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绪论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绪论

可见,大气对流层的顶部和陆地5~6km的深
度是自然地理环境内在联系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的地方。
上述范围边界,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圈 层之间、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远比该系统与 其外部各圈层、各组成成分的联系更为紧密, 更为独特。
这个空间范围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 环境的空间范围。
但是,近年来有些地理学者认为,将自 然地理环境这样广大的空间范围作为研 究对象未免过于空泛。因为对于这样大 的范围内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将是非 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为什么开设综合自然地理课?
自然界是由各自然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认识这个整体靠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 分析研究——已学过的部门自然地理课:地质学、地貌 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地理 学,是对自然界的分析,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然环境 综合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环境, 是对各部分的综合研究
1)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密
对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层 缺少水蒸气,强烈的太阳短波辐 射使生命物质难以生存,气团 没有垂直变化,温度 分
布不受地表影响(受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影响极少)
对流层的性质则恰好相反,在下垫面(岩石圈和水圈)
的影响下,温度分布不均,气流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
并伴随水分循环,同时还把大气中所含的固体微粒、细 菌微生物带到对流层。(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联系 紧密)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深5 ~ 6km,海 洋下平均深4km)
注意:上下界之间包括: 大气圈的对流层 地壳的沉积岩石圈 水圈 生物界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的依据
1)对流层、水圈、陆地表层直接 参与太阳辐射引起的地球表面的物质 循环,有生命物质存在,内部联系紧 密。
2)有沉积岩。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 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 序结构和稳定动能——自然地理系统。
不同表述:
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壳、 地理圈、景观壳、自然地理面、 自然地理系统、地球表层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与范围
1.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 2. 自然地理面——牛文元《自然地理新论》
4. 陈传康见解
厚度——随研究范围大小和研究问题的性 质而有差别。研究范围越小,厚度小。研究 范围越大,厚度大。
研究整个地球表层 ——行星尺度 研究整个大陆 ——大陆尺度 研究范围较大的区域 ——区域尺度 研究范围较小的区域 ——地方尺度
三、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1. 地球上两种能源(太阳能和地球内能)相互 作用,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着 重要的作用的场所。
面——按几何学讲,不具有厚度。“面”是指自然地理 环境中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但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相比, 面是近地表的一个薄层,其厚度微不足道。
3. A.N斯特拉勒
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拉勒认为自然 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环 境。
范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
代表了讲求实际的研究方向。未划分 出明确的界限,极地、高山、沙漠很少有 人类活动或人类足迹的未到的地方,这种 直接相关环境的概念不清楚。
2. 牛文元在《自然地理新论》提出—— 自然地理面(近地表活动层)
上限——在地球大气的近地面边界层顶部
自地表向上50~100米的高度。 下限——太阳能量影响地面以下的终止线
一般太阳能对地表影响作用的限度: 陆地部分为地下25~30米深处 海洋中为100深处
上下限的总厚度在75~200米之间内——自然地理面
地表形态是两种主要能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对象,如:
气象气候学 —大气圈 地质、地貌学——岩石圈 水文地理学 ——水 圈 动植物地理学——生物圈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综自的研究对象: 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或地球表层、
自然地理系统)。
定 义: 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
在此深度以下无沉积岩,说明外 力(大气圈)影响的消失。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自然地理壳范围内,最重要的能源是太 阳能。
太阳能在此空间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物 质循环以及能量转化,大气对流层、沉 积岩石圈、整个水圈和生物圈的物质也 都参与了这种物质循环过程。
而沉积岩石圈以下的热力条件却是地热 占优势。
3)太阳能是主要能源
在地球内能引起的内力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形 状是趋向于由简单变为复杂,由平坦变为凸凹,形 成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以太阳辐射为基本能源的外力作用则通过风化、 剥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消除内力所造成的起伏, 总的趋势是夷平高地,并把被破坏的产物搬到低洼 处沉积下来,使地面趋向平坦。
三、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沉积岩石圈以下由于缺少空气和液态水,因此,排除了 微生物及生命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受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影响极少)。
对流层以下至沉积岩石圈

四 圈
液——水 固——微粒

生——微生物

对流层以上
无水,无生命
岩石圈以下
无空气、无液态水、无生物
2)有沉积岩
沉积岩是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相互作 用的产物,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无机矿物与有机体——风化剥蚀、流水 搬运、沉积、固体成岩等内外力共同作用 下形成的。
3. A.N斯特拉勒——美国地理学家A.N斯特 拉勒认为: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是人类生存、生活
的自然环境。 范围:同人类生产直接相关的空间。
4. 陈传康见解
1. 大多数自然地理学者观点
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 范围——原苏联学者提出的地理壳的边界:
上界——大气圈顶部(极地上空8~10km;赤 道上空16~18km;平均13km)
为什么开设综合自然地理课?
只注意分析或只注意综合都是不正确的, 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所以部门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不能 相互代替的。
绪论
重点:研究对象及任务 难点:不同学者对其空间范围的划分
主要内容: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与范围 三、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四、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位置 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