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开发简介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5.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应用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 有重要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 酶的基因调控、发酵培养条件的调控,可 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 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 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 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都可 应用生物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中药新药研究,一种是按照天然物的研究思路, 先提取分离化学成分,筛选、寻找作用靶点,明 确作用机制,发现新的有效化合物,进行修饰, 确定拟开发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制剂、药效、毒 理研究,进而开发新药。第二种是按中药研究思 路。在原有临床应用基础上,或先对中药粗体物 进行整体药效试验,证明作用的可靠性,在药效 指导下,进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找第 三种是先分离有效成分,再将分离得到的有效成 分按中医君臣佐使进行配伍,开展临床研究,进 而研制成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新药(New Drugs)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 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 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于新药范畴。
新药的来源包括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 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天然产物、 半合成化学物质、全合成化学物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类新药:指在世界上首创发明的一种全新原料药品成 分及其制剂;或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且疗 效显著。一类新药是代表目前疗效最好的药物。
二类新药:国外已批注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 药品及其制剂。
三类新药:用几种已有成分联合加工而成的药物制剂, 包括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
第四类: 1. 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 国内异地引种或野生变家养的动植物药材。
第五类: 增加新主治病证的药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新药开发方向
1.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 类新药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 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 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 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 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 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 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 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着极大
第二类: 1. 中药注射剂。 2. 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3. 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4. 中药材以人工方法在动物体内的制取物及其制剂。 5. 复方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
第三类: 1. 新的中药复方制剂。 2. 以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药和化学药品 的复方制剂。 3. 从国外引种或引进养殖的习用进口药材及其制剂。
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 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 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 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 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 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 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 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日益严格的新药审批制度,加之持续增长 的研发成本,意味着创新药物研发之路将 面临更多的障碍。已经在新药研发荆棘之 路上起步的药物二次开发,无疑会在降低 风险和成本及缩短审批时间方面提供一条 捷径,因而成为研发公司追求高回报的诱 人途径。诚然,如何成功确定现有药物新 的适应症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成 功获批的最佳机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3.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 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 新药研究的前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4.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 制水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随着新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高、上市风险越来 越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新药研发面临着日 益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 环境下,成功研发上市一种高收益新药的难 度越发凸显,而开发现有药物的新适应症, 已日渐成为全球制药公司药物研发的常用策 略。由于这些药物已经进行过临床前和临床 试验,因而可以免做或少做一些新药评审所 必需的实验研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研发投 入和节省研发时间,同时出现不良反应的风 险也大为降低。鉴于相对较低的风险和较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糖和苷 2)苯丙素类 3)醌类 4)黄酮类 5)鞣质 6)萜类 7)生物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进行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 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 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 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 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 然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 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 总甙。又如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 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 成分,其中黄芪皂甙ⅲ、ⅳ、ⅵ治疗心力 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 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又据最
四类新药:用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合成或半合成方 法制造的药物;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五类新药:增加适应症的药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中药
第一类: 1. 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 2. 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3. 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4. 复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