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具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和教学能力,面向各类文艺团体、社会文化部门和音乐教育战线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文艺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可适应的工作岗位1.艺术团、歌舞团、电视台演员2.文化馆、群艺馆策划人员、演出人员3.学校、音乐培训单位的教育人员4.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管理人员(二)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颁发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三)知识、能力及素质分解表三、招生对象、基本学制与毕业学分(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生、中职毕业生(二)基本学制:三年(学年学分制)(三)毕业学分: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28学分,其中必修课114学分,限选课10学分,任选课4学分。
四、主要课程简介(一)公共基础课1.形势与政策(1学分)本课程是一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重要内容,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它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教学;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4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院学生的公共理论必须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课,所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4. 大学英语Ⅰ、Ⅱ(128学时[8学分])“大学英语”是一门面向全院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能力。
结合艺术院校的职业培养特点,帮助学生扎实英语语言基础(Linguistic Competence),逐步领会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同时兼以相关的英美社会文化(social-cultural background)的介绍与诠释。
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执行“形成性”教学评估体系,重点检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5. 计算机应用基础(36学时[2学分]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院学生的公共基础必须课程,是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
它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等方面打下基础;使所有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6. 艺术概论(36学时[2学分])“艺术概论”是一门为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积累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艺术鉴赏的能力,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通过介绍、解析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力。
为日后的创作、表演、艺术教育教学和艺术管理奠定基础。
7. 大学语文(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为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更好地培育大专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提高文学品位、审美情趣和阅读欣赏、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本课程将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通过对精品经典课文的讲学,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丰富课程知识、拓展视野,了解中华语言的精美绝伦所在。
打开艺术审美之窗,使学生认识文学与艺术连为一体的相互关系;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美、鉴赏美;学会阅读、鉴赏;提高写作能力。
8. 体育与健康(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面向全院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它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它使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明白“健康”的含义,能够对自身的健康水平、身体机能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
本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计委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实行“一项必须+一项选修”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适应性。
(二)专业课1.乐理与视唱练耳(12学分)该课程是构成音乐专业人才的基本要素,由三部分组成:⑴乐理:对音乐一般性常识的认知。
⑵视唱:读唱乐谱的基本能力。
⑶练耳:旨在培养音高概念、内心听觉和识别音准的能力。
2. 合唱训练(6学分)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重要的独立课程之一,是声乐教学的补充,也是视唱练耳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和声听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感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掌握合唱训练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并通过系统的合唱训练和演出实践,初步掌握合唱技能,并获得初步的合唱艺术实践经验,具备初步的训练合唱和从事合唱的能力。
3. 中外音乐简史(4学分)中外音乐简史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中西方音乐发展的整体结构脉络及音乐风格的传承、演化有较详细的认识、了解,以达到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理论修养的目的。
4. 中外音乐名作欣赏(4学分)中外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了解作品及作品的作者,及其背景和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异同,增长他们的审美能力。
5. 民族音乐概论(2学分)民族音乐概论是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本课程在于通过对部分精选的中国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民间音乐的类别和各类艺术形式的源流发展、分布状况及艺术特征。
6. 即兴伴奏(4学分)即兴伴奏是一门培养学生快速的、综合的反应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音乐基础课程。
要求演奏者根据歌曲的旋律谱所反映的歌曲内容、风格、调式、调性以及实际的演唱形式和要求,即刻创作并弹奏出恰如其分的钢琴伴奏,这就需要演奏者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钢琴演奏技能。
7. 电脑音乐应用与制作(4学分)本课程介绍电脑音乐的认识、发展、及相关知识。
用电脑来制作音乐,第一部分为录音,后期处理人声,处理伴奏,及提取CD、DVD等音乐,各种音乐格式互相转换,第二部分为MIDI制作,学习用软件鼠标打谱,利用电脑里虚拟的各种乐器,制作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
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电脑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电脑音乐技巧,运用于搞晚会、课件制作、甚至专业的录音棚及音乐制作工作室。
8. 正音(2学分)通过扎实的语音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语音训练,使学生从听力、朗读、说话及会话各方面牢固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语音规律。
学会自我检测自我正音,强化听力和提高审音能力及歌唱台词语音的能力。
9. 表演形体训练(4学分)本课程通过调动形体的方式,建立学生基本形体概念,建立学生基本的呼吸状态,以及用呼吸带动身体.,通过中国民间舞及戏曲形体呼吸方式,建立学生的基本体态.培养学生表演交流能力,舞台专注力,想象力、感受力,空间感受力及身体创造力。
10. 表演素质训练(2学分)表演是当着观众,以自己的身心和技巧,向观众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当众的松驰、身心解放,训练学生的心理感悟和形体的表现力。
11. 键盘和声(2学分)键盘和声是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专业知识课。
本课程主要是将和声学的基本知识与键盘上的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由浅至深地学习和弦的运用以及各种和声进行,并在和弦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音型,为后续的即兴伴奏课程做必要的铺垫。
12. 声乐基础(2学分)集体课形式,20—25人为一班,主要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发声训练。
通过常规的发声训练,基本做到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流畅,发声正确,从而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
13. 钢琴基础(2学分)集体课形式,20—25人为一班,主要讲授钢琴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手指练习和演奏训练。
通过常规的手指练习,基本做到坐姿正确、指法正确、手指灵活,从而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
14. 声乐/钢琴/古筝(4学分)(三选一)声乐:小组课形式,按学生程度分为1人组、2人组、3—4人组,熟练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加强声乐技巧训练和演唱能力。
在熟练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声音鉴别、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钢琴:小组课形式,按学生程度分为1人组、2人组、3—4人组,熟练掌握钢琴理论知识,加强钢琴技巧训练和演奏能力。
在熟练掌握钢琴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音乐鉴别、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古筝:小组课形式,按学生程度分为1人组、2人组、3—4人组,熟练掌握古筝理论知识,加强古筝技巧训练和演奏能力。
在熟练掌握古筝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音乐鉴别、鉴赏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15. 声乐/钢琴/古筝提高(2学分)(三选一)声乐提高:本课程设在声乐基础课之后,旨在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加强声乐技巧训练和演唱能力。
钢琴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型键盘学习课程, 主要采用“一对多”集体授课方式, 是现代音乐教育在方法、思想上的一个突破。
古筝提高:本课程设在古筝基础课之后,旨在让学生更深层次熟练掌握古筝理论知识,加强古筝技巧训练和演奏能力16. 表演实践(2学分)通过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加强舞台经验,提高表现艺术作品的能力。
通过反复地练习和实践,逐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好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实践能力,具备完成难度较大的中外艺术作品,并能声情并茂地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三)专业限选课1.舞蹈(4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舞蹈教学的能力。
2. 古筝(6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筝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的手指练习和演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