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回顾:
1、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
2、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
分析下列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铝丝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
②
镁条燃烧③铜丝与硝酸银
溶液反应④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①2Al + 3Cu 2+= 2Al 3++ 3Cu
②不是。
③Cu + 2Ag += Cu 2++ 2Ag
④Mg + 2H += Mg 2++ H 2↑
3、依据Na 、Mg 、A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Na Mg Al
金属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
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
还原性。
(做还原剂)
金属具备一定的失电子能力,因此有一
定的还原性,根据活动性顺序,排在越
前的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失去电子,还
原性也越强。
【实验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
观察表面的颜色
一、钠
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化学反应中,Na 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Na +,表现出还原性
Na Na +
失去e -
推测: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反应:4Na+O 2 == 2Na 2O
现象:钠的新切面由光亮的银白色渐渐变暗
【实验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对其加热至熔化,迅速将一瓶氯气倒扣在钠上,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火焰,冒白烟
点燃
=== 2NaCl
反应:2Na+Cl
2
(一)物理性质
一、钠
(二)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1)Na 与O 2反应
(2)Na 与Cl 2反应
点燃
2Na+Cl 2=== 2NaCl 金属钠与水反应
实验现象讨论结论
现象: 产生轻微的爆鸣声
Na + H 2O NaOH + ?
氢气
2Na+2H 2O === 2NaOH+H 2↑
(一)物理性质
一、钠
(二)化学性质
1. 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1)Na 与O 2反应
(2)Na 与Cl 2反应
2. Na 与水反应
现象:浮熔游响红
反应: 2Na+2H 2O == 2NaOH+H 2↑
思考:
1、钠应该如何保存?保存在煤油中
2、钠块着火,应该如何灭火?
不应用水或泡沫灭火器,而应
该用沙土盖灭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其原理就是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活泼金属能够把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N a 排在C u 的前面,那么把金属钠投到C u SO 4中能否置换出金属铜?
【问题探究】
现象:产生气体和蓝色沉淀
【实验5】向一只盛有CuSO 4的大烧杯中
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2Na+2H 2O == 2NaOH+H 2↑
2NaOH+CuSO 4== Cu(OH)2↓+Na 2SO 4
(一)物理性质一、钠
(二)化学性质
1. N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
(1)Na与O
2
反应
(2)Na与Cl
2
反应
2. Na与水反应
3. Na与盐溶液反应
先与水反应:2Na+2H
2O == 2NaOH+H
2
↑
再与盐反应:2NaOH+CuSO
4
== Cu(OH)2↓+Na2SO4(一)物理性质
一、钠
(二)化学性质
1. N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
(1)Na与O
2
反应
(2)Na与Cl
2
反应
2. Na与水反应
3. Na与盐溶液反应
4. Na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
钠很活泼既能跟非金属反应,也能跟水
等反应,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钠单质
吗?
【问题探究】
不存在!
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化合物形式)存
在
钠的存在
在自然界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N a C l
N a2SO4·10H2O
N a N O3
食盐
芒硝
N a2C O3纯碱
海盐
湖盐
井盐
4.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g/cm3),将
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D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和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回顾:钠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
2、钠与水反应
3、钠与盐反应
4、钠与酸反应
二、铝
1.与氧气反应
现象: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发出耀眼的白光
二、铝
1.与氧气反应
现象: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发出耀眼的白光
4Al + 3O 2=== 2Al 2O 3
点燃
常温下,铝的表面容易被氧化,形成一层致
密氧化物薄膜。
二、铝
1.与氧气反应4Al + 3O 2=== 2Al 2O 3点燃
2.与水反应
2Al + 6H 2O(热) ==2Al(OH)3↓+ 3H 2↑
氧化铝薄膜隔绝了铝与水的反应
3.与酸反应
2Al + 6HCl ==2AlCl 3+ 3H 2↑
4.与盐反应
2Al + 3CuSO 4==Al 2(SO 4)3+ 3Cu
5.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2Al+2OH-+2H
2O==2AlO
2
-+3H
2
↑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
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偏铝酸钠
三、铁
1.与氧气反应3Fe + 2O2=== Fe3O4
点燃
2.与水反应
Fe+ 2HCl ==FeCl
2+ H
2
↑
3.与酸反应
4.与盐反应
Fe + CuSO
4==FeSO
4
+ Cu
3Fe + 4H
2O(g) ==Fe
3
O
4
+ 4H
2
△
⏹
等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1
⏹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分别与足
量的铝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3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Na + 2H 2O ===2NaOH + H 2
结论: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例1:把2.7g 铝放入足量盐酸中,铝完全反应。
计算(1)2.7g 铝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
(3)生成H 2的体积(S.T.P )
例2、把7.8g 过氧化钠投入到足量水中,问:
(1)7.8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2)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体积为多少?(S.T.P )
(3)溶液的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