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模式浅谈
乔亚辰
(南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为什么特殊,以及在此方面的一些理念,并根据作者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一下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自我管理
一、前言
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组织协调团队活动的一种行为。
管理可以使整个团队平稳高效的有条理的运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出现,管理这种社会行为不仅仅在治国理政上体现其重要性,也在各种经济体和各种社会团体中越来越被重视。
没任何两个团体的管理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管理这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就像当今不同国家实行的不同的经济制度一样,在不同的文化、地域、行业等大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模式,而在同一种模式中在不同管理者、团体文化等小因素下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我个人把前者称为管理共性,而后者称为管理个性。
而在种种管理行为之中,大学生团体的管理又是十分特殊的。
二、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为什么特殊
大学时代的特殊。
大学时代区别于其他不同的学生时代或者是人生时代,没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也没有高考学习的压力,老师不会催着你学习,家长的照料随着大学住校生活而鞭长莫及,一切都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支持。
升学压力逐渐加大,多大学生在高考之前的时间都是以高考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大多数生活外包父母,使得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弱,自制力普遍偏低。
当他们懂得并熟练掌握自我管理之时,也将至大学毕业。
大学生意识的特殊。
文化和年龄对意识有着很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增长改变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意识,当代的年轻人渴望独立自由,不受约束,民主制度,想我所向做我所做。
刚进入大学的人年龄基本上都在18到19周岁,尚还处于叛逆期,加之文化的影响内心总有“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人不要插手”的思想存在,在被管理了近20年后十分渴望对自我的管理,对于他人的管理或者意见并不听从甚至有反抗的言论或行为出现。
这种现象更加是随部分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而逐渐加剧。
这给大学生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差别。
不同于工作或者大学前,工作时同事大多为本地人,或者是在当地生活了四年的人,对当地的习惯有所了解。
大学的招生是面向全国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同一座大学中,不同的地区的人回交集于此,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会在同一陌生地区同一时间进行碰撞。
不同地区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并没有大多的。
大学生活十分丰富,学习、娱乐、恋爱等等,甚至连带学校社团也有很多,所有人都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选择空间十分大,并没有类似劳务合同一样的法律限制条件予以约束。
加之之前提到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就导致了学校社团的管理约束无力,工作低效能的现象出现,而相对于社团,班级以及学校管理就要相对好得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就了大学生管理困难,社团等自治管理困难的多种现象出现。
三、社团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1.成员执行力不够出现反对心理,消极怠工
由于社团的定义社团是拥有共同兴趣的人自发组成的有学校自我管理和运营的非营利团体所说,社团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由于其自发,非营利的性质决定,并没有劳动报酬等条件予以约束,而学校能够给予的福利有相对应的很少,一样情况下都要求无回报付出。
此外由于实行自我管理的模式,就自然面临同届人之间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出现,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对于管理的反对心里更加严重。
2.人员流失严重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明白,培养一个人才远比保留人才所花费的成本更高。
在社团管理也是一样,虽说社团是以有着共同兴趣为前提建立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于兴趣的关注度不一样,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人在加入社团之前并未具备相应的一些技能,这一点在表演类,技术类社团中尤为突出。
3.换届或升入高年级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同年级之间认同度不高
换届或者升入高年级以后,心态会出现改变。
是在社团招新之后,新任干部之间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管不服从现象,内心出现我现在也带人了,你凭什么管我的心理。
这无疑降低了执行力和效率。
四、社团管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
1.用制度管人,民主与独裁并存
在日常管理方面,让所有的成员参与进来,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收集不同的意见进行参考,保证每个人的对管理行为的理解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所谓屁股决定意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项命令的意义在于什么。
在部分人不明白管理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的时候依旧可以执行决定。
民主决定虽然保证了意见统一但由于需要讨论,必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达成统一的意见;独裁相反,可以用很少的时间作出决定,节约时间成本但其他非决策人容易抱怨。
所以民主独裁并存,采用流程上先民主后独裁;时间上缓民主急独裁;在管理条例制定上民主执行上独裁;在发展上初期独裁后期民主,这样是在同样的效率上最节省时间成本的管理方法。
2.用情感留人,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增强成员之间情感
在管理中要避免人员流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不能一味的为了留人而忽略了管理,如今大学生的心态与意识的变化,导致不开心就走,想走就走的行为出现,但同时大学生时代更注重同学之间的情感,所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团队的建设是防止人员流失的最佳方法。
另外可以设置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更有动力奋斗,自然而然达到了防止人员流失的目的。
3.将人才培养融入日常生活,增前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升
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以及方法都可以从网络搜索到,鼓励人员自身学习,同时配合部门长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导,提升后备人员的技能水平。
同时社团内部应该尽可能的收集各项相关资料,供成员技能的提升。
4.多参加专业活动,加强校际同类社团的交流
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经验的交流,同时可以认识到自身不的不足,并且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音乐类社团可以通过举办或参加音乐会邀请外校同类社团表演;技术类社团可以举办社团之间校际交流会。
5.完善干部任命制度任命与选举并存
干部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完善干部的任命是社团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社团干部的任命中,
应该避免干部空降,但也应避免一切工作能力,责任心差但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的人担任不适宜的职位。
此外在干部选举时应该在内部通过口述或者干部说明书等形式阐明干部所拥有的权力及义务,使有意参与管理的成员对职位拥有明确的了解。
干部选举流程参考:
A.下发或宣读职位说明书,介绍职位工作
B.提交职位申请书
C.现任干部审查,提名参选名单进行差额选举
D.全体成员投票表决
E.干部任命
在干部任命后,应保留一定时间的试用期,若不足以担任此职位,有第二位补充
6.合理设置职能部门,以及人员配置,加强人员责任感
合理的部门划分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石,各个社团在部门设置上也应该个性化定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配置,遵从每个部门的工作量相似保证一项工作有人做。
同时在配置比例上应该技能部门行政部门配比7:3的比例(不同的社团根据自身性质可进行调整)。
在部门设置同时,强调部门的作用,起到提升人员责任感的作用。
落实管理责任制,一个部门的工作出现问题,部门长承担管理责任,并根据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逐级管理,每一级管理部门对上级管理部门负责,受上级部门监督,一级管理人向全体成员以及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受全体成员和学校管理部门监督,建立良好的责任监督体系,保证工作效率。
五、结束语
学校社团是个十分特殊的团体,综上所述,社团的管理不应该是一板一眼的,而应该是灵活的,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积极调整自身管理模式的变化。
在确保制度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团队情感,维系团队关系提升默契度。
此外大学时代是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桥梁,社团的管理也应该结合两者特点经行管理。
以达到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充实自身和社团良好发展的多重正向结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管理和社团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