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体系、线索和精神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体系、线索和精神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体系、线索和精神
张福坤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发达的政治史文化史,也同样有发达的法律史乃至法律思想史,中国古代涉及法律思想的人物尤其多,这便使得中国法律思想史内容丰富多彩。

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鸿烈先生把中国法律思想史定义为“是研究中国几千年来各时代所有支配法律内容全体的根本原理,同时并阐明此等根本原理在时间上的变迁与发达及其在当时和后代法律制度上所产生的影响。

”当今,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看到成就的同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不容忽视,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在梳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粗略勾勒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体系。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状况简评:
自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各种思想史的版本已经很多,当然虽然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但思想史教材多样本身也是这个学科繁荣的一个反映。

在此我想简单回顾下我所接触的几个版本。

(一)1936年杨鸿烈先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本著作似乎是第一本使用“中国法律思想史”这一名称的著作。

该书主要特点是按照流派分专题编写。

本书回顾了从殷商到近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演变历程,同时本书没有按照社会形态理论和朝代顺序对中国法律思想史进行划分,而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编写。

这种体例在今天看来也不失其先进性。

当然本书也有其瑕疵之处,我整体上的感觉就是全书是大量史料的堆砌,缺乏理论的分析。

(二)1982年张国华先生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群众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我简单翻了下,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比较系统的论述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历史的教材。

(三)武树臣2004年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

这是一部作者独立完成的思想史专著。

这本书从宏观把握,却从细处入手,本书增加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阐述,增加了传说时代与法的起源的内容,新增了阴阳家名家杂
家农家的思想,还增加了少数民族架法族规宗教神学的非正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其中把民间和非正统的法律思想引入教材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因为这在传统的教材里是根本找不到的。

在最后本书还涉及民国时期国民党代表人物的法律思想,这也是一个突破,因为之前受意识形态影响很少教材论及。

当然,本书也有不足之处,本书中似乎只是重视中国历史上的刑法思想,其他部门法的思想却很少涉及。

(四)俞荣根主编,范忠信、刘笃才副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这本书是笔者见到的最新颖的一部。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篇章体例上,它以儒家法律思想作为发展主线叙述中国法律思想史,同时从中国法律思想自身发展的规律上理清楚历史线索。

它分为起源时期的法律思想,争鸣时期的法律思想,整合时期的法律思想,定型时期的法律思想,变革时期的法律思想。

最后是宗论,在宗论部分编者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作了很好的总结。

这种对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的特点和发展源流进行总结还是第一次见到。

此外,还看过陈金全老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此书完全按照人头和朝代顺序所写成,不做介绍。

二、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
中国古代法律可谓浩如烟海,仅凭笔者目前的知识储备想做一个完整的把握有些不切实际。

在此仅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最早的时期即夏商时期的法律是一种习惯表现出来,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的生产生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时时处处受到天的限制。

人们对于天可谓顶礼膜拜,这一时期的法律是直接由上天授予的,就是所谓的“天命”即法律神授。

周朝时期生产力有所发展,天对人们的统治力量有了削弱,虽然人们仍然处于天的统治之下。

这个时期人们在祭祀上天的过程中对产生的礼进行了整理。

所谓“周公制礼”就是将长期祭祀过程中形成的规范加以改造而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

它的核心便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礼。

礼实际上就是神授法再人间的表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叫“礼法”的东西。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在人间的统治地位全面崩溃。

而礼则成为天再人间的唯一代表。

这一时期思想家对礼与法展开激烈的争论,中国法律思想由此进入一盒繁荣的时期,并由此奠定了之后几千年中国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