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析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析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析
摘要:舞蹈课程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在目前众多师范院校中,舞蹈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向,这影响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此,笔者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17-02
一、引言
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高等学校、中小学及文化事业单位培养音乐教学师资、音乐表演人才及音乐专门人才。

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师范院校改革音乐教育学
科建设的定位、目标和模式,重视和加强诸如舞蹈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二、目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考试中取消了舞蹈技能测试
随着高校招生和教学的改革,一些师范院校在招生技能测试中舞蹈被淡化,甚至被取消,这点可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和2009年招生简章中比较得知:2007年音乐学(音乐教育)部分初试科目,任选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舞蹈表演成品舞或舞蹈组合)。

2009年音乐学(音乐教育)考试科目变为,初试科目:音乐技能一项(声乐、键盘、器乐三项任选其一),演唱或演奏曲目一首。

这样就使得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不能发挥其专
长,而改学音乐教育的其他专业。

而且,随着师范院校舞蹈学、舞蹈表演等舞蹈专业的扩招,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

(二)舞蹈课时比例偏少、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许多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舞蹈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偏少。

还是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课程为例,其主要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和声、音乐教学法、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欣赏、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

但舞蹈课程仅在大三必修一年,安排了72
课时,只占总课时的1/7。

而且,其教学内容不够合理,缺乏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法等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缺乏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如文化背景等和舞蹈教学的技能,因而,难以实现专业华发展和今后教学的需求。

大多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普遍局限
于实用性差的专业课程,而对当前流行音乐及各类流行舞蹈知之不多。

现在的中学生充满好奇与探索欲,对影视和流行歌舞都很热衷,这与现今思想活跃的中小学生相比,舞蹈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但这又是众多音乐师范生的盲区,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挑战。

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对策
根据复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坚持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原则,即要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舞蹈等基本技能,
还要学会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对舞蹈教学的理念、模式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革新舞蹈课程教育理念
任何艺术,只有在现代流行开来并流传下去,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才能充分实现艺术的价值和发挥艺术的功能。

舞蹈作为人类永恒的艺术,它应健康、进步符合时代潮流。

不管其形式如何改变,都应展示出这种“身体文化”的时代化与民族化特征。

因此,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流行的文化元素注入传统舞蹈艺术之中,让学生接触更前沿、更系统的知识。

同时,舞蹈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舞蹈艺术家,而重要的是培养舞蹈艺术的欣赏者、参与者。

当今学生对艺术的需求不仅仅是出于审美的需要,还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

简单而不失韵味的舞蹈动作和创意新奇、灵活美观的舞蹈形式,既体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也让观众感觉鲜活和真实,激发观众的共鸣。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肩负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审美及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教育。

而舞蹈又能很好地满足对学生审美价值的教育和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需求。

(二)舞蹈课程的设置
舞蹈技能技巧的提高与发展离不开舞蹈理论基础。

目前的舞蹈教学的“舞蹈技能技巧不足、舞蹈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创作能力不强、舞蹈实践较少等”现状需要改革和扩充舞蹈理论课程,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如开设《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舞
蹈编导常识》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有关舞蹈艺术认识论方面的内容,学会如何根据音乐进行构思、创作。

还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解构,扩展舞蹈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同时,要注重舞蹈教学法课程的设置,增加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体态动律训练等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

增设创作与实践课程,以培养有综合知识、能力结构、富于创造力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

还要对舞蹈教材不断进行更新、修订,根据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舞蹈组合或舞蹈片段。

(三)重视即兴的舞蹈创造教学
即兴的舞蹈创造教学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和发展他们对肢体反应和思考的能力,学习、积累舞蹈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意识。

因此,应把即兴的舞蹈创造教学列为舞蹈教学中的必修内容,开展以下学习内容:一、模仿练习。

即对舞蹈动作和节奏点的模仿,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反应能力;二是舞蹈要素的探索练习,即对时间、空间、力度等舞蹈要素进行分解和整合,通过寻找动作,激发学生改变使用规则动作的习惯;三是音乐即兴,即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风格等的理解和感受来培养学生形体动作适应音乐的感受力,并将其转化为动觉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舞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舞,而且要能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

因此,加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养成舞蹈基本专业素质十
分重要。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

把上动作包括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腰、控制、压腿、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包括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舞蹈基本专业素质包括:一、力量。

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二、柔韧性。

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

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三、控制力与稳定性。

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四、协调性与灵活性。

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应依据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来审视现在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按照师范性、时代性、创造性、实用性的要求,从教学理念、模式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构建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声建.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关韶华.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科的现代意义与课程研究
[j].丽水学院学报,2006(12).
[3]李甜甜.关于高师音乐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思考[j].音与时代,2008(11).
[4]李修荣.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突出师范性特色[j].音乐研究(增刊),19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