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施工方案

苏通大桥方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 (1)1.2 前期工作概况 (1)2. 主要技术标准 (3)3. 建设条件 (6)3.1 地形地貌 (6)3.2 气象 (7)3.3 河势及河床稳定 (8)3.4 水文 (8)3.5 工程地质 (11)3.6 地震 (13)4. 主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17)4.1 总体设计 (17)4.2 结构设计 (17)4.3 施工方案 (24)5.专用航道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28)5.1 总体设计 (28)5.2 结构设计 (29)5.3 施工方案 (31)6. 引桥桥型及结构方案 (33)6.1 总体设计 (33)6.2 结构设计 (33)6.3 施工方案 (36)7. 接线工程 (37)7.1 接线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37)7.2 接线工程设计路段划分 (37)7.3 接线工程路线走向 (37)7.4接线工程概况 (38)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9)8.1 管理养护机构 (39)8.2 交通安全设施 (39)8.3 监控系统 (39)8.4 通信系统 (40)8.6 收费系统 (40)8.7 限载系统 (40)8.8 供电照明及综合电力监控 (40)8.9 房屋建筑 (41)8.10 景观工程 (41)8.11 跨江大桥附属工程 (42)9. 建设安排与实施方案 (43)9.1 总体施工方案 (43)9.2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44)附图地理位置.................................................................................................................... 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 图-2全桥标准横断面........................................................................................................ 图-3主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4专用航道桥总体布置................................................................................................ 图-5全桥施工进度安排.................................................................................................... 图-61. 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理位置及主要功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通河段,连接苏州、南通两市,北岸接线始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横三”线——宁(南京)通(南通)启(启东)高速公路,与实施中的连(连云港)盐(盐城)通(南通)高速公路相接;南岸接线终于江苏省公路主骨架“连三”线——沿江高速公路太仓至江阴段,与实施中的苏(苏州)嘉(嘉兴)杭(杭州)高速公路相接。

上游距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约82 km,下游离长江入海口约108 km。

苏通大桥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之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长江两岸干线公路网的形成和连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及江苏省公路运输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1.2 前期工作概况苏通大桥前期工作始于1991年,并于1997年12月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编制完成了《南通长江公路通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8年12月,江苏省提出了苏通大桥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999年4月,交通部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行业审查。

1999年9月,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

2001年4月,根据有关方面要求,江苏省组织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补充报告。

2001年6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了经国务院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苏通路大桥项目正式立项。

苏通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始于1999年7月,考虑到苏通大桥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建设条件比较复杂,工程规模及技术难度大,将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为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开展有关专题和桥梁科研工作,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以专题和桥梁科研成果为基础,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经大量的专题和桥梁科研后,于2001年3月完成中间成果报告,2001年8月,经江苏省组织预审后编制完成了正式报告并上报。

鉴于工可报告推荐主航道桥方案为主跨超千米的斜拉桥,技术难度较大,编制单位对工程方案又做了进一步深化研究,交通部和江苏省也于2001年12月邀请国、内外著名桥梁专家在南京召开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技术研讨会”,随后通过了交通部行业审查。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也于2002年2月初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

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过程中,设计单位又对主桥桥型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比较、论证,形成了专题报告。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计基础[2002]2330号文《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江苏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批复了苏通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加快前期工作步伐,江苏省交通厅于2001年9月~12月组织开展了苏通大桥初步设计招标、评标工作。

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为主体设计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合作参加单位的设计联合体中标,承担苏通大桥的初步设计任务。

同时,设计联合体聘请丹麦COWI公司承担有关设计咨询审查工作。

受设计单位邀请,高格桥梁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参加了跨江大桥工程景观设计工作。

根据业主要求,初步设计工作2002年2月底全面启动,于2002年10月完成。

初步设计成果完成后,交通部公路司于2002年11月27日~12月7日组织专家对设计基础资料进行了审查,2002年12月24日~26日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全面审查。

2. 主要技术标准a. 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全封闭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b. 计算行车速度:100 km/h;c. 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d. 车辆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2-1;f. 纵坡:≤3%;g. 横坡:2%;h. 平、纵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5500 m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7000 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000 mi. 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j. 抗风设计标准: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00~150年,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施工阶段设计重现期10~30年,根据具体情况采用k. 设计洪水频率:主航道桥、专用航道桥、引桥1/300;l. 跨江大桥设计水位:见表2-1 ( 表中高程为85国家高程系统)。

表2-1跨江大桥设计水位一览表m. 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数量:经交通部批准,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数量采用如表2-3所示。

n. 船舶撞击力标准根据苏通大桥实际情况,主航道桥与专用航道桥年撞损频率可分别考虑:主航道桥整体年撞损频率取<10-4,专用航道桥整体年撞损频率取<10-4。

经船舶撞击力标准专题研究,主航道桥、专用航道桥、引桥采用的船舶撞击力标准如表2-2 ~ 表2 -5所示。

表2-2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孔数量一览表表2-3主航道桥船舶撞击力标准表2-4专用航道桥船舶撞击力标准表2-5引桥船舶撞击力标准3. 建设条件3.1 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区属长江冲积平原的新长江三角洲,是大长江三角洲的近前缘地带。

两岸陆域河网密布,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2~5m(85国家高程系统)之间;局部地段有山丘分布。

苏通大桥拟建区段长江属弯曲与分汊混合型河段。

平面形态呈S形弯曲;水面宽窄相间,西段天生港附近宽约6 km,往下展宽,在军山附近宽约10 km,到东方红农场拐角处宽达14 km,再往下突然缩窄,至东段徐六泾附近宽约6 km;江中沙洲发育,槽深滩宽,江心沙洲主要有如皋沙、通州沙和狼山沙、新通海沙、白茆沙等,属心滩地貌;通州沙东水道与新通海沙南水道中有水深达近50 m的深槽区,构成长江主汊,属深槽侵蚀及堆积地貌,其它水道则为支汊,属河道冲蚀及冲积地貌。

见图3-1。

桥轴断面主槽呈“V”字形,略偏南岸,-10m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800m,-20m 等深线以下水域宽约1100m,最深点高超约-31.3m,南北主塔位置的床底高程分别为-14.5 m和-22.7m;夹槽在主槽南侧,主槽与夹槽中心距约1700m;夹槽呈盆形,宽约400m,底面高程约-10m,南北主墩位置的床底高程分别为-9.3 m和-10.1m。

图3-1 南通河断平面形态图3.2 气象1. 桥位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复杂多变,不良天气频繁,对工程影响较大的不良天气有暴雨、连阴雨、雷暴、台风、大风、大雪、雾等。

对于台风,桥位地区从5月下旬至11月下旬都有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年均出现台风2.3~2.7次。

7月上旬到9月为台风多发期,8月份是台风影响最多的月份,约占40%。

在设计中要优先考虑抗风能力强的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时,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施工状态如最大单悬臂、最大双悬臂等尽量避开台风多发期,以确保大桥安全。

桥位地区年平均下雨日120天左右,最多150天;年平均下雾日和雷暴日均为30天左右,最多可达60天。

上述不良天气都会导致有效施工天数的减少,安排工期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2. 桥位地区年平均气温15.4℃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42.2℃,年极端最低气温-12.7℃;月最高气温30.1℃、月最低气温-0.2℃。

由此确定大桥设计温度参数为:结构合拢温度10~20℃,混凝土结构升降温±20℃;钢结构升温+32℃,降温-33℃。

3. 通过查阅桥位两岸地区的天气灾害记录和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桥位处没有龙卷风发生。

4. 通过在江面建立观测平台和在岸边设立剃度观测塔,揭示了宽阔水面上风况不同于邻近气象站、也有别于沿岸风速测站的事实,真实反映了桥位处的风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