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献阅读汇报-红霉素PPT演示幻灯片
文献阅读汇报-红霉素PPT演示幻灯片
同 样 , 对危重病人来说,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耐受或潜在的并发 症 也 是制约早期肠内营养的主要问题。胃肠道不耐受是个模糊的概念 ,多种因素可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胃残余量增多、腹胀、腹泻、呕 吐、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等常被认为是肠内营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目 前临床上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常用的方法 有 很 多 , 其 中 对 于 胃动力障碍 、胃残余量高病人可应用促胃肠道动力药物,常用药物有甲氧氯普胺 、红霉素、西沙必利。
-罗燕军.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 2013,19(41)0.
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 GER 发病率高,小剂量红霉素 静脉滴注可明显减少 GER 的发生。
-罗燕军.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 2013,19(41)1.
研究三
12
-吴国豪.如何提高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 (181).
研究二
研究对象: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PICU,25名确诊为 重症肺炎的患儿。其中男15例,女10例。
于鼻饲前1h和餐后3h连续进行食管pH监测,再给予3-5mg /kg 红霉素持续静脉滴注,同样于鼻饲前1h和餐后3h进行 食管pH监测,比较红霉素用药前后各项反流指标的差异。
研究方法
-栾嵘,唐惠林,翟所迪.红霉素提高成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系统评价和Me2014,26(6)
13
文献筛选
-栾嵘,唐惠林,翟所迪.红霉素提高成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华危重
病急救医学,2014,26(6)
14
与安慰剂相比,红霉素单次给药能显著增加1 h后的胃排
病急救医学,2014,26(6)
15
疗效分析
红霉素与甲氧氯普胺均能降低GRV,但红霉素作用更显著 。与甲氧氯普胺相比,红霉素能显著增加24h、72h、144h 的喂养成功率此外,红霉素喂养失败的中位时间晚于甲氧 氯普胺。
红霉素与红霉素联合甲氧氯普胺治疗均能显著降低GRV, 且联合治疗优于红霉素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喂养成功率 显著高于红霉素组;联合治疗组幽门后喂养率显著低于红 霉素组联合治疗组喂养失败的中位时间晚于红霉素组。
-杨烨.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及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70(1).
临床应用情况
胃食管反流( GER) 是危重病人的一个重要问题。25%-30% 的危重 病人内镜检查发现存在反流性食管炎,且其是危重症病人上消化道出 血最常见的原因;同时也是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原因。
红霉素作用机制
红霉素 作 为 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 是 借助某些胆碱受体、 多巴胺受体及肽能受体发挥效应。
红霉素有全胃肠道的促动力效应 , 还可能是胃动素释放 的刺激因子,引起胃肠道收缩作用与剂量有关。
对儿科常见病如胃食管反流、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功能 性消化不良及胃轻瘫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但因其存在抗菌活性 , 长期应用还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 产生 , 目前尚未被临床医师作为首选药物 , 也不提倡在危重 病患者中使用。
-陈 华.红霉素的非抗感染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 2011,20 (24).
2
红霉素
除了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外,在临床上还有许多非 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溢 出症、复发性气胸、乳糜胸,各种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 的顽固性恶性胸腔积液、癌性疼痛和肺大疱 ( 大疱性肺气 肿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坐 骨结节囊肿、腱鞘囊肿以及甲状腺、肝、肾等脏器囊肿, 腹腔纤维化粘连、糖尿病胃轻瘫、新生儿胃内食物雍滞症 、老年性便秘、慢性动力性肠梗阻等,均可用红霉素治疗 。
-罗燕军.小剂量红霉素对重症肺炎患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 20139,19(4).
滴注红霉素前,重症肺炎儿童GER发生率为 60.0% (15/25), 滴注红霉素后,GER发生率为 32.0%(8/25),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滴注红霉素前后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均<0.05)。
- 孙夫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动力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4(2).
5
结论
对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口服红霉素每 8 h 予 1.7mg/kg,24及48h后胃内残留奶量明显减少。
- 孙夫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动力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62).
胃肠动力药-红霉素的使用
2015年2月
1
红霉素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 50S亚单位、阻断菌体蛋白合成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 位移的一种快速抑菌剂,主要应用于链球菌引起的不耐 青霉素的扁桃体炎、猩红热、白喉及其带菌者、淋病、 李司德菌病、肺炎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可作为军团菌 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还可应用于流感杆菌引 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梅毒、肠道阿米巴病等。
-陈 华.红霉素的非抗感染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 2011,20 (24).
3
研究一
研究对象:2005年1-12月,新生儿科,喂养不耐受新生儿 38例,平均胎龄32.9周(29-34周)。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无任何并发症,出生后24h开始肠道喂养,一周后仍出现 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喂养不耐受:胃内残留奶量超过总奶量1/4, 每日腹围增加超过1.5cm;呕吐,大便不规则。 试验组每8h口服红霉素1.7mg/kg;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观测指标:24h及48h后记录两组摄入总奶量及胃内残存奶 总量。
空量,显著增加12h时的喂养成功率 , 但24h时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 。在创伤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红霉素多次给药能显
著增加48h内实现目标营养量的比例(P=0.001),但对48h内喂
养成功率及整个研究过程实现目标营养量的比例无显著影响
。
-栾嵘,唐惠林,翟所迪.红霉素提高成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华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