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1.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
1.1 温度变化
年平均气温/℃
温度变化
年平均气温/℃
2.0 1.0 0.0 -1.0 -2.0 1951
乌鞘岭
2.5 2 1.5 1 0.5 0 1950
祁连
在全球气候变化 东 的条件下,内陆 河流域气温发生 了显著变化,特 别是祁连山高寒 地区,温度上升 的幅度和趋势更 加明显。从实测 资料计算结果看, 西 1990s上升幅度 最大。
气温
降水
径流量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体来看,各出山口流量近 60a来是趋于增加的, 尤以冬季更为显著,其余季节流量也呈上升趋势,但表 现不是很明显。黑河流域流量的增加主要是气候向暖湿 转变的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祁连山区夏季降水 量的增加,二是山区冬春季气温的升高。通过分析莺落 峡出山口流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表现为上年10月~次 年5月为正相关,其中3~ 4月,11~12月相关尤其显著。 冬暖有利于祁连山冰雪消融,产生径流。降水对流量的 贡献主要在夏半年 (5 ~ 10 月 ) ,其中 6 ~ 9 月显著性水平 超过α 0.01信度检验。冬季降水(雪)与流量相关很差,甚 至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冬季降水(雪)先以积雪形式储存 于山顶,多降水(雪)天气通常气温偏低,减缓了冰雪消 融。总体来看,降水与流量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
气候变化下的西北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1.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多年变化过程 400
/mm 量 水 降 年
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温度变化过程 10.0 9.5 9.0 8.5 8.0 7.5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350 300 250 2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特征:西北地区温度总体呈上 升趋势,而降水呈下降趋势。
/℃ 度 温 均 平 年
气候变化下的西北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2.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黄河兰州唐乃亥年径流量变化过程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50
兰州
泾渭河年径流量变化过程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
中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平均气温/℃
-2 -3 -4 -5
年平均气温/℃
0 1951 -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0 1951 -1 -2 -3 -4 -5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托勒
野牛沟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1.2 降水变化
50 40
20 -30
y = 0.2082x - 4.741 R 2 = 0.0498
a
1957 1960 1963 1966 1969 1972 1975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变暖也呈现 出区域性特 征,即祁连 山区西部的 升温要高于 东部,中段 升温较多, 东部的气温 变化不大。 对 比 1980 和 2000 年 的 气 温数据,区 域最高升温 1.8℃ , 全 区 平 均 升 温 1.0℃。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物质平衡( mm )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平衡年
最近两年间, 冰川为较大的负平衡, 出现强烈亏损。冰川是气候的产物, 冰川的萎缩强烈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对全球气候变暖过程的响应。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3.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特征
3.1 温度变化
永昌 武威
10
5 4 3
石羊河
c
年 2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河西内陆河河流径流量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降水, 流量与祁连山区的降水关系非常密切,与山前走廊区 的气候相关系数却很小。托勒、门源、刚察、酒泉、 肃南站汛期降水与疏勒河汛期流量,祁连、托勒、门 源、刚察、酒泉、民乐气象站汛期降水与黑河汛期流 量以及门源、乌鞘岭气象站汛期降水与石羊河汛期流 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 95%的信度,其中,黑河 与祁连、疏勒河与托勒的相关系数最好,超过了 99.9%的信度。祁连山区降水的变差系数非常小,托 勒、祁连以及门源汛期降水的变差系数分别为 0.16、 0.11和0.13。河西内陆河流量的稳定主要是祁连山区 降水较稳定造成的,非汛期降水形成的冰雪消融也起 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年平均气温/ ℃
7
年平均气温/℃
9 8 7 6 1941 1961
民勤 11 10 9 8 7 6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6 5 4 3 1951 1961 1971 古浪 1981 1991 2001
1981
2001
年平均气温/℃
6 5 4 3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耗水指数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年份
泉水量(108m3)
10 11 13 12 14 15 16 9
(三) 地下水 下降和 泉水资 源枯竭
民乐
高台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酒泉
陇东
武-兰-甘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内陆河流域分布图
疏勒河
黑河 石羊河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西 北 内 陆 水 循 环 示 意 图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一) 用水主 要集中 在中游 地区, 农业用 水比例 较大
(二) 用水量 逐年增 加
耗水指数(%)
10 20 30 40 50 60 0
年平均流量/m3
渭河
年平均流量/m3
唐乃亥
泾河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黄河上游
气候变化下的西北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90年代黄河上游气温显著增加,引起蒸 发增大,冻土层减少,水分下渗增大,从而造成流域内产流的减少。 对陕、甘、宁、青4省影响较大的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水资源呈明 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最近10年下降幅度最大,比多年平均减少 21%,水资源量只略高于最枯的1930s。泾渭河水系水资源对陕西工 农业生产及城镇生活影响最大,两河的用水量占该省总用水量的 46%,其水资源多年来呈现大幅减少趋势,比多年平均分别减少25% 和28%。由于泾渭河水资源的大副减少,使得西安城市用水和关中 盆地农业灌溉用水极度紧张,也使主要利用渭河水资源的甘肃天水 市的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非常紧张,与西安的情况不相上下,达到空 前水平,在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季节,两市部分居民不得不买矿泉水 和纯净水做饭。 260多年来黄河上游流量的丰枯变化与旱涝时段基本一致。这 些都反映出黄河径上游流量与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年平均气温/℃
7
走廊区东部石羊 河流域温度上升 幅度较大,与 1950 s均值相比, 平均温度上升幅 度达0.5℃,与 1960—1990年均 值相比,上升幅 度达0.8℃,与全 球升温幅度相等, 可以认为达到显 著水平。区内升 温幅度最大的是 民勤站,达1.0℃
山区降水分布也基本与山体走势一致,西段降水较少,降水量在150 mm左 右;中段降水在400 mm以上,其中降水高值中心位于山体南侧的湟中(101.6。 E,36.5。N),年降水量为529.3 mm;祁连山东段降水在350 mm 以上。
气候变化对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降水也呈现了 增加的趋势, 东部降水变化 不大,而中西 部降水相对增 加较多。对比 1980和2000年 的降水数据, 全区降水量最 大增加了 11.4mm,最低 增加0.9mm,全 区平均降水增 加5mm。
气候变化下的西北水资源量及变化趋势
上述对未来的预测, 从表面上看是比较乐观的, 特别是降水的增加,对缺 水的甘肃是非常有利的。 但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 量也剧增,同时由于甘肃 大部分地区地处干旱、半 干旱区,平均降水量也就 在100-400毫米,即使转 为“暖湿型”气候,也不 可能根本改变甘肃特别是 极端干旱区干旱气候区的 基本状况,对此我们必须有 清醒的认识。
年份
临泽
乌江—临泽
干旱内陆河流域主要水资源问题
(四)水资源有 效利用率较低浪
费严重
在农田灌溉中,相当一部 分灌区仍沿用大水漫灌的 方式,造成水资源严重浪 费。目前有的地区毛灌溉 定额高达12750~ 13500m3/hm2,个别灌区定 额仍高达15000m3/hm2。根
据灌溉试验资料,一般灌
溉定额为4200~ 4950m3/hm2,就可以获得 高产因此,灌溉定额越高, 无效消耗的水量就越多。 水分消耗大而经济效益低。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及应对研讨班
气候变化对西北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 (农业水资源)的影响 张 凯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008年9月
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