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散文阅读公开课PPT-上传
初中散文阅读公开课PPT-上传
散文的特点: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 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 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 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写得层次分明,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 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17.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情节分析】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 采。
散文阅读如何“读”?
一、理清材料 散文写人和事,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 事?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散文是写景,什么景?哪些景?综合考 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散文阅读如何“读”?
二、找出线索 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6.以事理为线索
中考重点题型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 果。(3分) 先确定本体、喻体(运用……修辞 + 把……比作 + 写出了……(形象、状态、特点)+ 表达了……感情) 【答案】 A. 示例: 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 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 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示例: 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 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 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考场散文
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 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 它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 的内涵,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散文分类 1.记叙性散文 2.抒情性散文 3.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特点: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 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 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 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 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 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2013——《粥里春秋》
16.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 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____→年龄稍大,___→上大学时,____ 【情节概括】
18.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 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 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 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散文的特点:事件牵涉――多
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 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 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 的其它事件。
如: 《紫藤萝瀑布》紫藤萝花——人生, 生命
散文的特点: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等表达方式。
如: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记叙、描写、议 论
里,艰难地爬行。【句子赏析】
22.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
用。(3分)
【标题关键词的作用】
中考散文阅读喜欢考查的题型
1.文章情节的概括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语句的赏析(修辞赏析、关键词赏析——形 容词、动词为主,一语双关为主要特色) 4.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5.人物形象品读 6.对作品中心的把握,情感的体验或自己的感 悟
【答案】“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1分) 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1分) 答题要点:1.联系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分析作用:联系全文内容,探析文章主旨 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 3.分析其效果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二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题型特点:切口小,与主旨、中心、文章表达技巧关联 出题方式:细节考查是万年考点 例如: 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 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答案】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 大,“我”很失望。(2分) 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2分) 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答题要点: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骨灰级——此恨绵绵无绝期)
你有你的笑里刀 我有我的锦囊 计
1、 段落题的两个答题角度,即内容上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 2、 注意段落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 3、 注意内容上的作用应该如何表述才清楚明白。(中心+内容+情感) 4、 注意特殊情况。如:景物描写有自己独特的作用,设问句、反问句 也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中考重点题型:
例如: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
要的方面即可) (5分)
↓
↓
【答案】
性格总结 具体事
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词不汇甘于靠吃“社会例低保”打发日子,
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3分)
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四 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特点:难度不大,得分点多 出题方式:题目中的关键词赏析、对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例如: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中考重点题型:含义题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2分)
散文阅读如何“读”?
三、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 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 “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练习: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
散文阅读如何“读”?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 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 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 准确,质朴自然。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修辞赏析】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关键词赏析】
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标题关键词的作用】
2008——《田野上的白发》
18.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人物形象分析】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中考重点题型:作用
【知识点拓展】 标题的作用表明写作对象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揭示文章主旨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五 品读人物形象
题型特点:集中在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的考查 出题方式:目前较为单一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三 语句的赏析
题型特点:关键句是宠儿(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 修辞句) 出题方式:分析散文中词句的意思、赏析句子 例如: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 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 【答案】取暖,一方面指的是温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指的是,家人之 间浓浓的亲情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关爱,才不会让一个人产生孤单的感觉。 观点(2分)结合实际,阐述清楚。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一 文章情节的概括 (情节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题型特点:围绕主题提取信息 出题方式:明确指示“哪些事件”“哪些情节” 例如: 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漓江情韵》) 【答案】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 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 情节2分,共3分) 答题要点: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答题思路:3+2原则
❤解答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 进行思考;
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中心、主题来 思考。 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 现手法;
“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 能(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 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19.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4 分)
2010---《天窗》 18.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情节概括】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 细的波纹。【修辞、词语赏析】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19.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
心痛的事?(4分) 【情节概括】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
称,像块绿色的地毯。【修辞赏析】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
中考重点题型与高危考点
2014——《雪人》
15.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词不离句,句不
离表段现,/段阶不段离篇) 雪停前
雪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