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19期 山 西建筑V d . 43 No . 192 0 1 7 年 7 月SHANXI ARCHITECTUREJul . 2017• 195 ••机械与设备•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9-0195-02谈铁路运输计算机联锁技术杨亚琴(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公司,山西古交030200)摘要:对联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联锁设备的发展及运用,阐述了其从机械联锁到计算机联锁的演化历程,并探讨了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优势及运用,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运输,计算机联锁技术,铁路信号设备,车站中图分类号:U 293〇引言联锁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车站 信号联锁这一概念简称为联锁。
其大致经历了从电机联锁到电 气联锁,再到集中联锁和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
而随着计算机 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人开始试着使 用电子部件替代原有的继电器,以此组建出了铁路信号电子联锁控制系统。
3C 技术诞生并广泛应用之后,计算机联锁也逐步变成 了联锁设备的首要进步趋势。
其属于现阶段最新型且先进的联 锁设备,并具备了多种优势和特征。
因此,本文针对铁路运输计 算机联锁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解析联锁实际上就是铁路车站信号联锁,其属于铁路信号设备当中的核心构成元素。
联锁的英文称作in te rlo c k in g ,将其运用于铁 路车站内,可以有效保障机车车辆以及列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 稳定。
除此之外,还有利于高效运用站内的线路,科学合理地对 行车以及调车等行为进行指导,进而优化行车人员的工作环境与 条件。
联锁包含了多项基本内容,比如进路的保护主要是由安设 在人口位置的信号机来负责,进站信号机的保护区间则是车站与 列车接车的进路,而出站信号机的保护区间则是列车发车的进特征解析[J ].中山大学学报,2011,50(5):148-152.[4] 李协,李华,黄强,等.东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〇11,42(6) :728-732.[5] 牛最荣,赵文智,刘进琪,等.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_!].水文,2012,32(2):78-87.[6] 王俊,陈亚宁,陈忠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 入湖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J ]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3):文献标识码:A路。
调车信号机所保护的区间是调车进路以及机车车辆进人的 线路。
联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并采用一定的技 术方法,让信号机、进路以及道岔之间根据既定规则和条件建立 起互相影响的联系。
当前我国所采用的联锁设备可以依照其控 制的模式分为两种类型,即集中联锁与非集中联锁。
而如果依据 设备的工作形式进行划分,则可以分成电锁器联锁、继电联锁以 及计算机联锁这三大类型。
2联锁设备的发展及运用联锁从其诞生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且历经了多个发展过程,包括机械联锁、电机联锁、电气联锁、集中联锁以及计算机联锁。
按照大范围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机械、电气和 计算机这三大时期。
在1856年时,英国首次创造出了萨式联锁 机,而这也就是机械联锁的开端。
该联锁方式属于历史最为悠久 的联锁方式,在其联锁当中,信号机和道岔的控制杆处在互相闭 锁的状态下。
其联锁的关系建立在因果关联原则以及有关进路 的原则之上,并可以对设备进行直接操控,属于硬闭锁的类型。
之后,集中式机械联锁控制系统占据了主要位置,并在传统联锁 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具体如图1所示。
到1927年时,以布线逻辑为核心的继电联锁控制系统诞生,581-587.[7]王计平,赵海,程复,等•清涧河流域近50年径流时间 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 (5): 54-59.[8] 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Z ].2000.[9] 吴豪,虞孝感.长江河源地区及通天河流域水文特征[J ].水文,2002,22(1) :52-53.On features of temperature, rainfalls and runoff changes in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Tan Liwei12(1. Qinghai Hydrogeological and Geothermy Geological Key Lab , Xining 810000, China ;2. Qinghai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 Xining 810000, China )Abstract : T a kin g the source region o f Yangtze R iv e r as the e xa m p le , the paper introduces its su rv e y , analyzes the tem p e ra tu re , ra in fa lls , andannual changing trends fo r the ru n o ff , and analyzes the changing features o f the c lim a tic factors and ru n o ff volum es fro m the two aspects in c lu d in g the te m p e ra tu re , ra in fa lls and the annual changing features o f the ru n o ff v o lu m e ,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 r s im ila r research .Key words : tem p e ra tu re , ra in fa ll v o lu m e , ru n o ff v o lu m e , source region o f Yangtze R ive r收稿日期=2017-04-12作者简介:杨亚琴(1982-),女,工程师• 196 •第43卷第19期2 0 1 7牟7月山西建筑其联锁逻辑主要是由继电电路完成,且信号机与道岔都不再接受 操纵杆的控制,而是由继电联锁系统实现全面稳定的操控。
电气 设备控制动作设备则属于软闭锁的类型,面对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试着使用电子部件代替后再仔细检查,看其是否能够满足选路条件。
在确认其符合相应 的条件之后,程序才会跳到选路的环节。
然后,还要先查看对应 的道岔是否处在规定的范围中,再把需要改变方位的道岔变换位置。
最后将进路封锁好,构建出相应的工作表区,具体见图2。
原来的继电器,以此建立铁路信号电子联锁控制系统。
从这时开 始,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运用历史便翻开了新的一页。
到1978年时,计算机联锁首次于瑞典的哥德堡投人了使用当中。
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都先后 步人了该联锁的试用阶段,并逐步将其投人了正式使用。
并且不 同的国家在使用方案上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采用了不同的运 用策略。
而后,在1984年时,我国铁路创造出了首台计算机联锁,并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快速获得进展。
计算机联锁主要就是采用计 算机的软件、硬件以及其余一部分电子、继电器,以此代替传统电 气联锁的运算核心继电器。
这样一来便可构建出故障率低、安全 性能高的实时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处理,因此 和继电集中式的联锁比起来有着相当明显的优点。
不论是从技 术层面和经济层面看,或是从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看,继电集中 联锁都难以望其项背。
并且其设计、施工、养护、运用乃至于信息 化功能的拓展都变得十分简便,属于新型的系统设备。
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车站联锁设计以及施工维护的快速发展。
当前3C 技术正在广泛普及,而计算机联锁也逐渐变成了联锁设备的首要 进化目标。
3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优势及运用该联锁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主要负责处理好信号机、进路道岔以及轨道电路等之间的安全联锁关系。
同时其还要接收 A T S 或是控制人员的命令,朝A T S 与A T P 输送联锁相关的信息。
若要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就必须要在地下铁道的车辆段、有岔 站以及沿线的各个车站中都安设好相应的联锁设备。
简而言之, 计算机联锁就等于地铁整个信号系统的安全中心,能够大幅提升 地铁的运作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并优化其管理质量,为指挥调 度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
该类联锁的运用方式和继电联锁 较为相像,其实现了有接点至无接点的转变,为工作人员及广大 群众提供了方便。
如果操作人员需要办理进路,则只需要先按下 进路起始处的按钮,然后按下进路终端按钮即可实现。
这时候, 计算机就会开始执行命令,并自动录人联锁操作程序。
其能够依 照所录人的按钮代码,在进路的矩阵当中寻找到正确的进路。
之1饔监控制台%从总体角度看,计算机联锁属于现阶段最为新型、先进的车 站联锁设备。
其具备了多种优势和特征,比如运行速度快、可储 存的信息量大、稳定性强、操作较为便利、设备体积小、调试维护 方便等。
因此,其能够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以及工作成效。
例 如,我国北京市首次使用了国产计算机联锁设备,在城轨范围内 构建出了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
该类联锁控制系统在实际性能 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优势,而经过改良之后的系统其构 造更加科学,能够完成特殊的联锁任务,并且还能提升和A T P 系 统相整合的安全编码逻辑功能。
这就能够充分满足铁路运作的 具体需求,加强了安全保障。
所以,在实际运营期间内,信号系统 由于其突出的安全稳定性和维修操作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用 户的认同。
其在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条件等多个方面都获取 了难以比拟的运用效果。
4结语从现阶段情况看,我国已经步人了现代化铁路科技的迅猛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联锁设备不断地被淘汰,取 而代之的则是一系列新型的联锁设备。
这样的设备拥有着更高 的安全稳定性,并且操作维护起来更加方便,所运用的技术也更 为先进。
从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联锁将成为未 来最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但若转换视角,从经济的层面看,则可 发现电气集中联锁仍然会在将来比较长的一段时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张照亮.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2] 王峰.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若干技术的探讨[D ].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5.[3] 张孝梅,周玉堂.论铁路运输发展需求和计算机联锁系统工程化[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 (6) :41-43.Discussion 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omputer-based interlocking technologyYang Yaqin(Xishan Coal Power { Group ) Corporation Railway Company , Gujiao 030200, China )Abstract : The paper describes relevant in te rlo c k in g con cepts , analyzes the developm ent and a p p lica tio n o f in te rlo c k in g fa c ility , describes its evo lu tio n histo ry fro m m echanical in te rlo c k in g to com puter-based in te rlo c k in g , and explores the m erits and a p p lica tio n o f com puter-based in te rlo c k in g system , so as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 r people .Key words : ra ilw a y tra n sp o rta tio n , com puter-based in te rlo c k in g te ch n o lo g y , ra ilw a y signal fa c ility ,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