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王其亨1,张 慧1,2(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132)摘 要: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无不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在阐述风水的内涵、渊源及对建筑选址、规划等的影响基础上,以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记述了古籍5尚书6中周初先民规划、营建新都洛阳的史实以及在对此实践经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5周礼6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其在城市规划中资源考察和评估的方法、从环境容量出发的城市生态结构模式及选址中的/择中观0等,说明5尚书6和5周礼6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坟典。
关键词:城市规划;风水;选址;负阴抱阳;环境容量中图分类号:TU 98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10)03-0225-07收稿日期:2009-05-27.作者简介:王其亨(1947) ),男,教授.通讯作者:王其亨,w any -q-i heng @163.co m.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比较,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是,各种建筑活动,无论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以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的深刻影响。
/风水0之义,盖为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的学术,故国家机关中,也有钦天监专设官员职守风水事宜,如5大清会典6载:/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向,诹吉兴工,典至重也。
0[1]在风水理论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等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如历代都城建设中注重/择中观0,即选址时探求其适中的地理位置,通常为一个区域的地理文化中心。
同时,聚落、城市等的基址皆背山面水,一般位于水曲处或河流交汇处,周围众山环抱。
此外,都城的布局结构也模式化,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0[2]这套具有现代城市选址、规划、生态、景观、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内涵的风水体系,发端于商周时期。
被中国及周边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0的唐太宗曾授命吕才整理风水术书,吕才指出:/逮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5诗6称-相其阴阳.,5书6云-卜惟洛食.。
0[1]20其中/卜宅之文0就是风水。
现代研究表明,除了5诗经6里面史诗性、传述性的记载,最早严谨地记载了历史真实的就是5尚书6。
5尚书6中关于城市选址、规划、经营等活动的具体记载及根据这些实践活动最后形成的理论总结5周礼6,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风水理论的坟典。
一、5尚书6中的古代城市规划实践5尚书6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又是儒家所推崇的经典之一。
它集结了商周政府的重要文件,例如其中的/盘庚迁殷0就是商代迁都到安阳的官方文告。
对于这次迁都,5尚书#盘庚6记载:/盘庚既迁(于殷),奠厥攸居,乃正厥位,,0[3]同时,盘庚向众人讲述了先王成汤迁都亳邑的嘉绩(见图1)和这次迁都的理由:/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0[3]96为了说服臣民搬迁,盘庚还借所谓的/(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0[3]82-96为由,实际上却是对殷邑地质、地形的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即殷地比原来所居的/耿地0优越,/耿地0地质舄卤,不利稼穑,民不能务本;而殷地地质好,民则知力稼穑,安心务本,从而养成良好德性。
可2010年5月M ay 201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 F T I AN JI N UN I V ERS I TY (S O CI A L SC I ENCES)第12卷第3期V o.l 12 N o .3#226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图1 适山兴王图见,表面上是卜宅主宰建筑能否兴土动工,实则是以相宅为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新王朝,重新进行了国土规划,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周武王认为洛阳是建立陪都的理想之地,对于这里的形势,他曾赞美道:/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
0[4]即他认为洛阳南有陆浑嵩岳,北有太行黄河,境内水源充足,洛伊一带居天下之中,是周朝建都的好地方。
其所指/天室0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室0嵩山¹,意即天神居住的地方。
周成王继承其父遗愿,派召公和周公相宅,营建东都洛邑。
对于这次城市规划和建设,在5尚书6里留下了更系统、更完整的从选址到经营的全过程的官方文件。
今天已出土的金文(即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有相应的文字与之对应(见图2)。
周公营洛时虽有/既得卜,则经营0[3]183的记载,其实却是派召公作初步的考察,继而又是周公本人的勘踏及占卜,下面是5尚书6中所记载的洛邑营建过程: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
厥既得卜,则经营。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
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
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图2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青铜器尊铭文隹王初,宅成于周,复囗武王豊(醴)祼自天。
在四月丙戌,王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文王,文王受兹[大命]。
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民。
.乌虖!尔有惟小子亡戠(),眂(视)于公氏有劳于天,(彻)命敬享哉。
0叀(惟)王(恭)德谷(裕)天,顺(训)我不敏,王咸。
易贝卅朋,用乍囗公宝彝,隹王五祀。
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3]183这里详细描述了太保召公和周公相地、占卜和营建洛邑的经过。
接着,周公向成王详细汇报了自己占卜的情形并献上了新邑的图纸: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
我卜河朔黎水。
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
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
伻来,以图及献卜。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
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
0[3]193对5尚书6这部典籍,历代学者都作了整理和研究。
清代经学家更进行了延续100多年的深入研究,还特别推出了5钦定书经图说6,为5尚书6全文配绘插图,其中西周洛邑的经营过程和相应的理念也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详见图3)11)。
洛阳城池山川整体形势如图12所示。
这次都城规划、建设的经验总结,为中国古代所有建筑和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并形成了后来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0(见图13)。
同时,城市选址的/择中0观念更为明确。
如5尚书#召诰6:/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0[3]1865逸周书#作雒6:第12卷第3期王其亨等: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227 #图3卜都涧瀍图图4 太保相宅图“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0[5]此外,除了5尚书6以外,作为周代国土规划和风水理论的第二部典籍)))5周礼6也形成了。
图5达观新邑图图6伻来献图图图7 洛汭成位图#228#天 津大 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图8 作邑东国图图9 庶殷丕作图图10 新邑祭成图图11 土中毖祀图图12 洛阳城池山川全图引自5洛阳县志6清乾隆十年刊本第12卷第3期王其亨等:5尚书6、5周礼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风水理论的坟典#229 #图13 风水观念中城、村、宅的最佳选址二、5周礼6中的城市规划理论5周礼6º是在对前人,特别是洛阳选址、规划、经营等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给中国的城市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其思想核心就是建国制度。
所谓建国制度,简单来讲,就是指国土规划,它包括对资源的调查、评估及环境容量的考察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地产量和人口容量,并建立三级城市,即/王城0,诸侯、公、卿等的/都0以及/聚落0。
在5周礼6中,围绕建筑选址营造活动,首先要对自然地理各方面条件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环境容量、土地改良、资源(包括可利用的土地、水源、物产以及植物、动物等)、工程地质等,进而作出选址规划,其中涉及/土会之法0、/土宜之法0、/土圭之法0、/土化之法0、/土均之法0、/任土之法0及/形体之法0等很多方法,从而形成了综合的评价系统,详见表1。
表1 5周礼6城市选址规划所涉及的方法方法具体内容备 注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测量南北远近,校正日影,知道土地的方位,从而确定/地中0以为国都所在,体现人居环境与宇宙的对应关系。
还可用于土地丈量、分配,以根据面积计算土地出产。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分辨土地性质,掌握不同土地区域所适宜的人民、鸟兽及草木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和发展。
同时辨别地形高下以确定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
土会之法 辨五地之物生根据国土性质(山林、川泽、丘陵、原隰、坟衍)分辨物产及居民特征,并依此计算赋税。
土化之法 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
改良土壤,选育物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形体之法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
划分邻、里、酂、县、鄙的区域疆界以制邑。
任土之法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
根据土地的性力肥饶,形势高下,各以其宜,任之以生产之事,并使出赋税。
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以公平划一的原则依法治理天下的税政,包括地税、九职之贡、军赋以及畿外邦国向天子交纳之税,以调节社会关系,实现/人和0。
在对资源考察、评估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关系,并产生了环境容量的概念,这可以说是指导国土规划的核心思想,即5周礼#土方氏6所谓/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0[6],把人口规模、都邑大小和土地面积作为国土规划的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三者保持适宜的比例关系。
与此相关,先秦诸多#230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典籍都有论述,如5尉缭子6:/量土地肥硗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栗。
0[1]465礼记#王制6:/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
0[7]在城市规划中从环境容量出发,考虑人口规模与资源相协调,对城内、城外进行功能分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层层扩展的城市生态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