可将松散材料扫集起来,整 平路面表层,扫除泥土,洒水润湿,把扫集起来的砂石 进行筛分,并添加新料和粘土,洒水重拌,重铺压实; 当松散厚度大于3CM时,可按前述补坑方法进行。 平时要使路面保持一定的湿润程度,以增强稳定性。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它的水稳定性差,只适用于干燥路段。 能用于低等级道路的路面。厚度一般为 8~20 厘米,厚度 超过15厘米时,分两层铺筑。 施工方法有灌浆法、拌和法、层铺法三种。 灌浆法施工工艺:准备工作,摊铺碎石,初压,灌浆, 撒嵌缝料,碾压。 三、泥灰结碎石基层 是以碎石为骨料,用一定数量的石灰和土做粘结填缝料 的结构层。由于掺入了石灰,泥灰结碎石的水稳定性优 于泥结碎石。可作为中级路面的面层。施工工序与泥结 碎石相同。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水结碎石路面对材料的基本要求: 碎石应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抗磨耗能力;碎石应具 有棱角且近于立方体,长条扁平的石料不超过10%;碎石 应干净,不含泥土杂物;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压实厚 度的0.8倍。 水结碎石路面施工工序: 准备工作 — 撒铺石料并摊平,可分一、二次撒铺 — 预碾 碎石 — 碾压碎石并洒水 — 撒铺嵌缝料并碾压与洒水碾 压—撒铺石屑并洒水碾压成型—初期养护。 一般情况下应全幅路施工,如半幅施工,接缝处应处理 仔细。 水结碎石路面的碾压分三阶段: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稳定保护层的做法是在润湿的磨耗层上撒布一层粘土, 用扫帚扫匀,或先铺粘土,洒水扫浆,接着撒铺粗砂或 石屑,扫匀后控制行车碾压。 松散保护层是在磨耗层上均匀铺撒粗砂或砂粒,在行车 荷载作用下,砂粒常被移动、带走,因此需要经常补充、 回砂、扫砂,保持砂粒的均匀充足。松散保护层施工简 易,而且水平位移可减少车辆水平力对磨耗层的损坏作 用,一般适用于南方潮湿地区。 二、碎(砾)石路面养护维修与改善 1、磨耗层的修理 如果发生坎坷不平,可铲去凸出部分,并用同样的级配 混合料补平压实,如损坏过大,应先划出整齐的修补范 围,清除残余部分,整平底层,洒水润湿,然后按新磨 耗层的施工方法进行操作。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磨耗层的厚度视所用材料和交通量大小而定,采用坚硬 小砾石或石屑时,宜厚2~3CM,用砂土时宜厚1~2CM, 采用软质材料时,以3~4CM厚为宜。磨耗层的松铺厚度 一般为1.3~1.4倍,用轻型压路机碾压3~4遍即可。 2、保护层 在磨耗层上面,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 磨损。加铺保护层是一项经常性措施,保护层厚度一般 不大于1CM。 保护层分为稳定保护层和松散保护层两类,前者使用含 有粘土的混合料,借行车碾压,形成稳固的硬壳;后者 是只用粗砂或小砾石而不用粘土,在磨耗层上呈松散状 态。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浮在细料之中,这类混合料施工时易压实,但其密实度 较低,强度和稳定性受含水率影响很大。 二、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性质,在设计路面结构时,材料模 量值取用较为复杂。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回弹模量计算 公式采用(10-1)。 颗粒材料的模量取决于材料的级配、形状、表面构造、 密实度和含水率等。一般密实度越高,模量值越大;棱 角多、表面粗糙者有较高模量;当细料含量不多时,含 水率影响甚小。 三、碎、砾石材料的形变积累 良好级配砾石在保证良好排水条件下,在应力作用次数
第十章
2、土—碎(砾)石混合料
碎、砾石路面
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内摩阻力和粘结力的大小。当混合 料中含土较少时,按嵌挤原则形成强度;反之,则按级 配密实原则形成强度。 土—碎(砾)石混合料三种物理状态: A、不含或含很少细料的混合料,它的强度和稳定性依靠 颗粒之间摩阻力获得,这种材料没有粘结力,施工时压 实困难; B、含有足够的细料来填充颗粒之间空隙的混合料,它仍 然能够通过颗粒接触而获得强度,施工时较第一种情况 易压实; C、含有大量细料,而粗颗粒之间的接触很少,集料仅仅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四、填隙干压碎石基层 是用尺寸均匀的碎(砾)石作为基本材料,以石屑、粘 土或石灰土作为填充结合料,经压实而成的结构层。其 强度主要靠碎石颗粒间的嵌挤作用以及填充结合料的粘 结作用。 用单一尺寸的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并用石 屑填满碎石间的孔隙,经碾压形成密实和稳定的结构层。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每 层厚度为10~20厘米。
第十章
碎、砾石路面
达到10000次时,形变已基本上不发展;当应力较大,超 过材料的耐久疲劳应力,达到一定次数后,形变随应力 作用次数而迅速发展,最终导致破坏。级配组成差的粒 料,即使应力作用了很多次,仍继续有塑性变形的增长, 但欲获得低的塑性变形,级配料中的细料含量必须小于 获得最大密实度的细料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