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外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外服装史》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测验题型:
共计:35分
1、选择题1分×8题=8分
2、填空题1分×5题=5分
3、名词解释3分×4题=12分
4、论述题5分×2题=10分
二、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课堂笔记,另可参考:
1、叶立诚:《中西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2、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1992
三、复习范围:
1、汉代曲裾的形制特点及直裾的区别
(1)曲裾和直裾
A曲裾——流行直西汉时期
长袍,交领,右衽,续衽钩边,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B直裾——东汉
长袍,交领,右衽,直襟,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原因:内衣的改进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的特点
(一)男子服饰——放荡不羁的服饰风格: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宽衫大袖、广衣博带、敞领袒胸(文士)
3、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融合的典型服饰款式
服饰融合——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a 裤褶褶——大袖短上衣、裤——肥管裤(汉襦裤外加袍裳)
b 緉裆(背心、坎肩)
c 半袖、半臂
4、唐代女子服饰的类型
(1)小袖襦衣:高腰长裙(石榴裙、间裙)、披帛
(2)小袖襦衣、高腰长裙、披帛、半臂
(3)大袖衫裙
(4)回鹘装:翻领、对襟、窄袖上衣下裳相连腰间系带(蹀躞diéxiè带)
5、唐代女子典型妆饰
发型、妆饰和鞋履
(1)高髻(假发)
(2)华丽的妆饰:花钿diàn (花子)、斜红、面靥yè(黄豆——钱币)
(3)高头丝履
6、唐代女子服饰开放性的体现
唐代女装的开放性
(1)坦领、轻薄
唐诗:“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绮罗纤缕见肌肤”
(2)妇女着男装
首先流行于宫中,多为宫女所着,后逐渐传到民间,成为普通妇女的日常装束。

(3)妇女着胡装:回鹘装
7、从隋至宋配鱼制度的发展过程
鱼符(隋)——配鱼袋(唐)——鱼袋(宋)
武则天时曾改用龟符
8、宋代典型女子服饰褙子的形制特点
服饰:背子男子——便服女子——可作礼服
形制特点:长袖,长衣身,腋下开气,腋下、背后可缀带子装饰
9、元代女子顾姑冠的形制特点
女子(蒙古族)服饰
1、首服姑姑冠高度和身份成正比
2、发式编发梳辫
3、服饰袍服左衽袖口窄套裤
4、靴子
10、描述一典型清代男子形象
男子
(1)首服:帝王朝冠、百官顶戴、瓜皮帽
(2)服饰
A 袍
龙袍(帝王用,龙纹为主,沿袭十二章)
蟒袍(即花衣,皇子、官员、命妇用)
箭衣(开衩大袍,箭袖——马蹄袖)
B褂
补褂(对襟,故补子为织造而成)
马褂(即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
C马甲(坎肩)
D披领(和龙袍、补褂配套使用)
E长裤(缚脚,天冷穿套裤)
(3)鞋朝靴、布鞋
11、中山装的形制特点及其含义
中山装:袖口三粒扣子——三民主义、四个口袋——立国四维、五个扣子——五权分立、立领——严谨治身
12、旗袍的形制特点
旗袍:旗装(宽大、长身、平直、滚边)——20年代借鉴西方收省的方法——30年代脱胎换骨——40年代无袖、低领、长度变短
13、描述一典型埃及女子形象
剪短头发、(富人戴)假发、贵妇头上戴香膏锥、青绿色涂眼影、画眼线、戴宽项圈、戴臂饰
女子服饰
(1)紧身直筒裙
胸下至脚踝用背带吊住,有时加短小披肩,胸前系结或只遮半边
(2)绳衣(奴隶、舞女)
(3)卡拉西利斯,新王国时期从西亚引进足环赤足、贵族穿凉鞋
相关影视
《埃及艳后》《木乃伊归来》《尼罗河惨案》
《死亡军团》《夺宝奇兵》
14、希腊服饰的特点
希腊人生活在浓厚的哲学思辩的气氛中,造就了洒脱、浪漫的气质,从而其审美也是高层次的,推崇自然、潇洒之美
希腊服饰在技术上制作简单、体现了人类服饰的原始性,但在审美上却有着高度的魅力
15、罗马服饰走向华丽的表现
文化背景
被希腊人打败的特洛亚人的后裔在台伯河边建立了罗马城,后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和希腊服饰有继承性,但罗马式贵族专制的国家,更过表现了贵族的趣味,服饰走向华丽和奢侈
继承性托嘎(Toga)由希玛申(Himation)发展而来;弧形织物;前胸——左肩——右腋下/右腕上——左肩
华丽的表现
颜色:白色——白色、紫色和深红色
纹样:简单——华丽,还出现了象征标志的装饰纹样CLA VI (克拉维)
16、哥特时期“一切指向上帝”神权思想在服饰上的体现
哥特时期服饰样式新颖丰富,成为中世纪服饰光辉形象的代表
1、文化背景:神权崇拜——尖顶教堂——尖顶帽、尖头鞋、圣母造型(孕妇造型)、圣母发式等
2、紧身纳衣葡尔波因特(pourpoint)
3、宽松纳衣豪普兰德(houpplelande)脚——软皮尖头鞋、配饰——短刀或宝剑
女子服饰
头部—帽子形式多样花边织物帽:柯以弗帽高尖薄纱帽:海宁帽平顶无檐帽:库特帽
发式:圣母式
化妆、拔汗毛、修细眉、首饰相对简单
17、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饰的总体特点
男服——箱形造型,强调上体宽大魁梧和下体的劲瘦
女服——倒扣钟形造型,强调上体的娇小和下体的华丽
内衣——上等人用白色,一般人深红色
上衣——高立领内衬拉夫领、大翻领、袖子紧瘦细长、腰部收紧呈V形,腰以下有垂布
18、拉夫领
法国首创,16世纪中叶后流行,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一款领式。

成环状,8字形连续褶裥,有的用金属丝做框架,非常的不方便
紧身胸衣——软制和硬制两种
紧身胸衣罩——精美,前襟长舌状
上衣——拉夫领和低敞领结合使用
扇领,金属丝做成半月形或
桃形领,其下还有长长的垂纱
衬裙裙撑西班牙式、英国式、法国式裙
19、描述一典型巴洛克男子的服饰情况20、芳丹
文化背景:16世纪宗教改革给教会沉重打击,教会为挽救这种状况,以更多的人性和世俗气息来打动教徒,召唤他们重回宗教的怀抱;
宽沿帽(上插鸵鸟羽毛):沿平直、
沿翻卷:三角帽
戴假发(从中间向两边,梳成两个高的山形,长垂至肩,上洒金粉和香粉)
内穿衬衣——肥大、华丽,多处系结,袖口领边多花边
短上衣或小坎肩——短到肋下,扣子只扣一半
斗篷或长外衣——长外衣长至膝,衣身紧瘦,后下摆中缝处开衩
衬裤——肥大、有花边,裤脚上系结
裤子——过膝、较肥大,有些似裙裤,三处有装饰,有的上有围裙
靴子或浅腰鞋(方形鞋头)
宽沿帽(插羽毛)
芳丹——黑白两色花边,也有戴假发的情况,脸上点黑痣
21、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关系
洛可可仿佛是从巴洛克艺术中过滤出来的一种形式,巴洛克雄伟、壮丽、豪放的底蕴被淘汰掉了,浮在表面的艳丽色彩、漂亮形象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增添了许对矫饰和琐细。

22、现代西服三件式礼服的前身是什么
衬衫、长背心、长外套(有盖式口袋、宽边反折袖对襟长外套)
23、洛可可女子服饰的特点及其典型代表
紧身胸衣(织物+鲸须)裙撑(巴尼尔,椭圆形)——1870-1890 巴瑟尔
袍服(总特征:上身——娇媚玲珑下身——雍容华贵)
(细节特征:敞领、领口装饰小花边或饰带花结、低胸、溜肩、半截荷叶边袖)
代表性服饰:华托服
24、举例说明服饰史上的夸张现象
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在造型上出现了夸张的现象。

男装,在肩部和胸部填充和衬垫大量衬料;采用肩翼(飞肩)或大型的泡袖(灯笼袖);
多层上衣层叠堆积在上体;腿部采用长统袜或紧腿的胡斯裤,营造并夸张表现了男装上身宽厚,下身瘦劲的造营造并夸张表现了男装上身宽厚,下身瘦劲的造型;
女装采用紧身胸衣束勒上体和各种裙撑扩展下体的方法营造并夸张表现了女装上窄下宽的造型。

25、举例说明服饰史上用服饰显示身份的现象
拜占廷时代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造型变得呆板、僵硬,皇帝的衣装宗教气氛非常浓,大臣和侍从的衣服也根据其地位和职务有严格的规定,服饰成了“别威严、显贵贱”的工具。

古埃及各阶层的人都穿麻织物制成的胯裙、卡拉希利斯等服装,体现穿着者身份地位的方式主要在于:(1)面料用料的多少,(长短程度,褶裥细密程度)(2)面料的精美程度(厚薄程度)(3)装饰配件的象征性涵义(4)配饰的精美程度
26、举例说明服饰史上服饰与健康和实用相背离的现象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

人们开始通过服装表现人体的形体美、曲线美,表现男女性别差异的服装成为流行。

男子下衣紧裹肢体,上衣宽大雄伟,突出阳刚之美。

女子则强调女性细腰丰乳与肥臀,上衣袒胸低领,下裙呈倒扣的钟式造型,尽显女性风流。

文艺复兴对服装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本质发掘出来并予以美化和市俗化;也有消极的一面,部分服装忽略了服装的实用功能,而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为后来西方服装中的夸张形式铺垫了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