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4.1复习笔记
一、社会变迁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1.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根据社会变迁的规模划分)
①整体变迁是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是从社会结构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变迁合力中演化出来的。
②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它并不是整体变迁的简单外延,它的变迁不一定和整体变迁的方向、速度一致。
有时既可能成为整体变迁的障碍,又可能超前于社会整体的变迁。
(2)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划分)
进步的社会变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精神生活的提高,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逐步得到全面发展和逐步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进步的社会变迁是一种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
反之,则是倒退的社会变迁。
有关社会变迁方向的划分是在一定的抽象意义上做出的。
在现实社会变迁过程中,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和倒退两个方向上的社会变迁往往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
(3)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式划分)
①渐进的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
在这种状况下,社会发生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或者由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种模式。
②激进的社会变迁是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4)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根据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划分)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社会变迁,取决于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掌握的工具。
当人类对社会变迁过程和方向缺乏参与控制时,社会变迁往往在进步的同时伴随大量的倒退。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即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社会变迁和控制社会变迁,成为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
2.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与社会变迁
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人口与社会变迁
一定的人口状况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人口状况与整个社会发展比例失调,会给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带来直接影响。
(3)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
社会制度或设置作为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又给予社会变迁以直接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制度中,除了经济制度外,人们特别重视政治制度对社会变迁的作用。
(4)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思想体系。
人们的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发生的。
社会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即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
因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变迁的基本方面,并且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为满足需要而在各种生活领域中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
(5)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科学技术是指在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变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
(6)经济与社会变迁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和内容,对社会变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既包括社会物质财富量的增加,又包括质的提高;既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更替,又包括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结构、劳动方式的变化。
3.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西方社会学理论家曾对社会变迁的根源和机制做过大量研究。
他们所提出的社会变迁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论,主要包括进化理论、循环理论、均衡理论和冲突理论。
(1)进化理论
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变迁好似生物有机体的进化。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成分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与此同时社会有机体的管理和调节机制也日益分化和复杂。
无论这种进化论是遵循单向的还是多元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社会进化的主要方式是渐进的、连续的。
(2)历史循环理论
历史循环理论认为,一个文明或社会的历程是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在文明解体或衰亡的基础上,新的文明诞生、成长,最终还会走向衰落和解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循环往复变化的历史。
(3)社会均衡理论
社会均衡理论就其内在逻辑来说,是否认社会变迁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均衡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进化的均衡理论。
进化的均衡理论认为,社会变迁是一种历史的进化进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系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是社会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新的资源,由此导致社会系统新的分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4)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体系是一个各个部分都被矛盾联结在一起的整体。
由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而社会变迁是必然的。
社会冲突的根源不在于社会经济关系,而在于社会中权力分配的状况以及人们对权力再分配的欲望。
(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迁最根本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新陈代谢,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
同时,社会变迁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
(1)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客观基础
①一般的历史条件,即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但提出了有计划变迁的客观要求,而且提供了人们认识社会变迁规律的条件和可能;
②具体的历史条件,即某一特定的社会体系、社会制度为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所提供的条件和可能性。
(2)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即必须首先明确社会变迁的目的、方向,认识和把握社会变迁的规律。
同时,还必须掌握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分层次实现的。
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一方面要求从整体上计划社会的变迁,避免不协调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求发挥每一社会结构构成要素直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4)有计划的变迁表现为含有一定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的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
从时间界限上讲,计划一般是短期的,而规划是中、长期的;从内容上讲,规划主要是用来确定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步骤、战略手段的,而计划则是依据规划制定在较短时间内实施的细则和措施。
(5)制定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的过程,同时表现为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科学化是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重要保证。
社会有计划的变迁是在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研究基础上实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现的。
二、社会现代化
1.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1)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程的本质区别。
(2)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以“现代性”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化的本质。
在他看来,现代性,是指在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是历史发展的非延续性或断裂的结果。
(3)世界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在18世纪左右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社会现代化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当时的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批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
2.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①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作为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些指标的堆积,是一种与前现代社会发展相比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
②发达国家虽然已经在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