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转轨

专题一 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转轨


4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二)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1、制度的构成 • 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 意识形态等因素 案例: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文化的意义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非正式约束的存在减少了衡量 和实施成本,使交换得以发生。 • 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正式制度) 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 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
14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 制度变迁的作用:决定经济增长 制度通过对人们产生激励效应而发生对经济增长的 促进作用。用诺斯的话说就是制度使人“形成一 种剌激”,“个人受到剌激的驱使去从事合乎社 会需要的活动。” 制度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诺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 有权”。这里,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 即指制度创新。
21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2、转型经济学学术研究的三个阶段 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国家的经济转型对现有的经 济学理论构成了极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叶 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转型”问题倾注 了极大的理论热情。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奇迹) 研究集中在对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方 式和路径的的比较分析上。结论主要是肯定前者, 检讨后者
8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 制度变迁的动因:外部利润内在化 制度变迁的动力是个人期望在现存制度下获取最大 的潜在的外部利润。只有当潜在利润超过预期的 成本时,一项新的制度安排才会被创新。 潜在利润的条件:资源的相对价格变化、技术的变 革以及偏好的变化等 外部利润的来源 :规模经济 、内部化 、克服对风 险的厌恶 、交易费用的转移与降低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与组织之间连续不断的 相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之点。
10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 制度变迁的方式: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林毅夫:1989年美国《卡托》杂志夏季号 强制性变迁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的变迁,而诱致性 变迁主要指个人或团体的自发性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 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利益集团的干扰等 诱致性变迁的特征:赢利性、自发性、渐进性 两种变迁的共同点:它们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映, 都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等。
27
二、计划经济理论与传统计划经 济的形成
(3)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 ․经典作家的理论 ․苏联的示范效应 (要克服的困难一样,所以,解决的办法也一样) ․革命和稳定政权的需要 ․推进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8
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做法
林毅夫的解释: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一个客观结果,但优先发 展重工业战略和当时资源禀赋的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计划经济正是为舒 缓这种紧张关系而引申出来的。在这一模式下,计划经济体现为: ——农业:统购统销制度(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 ) ——工业:国家计划模式“国家工厂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制度、计 划生产的企业制度 、计划配置的就业制度 ) ——对外:长期闭关锁国 ——集中统一的金融制度 ——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
24
二、计划经济理论与传统计划经 济的形成
2、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
(1)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必然走向中央集权经济? 兰格断言,两个原因 ․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革命、巩固政权的需要) ․推进迅速的、大规模的工业化的需要导致必然产 生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威齐认为: ․社会主义经济使投资决策集中 ․投资决策集中将导致无所不包的计划
6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2、制度的功能
• • • • • • 降低交易成本——最基本的功能 提供经济便利——具有经济价值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 ——合作的保证 提供激励机制 ——有利于赏罚分明 减少机会主义和搭便车 ——责权利相结合 有利于外部利益内部化——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技术 创新
18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2)对这三层次关系的不同理解: ․科勒德克的定义 经济转型,“从基于国家控制产权的
集中计划经济转向自由市场经济”——波兰总统经济 顾问、前波兰第一副总理 ․科尔奈的理解 转型或过渡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 的转变。提出他的“制度的特殊品性”与过渡标准理 论。 从政治力量特征、产权分配特征、协调机制特征、经济 行为者的典型特征和经济运行特征五个方面理解 ․萨克斯的理解 转型的核心是宪政规则的大规模改革。 只有完成了宪政改革,才能说是真正完成了宪政改革, 才能说真正完成了过渡。《经济改革与宪政转轨》
2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2、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 了构成一个社会,或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 合作与竞争关系。 3、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对多数人有益的制 度可能对少数人并不利)
3
把制度因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体系的四 种思路:
• 从交易费用解释制度起源 ----科斯 • 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来解释制度起源----纳什 • 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解释制度起源—奥 尔森 • 从交换形式变化来解释制度起源----诺思
7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三)关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 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过程。 制度变迁的动因:外部利润内在化 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不均衡趋向制度均衡 制度变迁的方式: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的作用:决定经济增长
19
①社会主义制度模型
在马克 思、列 宁主义 政党的 统一领 导下 国有制 和准国 有制占 据支配 地位 官僚行 政协调 占据优 势 软预算约 束、弱价 格调节; 计划交易、 数量控制 长期短缺 经济、卖 方市场、 劳动力短 缺、没有 失业
② 资本主义制度模型
政治力量与 私人产权、 市场共同体 亲密配合发 挥力量 私有 制占 支配 地位 市场 协调 占据 优势 硬预算约 束、价格 发挥强有 力调节作 用 没有长期短 缺、买方市 场;长期失 业、商业周 期波动
20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张宇: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宪法 制度双重约束下的市场化,它的目标是完善社会 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体制转型—工业化(结构转化)两种演化具有共时 性,体制转型—工业化(结构转化)的路径具有 类似性,体制转型—工业化(结构转化)之间具 有关联性
11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区别:优势不同——诱致性变迁主要依据一致性同 意和经济原则,如它能克服外部性效果和搭便车 之类的问题,它将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变迁形式; 而强制性变迁的优势在于,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 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它能以自己的强制力 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 本; 面临的问题不同——诱致性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而强制性变迁却面临着 统治者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 集团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局限等问题的捆挠。
15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将经济转型视作制度变迁过程,其目 的在于要强调制度构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从而揭示转型后国家迥然不同的经济绩效 以及转型的深层次原因。
16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四)从经济转型到转型经济学 1、转型的内涵 ․转型(Transition),从一种存在状态向另一种 存在状态转变和过渡。 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治转型、文化转型等 如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型、发展路径转型、 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形态的转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 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不均衡趋向制度均 衡
当没有一个人或组织能够从对重建规则的资源投入 中获利时,制度就会稳定下来,即形成均衡的制 度。但是,由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变迁方 式不同,所谓均衡的制度只能是一种局部均衡。 随着某些外生因素的变化,如人口增长、产品和要 素的相对价格、技术和市场规模的改变,制度安 排的某种初始的均衡会受到冲击,进而会影响资 源配置的结果。正因为均衡是局部的,所以制度 总是要变迁的。
22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 一般理论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前苏联、东欧国家 经济复苏)
一些学者关注转型可行性区域中的多种可能及其优化选择 的条件与背景;另一些学者专注于转型国家各自经济 转型自身的理论阐释;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从经济 制度层面的体制转变转向经济运行层面的的经济稳定 和经济增长。
13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这种有效的自我增强机 制时,制度的变迁本身也就标志了人们的收入递 增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了,制度的变迁不仅得到 了支持和巩固,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一环紧扣一环, 沿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发展,即出现所谓路径依赖 轨迹:相反,当制度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上述 自我增强机制时,制度的变过也就意味着人们的 收入不能普遍递增,制度在现实生活和经济发展 中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制度的变迁就容易朝着无 效或不利于产出最大化的方向发展,结果制度的 变迁陷入锁定(Lock-in)的困境。
专题一 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体制转轨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般理论(作为分 析前提的制度理论 ) 二、计划经济理论与传统计划体制的形成 三、经济体制的理论比较 四、计划经济试验的绩效分析 五、从计划到市场:两种转轨模式的考察 六、关于“后转轨时期”或“再改革阶段”的展 望
1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12
一、制度、制度变迁与转型的一 般理论
• 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制度变迁的路径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复杂的、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二是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 这两种因素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 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