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及其防治
猪高热病及其防治
大成(亚洲)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 霍宪智
2010年12月2日
疫情通报
2010年7月,中国福建龙岩、云霄,广东梅州规模猪 场出现典型的高热性疫情;福建龙岩一猪场本月度伤 亡高达3000多头,损失惨重! 2010年8月,湖北当阳、河北保定、四川夹江相继出 现高热病。 2010年9月,湖南长沙、内蒙呼伦贝尔、辽宁黑山、 新民、北镇、法库、台安、彰武~~~ 2010年9月以后,海城、营口、盘锦、阜新、锦州局 部零星散发。 2010年9月以来,辽宁地区出现的类似猪流感现象、 为此次辽宁地区爆发高热病的罪魁祸首。
二 猪高热病的病因
1 猪高热病的病原 本病的主要的病原为变异的猪蓝耳病病毒 (PRRSV) 目前,猪蓝耳病病毒有美洲毒株(VR-2332) 欧洲毒株(LV)、和中国毒株(HB-ISH),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病毒是中国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株。
2 诱发猪高热病的因素 对猪群的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猪 只抵抗力下降。 营养因素 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低、卫生条件差、 引种频繁、猪只来源复杂,猪群容易发生应急 而引起抵抗力下降。 滥用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病毒药物、磺胺类 药物、导致猪群中毒或抵抗力下降。
3 易感动物 本病只感染猪不感染其他动物。 4 流行特点 疫情流行区域广、传播速度快、没有明显的季节 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其他病原的混和感染和继发 感染十分严重、可继发感染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 圆环病毒、流感病毒、猪副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 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虫、胸膜肺炎、大 肠杆菌等等,引起猪只大量死亡。
高热病到底是什么
原发与病毒:流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 霉菌毒素~~~ 继发于细菌、寄生虫:副猪、链球菌、支原体、 放线杆菌、附红细胞体等。 导火索是应急:断奶、去势、转群、温差、疫 苗注射 高热病就是几种病的混合感染
目前猪病流行特点
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在临床上,病原体为单纯一种病毒或细菌 的猪病几乎不存在,只有病毒而没有细菌或只 有细菌而没有病毒的猪病也几乎不存在。 病毒多重混合感染 主要病毒;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伪 狂犬、口蹄疫、流行性腹泻。 蓝耳病以高致病性蓝耳病(高热病)为 主
一、猪高热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
从2006年5月份开始,我国华南地区 的一些养猪密集地区,开始流行一种以高 热、厌食、嗜睡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 性、高致性和致死性的猪高热病,随后疫 情迅速华东、中南地区传播。秋冬季节, 疫情迅速向西、北方各地延伸,并逐渐扩 散和蔓延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本病具有 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 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目前,猪高热病 的流行范围已涉及我国的东、西、南、北、 中各地。
仔猪免疫程序 使用疫苗 猪瘟 免疫时间 20日龄
蓝耳
35日龄 42日龄 56日龄 63日龄
种母猪免疫程序
疫苗名称 伪狂犬 大肠杆菌 细小病毒 蓝耳病 猪瘟
免疫时间 产前四周 产前三周 产后七天 产后十四天 产后二十天
种公猪免疫程序 猪瘟、伪狂犬、蓝耳病、细小病毒每年两次 注:口蹄疫 三月份、七月份、十一月份全场普防 乙型脑炎(种猪) 三月中旬、四月中旬个免疫一次
乳猪、仔猪、育肥猪保健程序
乳猪:三针保健、口服用药、 仔猪:预防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断奶 前一周至保育结束) 育肥猪:引进仔猪或转群前后7~10天 以后每月一次
6 提防饲料中真菌毒素的危害
猪只长期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容易 引起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使机体的免疫功能 和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病。
今后猪病流行趋势
2011年养殖形势仍看好,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已经 到来。所以我们要建议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补 栏。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2011年将不太可能出现 猪价暴涨暴跌的情况。 今后猪病流行的6个趋势: 1 猪瘟发病率可能有增加的态势 一是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蓝耳病、 圆环病毒、支原体),再加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 免疫失败、引发疫情的几率都会增大。
对策: 对于严峻的混合感染,一是要采取质量优 良的疫苗免疫,还应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综合 药物保健措施,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3 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的猪“高热病”仍 将占据猪病主角 首先是恶急性的暴发流行、接着是稍缓和 的普遍流行(后详述)。
4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 随着病毒性疾病发病率增多,免疫抑制性 疾病的存在,大量使用抗生素,加之饲养环境 的恶劣,致使猪群中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耐 药性增强。 对策:加强病毒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 的免疫、检测,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生物 安全措施,同时合理使用药物保健。
正常猪体温:38.7~39.8度 体温的日波动范围:早上为最低点37.2度、下 午4~6点为最高点39.8度
病猪精神沉郁
病猪喜伏卧
病猪嗜睡
病猪皮肤发红
病猪耳后缘发紫
病猪皮肤有紫红色斑块
部分发病严重的猪全身呈紫色
部分发病猪全身呈紫色
病猪呈犬坐式呼吸
病猪眼分泌物增多
病猪有明显的泪斑
5 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依然普遍存在 随着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乙型脑炎和繁 殖障碍性猪瘟的发生,该病依然普遍存在,需要注意 的是“霉菌毒素”危害。 对策:除正常免疫外,要注重妊娠母猪的保健工 作。 6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深重 除了本身直接危害外、还会造成免疫抑制(蓝耳病、圆 环、支原体) 对策: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 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1 哺乳母猪 2 断奶仔猪 3 生长育成猪
母猪保健程序
1 产前产后各一周拌料用药:净化母体 2 分娩后子宫护理:防治子宫感染、促进子宫复旧 (产后24小时子宫投宫康栓剂一粒) 3 分娩后卵巢护理:PG 4 分娩后乳房护理:预防泌乳障碍综合症(乳肿康、 得米先) 5 母猪肢啼护理(蹄之康、生物素)喷雾每周一次 6 母猪便秘预防(抗泌灵、粗纤维);妊娠母猪每月 一次
四 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 变化
第一 临床症状
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度、精神萎靡、 喜卧、嗜睡,食欲不振或不食,皮肤发红、腹下和四 肢末梢皮肤有紫红色斑块、部分病猪背部皮肤毛孔有 铁锈色出血点、有的病死猪皮下广泛出血、部分发病 严重的猪全身呈紫色;部分病猪出现严重的复式或犬 坐式呼吸,表现气喘或呈不规则呼吸;大部分病猪 眼 分泌物增多,有明显的泪斑、眼脸水肿等症状;部分 病猪流鼻液、打喷嚏;便秘、呕吐、腹泻等;尿黄而 少、浑浊;有的病猪出现贫血症状;部分病猪震颤倒 地侧卧、四肢呈划水样等神经症状等;种猪出现繁殖 障碍等。
肝脏变化 部分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 脏表面有白斑,胆囊肿大、胆汁浓稠。 部分病死猪胸腔、腹腔内有黄色积液或纤 维素性渗出物,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 粘连 个别病死猪心脏肿大、变形、心脏壁有出 血点。 8
五 猪高热病的预防与控制
猪高热病病因复杂、发病猪只治疗难度较大,防 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通过实施切实有效的生物安 全措施,从封闭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工作, 提前保健预防,疫苗免疫等方面预防猪高热病的发生。 猪病治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热、口蹄疫除外) 1 紧急接种 2 药物治疗与预防 3 加强饲养管理 4 进行辅助治疗、对症治疗
皮炎肾病综合征病猪增多
病猪呈败血症变化
母猪流产
新生仔猪死亡严重
阴道炎
子宫炎
哺乳母猪乳房萎缩
第二 1
病理变化
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变化 肺脏水肿或萎缩,呈弥慢性间质性肺炎,肺 表面呈花斑样;部分表面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 肺部充血淤血,或呈大理石样病变;部分病死猪 肺部化脓、流出大量泡沫样液体。 2 呼吸道变化 呼吸道粘膜充血、气管中有白色泡沫、淡黄 色泡沫甚至带血的泡沫。
9 为猪群提供必须的营养
猪群长期采食营养水平低的饲料,会使猪 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发病。 对此,大成集团率先研制开发出能够全面 满足猪只所需营养的生态保健饲料:T100S免 疫神系列产品,为生猪养殖提供了科学的整体 营养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 少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第二 爆发猪高热病时的控制措施
病猪眼睑水肿
病猪流鼻液
患病仔猪流清鼻液
病猪流清鼻液
部分病猪粪便秘结,呈球状
病猪腹泻
部分病猪粪便呈黄色粘稠状
病猪尿液黄而少、浑浊,颜色 加深
病猪被毛粗乱、消瘦
病猪全身苍白,呈贫血症状
部分病猪震颤、倒地侧卧
四肢呈划水样
病猪关节肿大
关节炎
部分病猪后肢麻痹无力,不能 站立
许多生长期小母猪阴门红肿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病毒主要感染肺脏巨噬细胞,卵泡中的巨 噬细胞。 病毒主要伤害和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和单核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 胞 巨噬细胞:担负着处理、分解、吞噬病原 微生物以及在免疫应答中递呈抗原的任务
三 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 传染源 发病猪和带毒猪及其污染物是猪高热病主要的传染源。 病毒可通过病猪鼻和眼的分泌物、胎儿以及子宫甚至 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只。 2 传播途径 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生殖道 进行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还能经空气传播。
当暴发猪高热病时,重点是控制混合感染 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细菌、病毒,减少各种应急、 补充营养。
究其原因
1 南方暴雨与洪涝灾害的恶劣气候; 2 年初疾病重创,导致猪群免疫力严重降低,众多猪 场病史来看,均曾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或口蹄疫; 3 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与玉米价格暴涨:营养投入不 足、药物保健与消毒投入失调;细菌性病源乘虚而入。 4 高温气候:维生素氧化及采食量低造成营养供给不 足,猪抵抗力下降。 5 此次疫情多从种猪先发;高温41—42度、全身败 血、后期神经症状,注射抗生素治疗死亡更快,种猪 死亡率50%以上。种猪先发病:霉菌毒素、免疫抑制 疾病的普遍存在、昼夜温差(应急)、流感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