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印度钢铁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摘要:如果将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国汇聚在一个舞池,那么印度无疑是继中国之后最值得关注的舞者。
随着印度经济的起飞,对钢铁材料的需求非常强劲,再加上印度资源丰富,人力成本较低,因此非常适宜钢铁业的发展。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印度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剖析了其迅速的发展的几大因素,进而展望印度钢铁行业的前景。
希望此文能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印度钢铁产业发展迅速一、印度钢铁行业的现状(一)印度国内钢材需求逐年增高和中国一样,印度的钢铁消费最主要的领域也是建筑业、机械、汽车等领域,但其机械行业仅消耗钢铁总量的11%,而在中国,这一比重为18%左右。
下面就建筑、汽车以及家电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1、建筑业:目前建筑业是印度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每年建筑业产值达到500亿美元,大约占印度gdp的6%。
印度在其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将重点放在建筑业上。
为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印度政府整体投资将达到9千亿美金以上,其中40%将投资到建筑业。
目前印度的建筑项目逐年递增,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迅速涌入城市,住宅供应量严重不足,迫使印度政府加快住宅建设。
2、汽车:近年来,印度汽车产量增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相应的汽车销售量和出口量呈增长态势。
2008年印度四轮机动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量为232万辆,成为世界第八大汽车生产国。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如果印度保持现有的鼓励政策,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每年的增长幅度将达到16%,并且将成为全球汽车的主要生产和组装基地。
3、家电:关于家电的市场需求,据印度全国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的调查显示:随着印度中产阶级数量的增长,一个大的消费品市场正在形成。
根据印度人口普查显示,城市人口占25.75%,农村人口占74.3%。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呈递减趋势,城市人口将达到30%。
并且人们已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牌、质量、外观和方便程度。
随着印度人沿着经济阶梯继续向上攀登,他们的消费支出构成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按照这种在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见证过的消费模式,包括各类的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将在印度国民的”购物篮”中占据更大的空间。
当然,尽管印度是世界第五大钢铁生产国,但印度人均成品钢材消费量却属于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远低于全球平均200kg的水平),2008年仅为47kg。
随着印度经济迅速增长,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农村人口人均钢材消费量的扩大(目前仅为2kg)以及印度正在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趋势逐渐明朗,可以肯定印度的人均钢消费量将持续大幅增加。
印度钢铁部预测,2019-2020年印度城镇的人均钢材消费量有望达到77-165kg,乡村地区达到4kg/人。
(二)印度钢铁行业成本较低据世界著名钢铁咨询机构wsd的估算,以2008的数据为基准,印度钢铁生产成本为每吨559美元,在全球主要产钢国范围内仅高于独联体和巴西,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47美元/吨)近15%。
具体情况为:1、在原材料成本上,由于印度钢铁管理局、塔塔钢铁公司和jindal钢铁以及能源公司这几家印度国内大的钢铁公司都有自己的矿山,所以他们的销售不会受到国际铁矿石涨价的影响。
2、在劳动力成本上,由于印度主要的钢铁公司中的员工较多,并且拥有大量经过培训的劳动力,外加上低水平的工资。
3、在能源成本上,由于印度的绝大多数工业区配套企业齐全,并且提供各种备件、耗材和相关服务项目,因此价格要比西方国家同类企业低廉的多。
(三)印度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1、印度钢铁的产铁结构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炼铁工艺:(1)高炉炼铁。
主要燃料是焦炭,其最终产品生铁含铁量在94%左右,含碳量在4%左右。
(2)非高炉炼铁。
主要炼铁方法以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为主要方法。
其中直接还原铁又称海绵铁,主要燃料是非焦煤、非冶金焦,含铁量在86%-88%左右。
1980年以来,印度一直是世界上建设煤基直接还原铁生产装置最多的国家,目前在印度40%左右的铁是通过非高炉冶炼而来,印度的直接还原铁占据着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的32%。
印度发展直接还原法有三个原因:(1)印度拥有丰富的富铁矿和非炼焦煤资源,焦煤很少,目前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也不多。
(2)印度由于年产钢总量和社会钢积累总量小,国内废钢资源短缺,需要dri(海绵铁)作为电炉原料。
(3)以印度目前的条件为依据,对比高炉-转炉流程和直接还原-电炉流程,在吨钢建设投资和吨钢生产成本方面,后者均略占优势。
2、印度产钢结构与粗钢产量炼钢工艺主要有两种:(1)高炉-转炉流程是指在转炉内以液态生铁为原料,将高压空气或氧气从转炉的顶部、底部、侧面吹入炉内熔化的生铁液中,使生铁中的杂质被氧化去除而炼成的钢。
其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燃料是焦炭。
(2)废钢-电炉流程指在电炉中以废钢、合金料为原料,或以初炼钢制成的电极为原料,用电加热方法使炉中原料熔化、精炼制成的钢。
目前印度50%左右的粗钢均是废钢-电炉流程冶炼而成的,这主要也是与印度缺少焦煤、焦炭资源有关。
根据world steel的数据,2008年印度粗钢产量中的55%是源自电炉方式冶炼,其中35%通过直接还原铁冶炼,8%通过进口废钢冶炼,12%通过国产废钢冶炼。
随着近年来印度粗钢产量的逐年增长,其正在逐步提高了电炉钢的比例。
1999-2009年期间,印度粗钢产量由2430万吨增长到5661万吨,同比增长2.8%,年复合增长率为8.82%,但仍远低于”金砖四国”中的中国(97.0%)和巴西(94.2%)。
印度政府预测,2011至2012财年印度钢产能升至1.24亿吨,而届时需求量为1.10亿吨。
产量和比率。
3、印度钢材的生产结构国际上一般按形状分为长材、扁平材、管材和其他钢材。
2009年,在印度钢材产量中近50%是长材、46%是扁平材、3%是管材。
与此同时,以2008财年的数据计算,印度全部碳钢钢材净进口依赖度为1.87%,其中长材净进口依赖度为0.93%,扁平材净进口依赖度为4.92%,管材净出口依赖度为25.90%。
(四)印度生铁、钢材的进出口将逐年增多近年,随着印度人口逐步增加,经济起步,其国内也开始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需求量逐步增加,致使钢材的净进口量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这也成为印度政府为满足其国内钢材需求而提高铁矿石出口关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几十年里,随着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其国内市场对钢材需逐年在增强,印度也会逐步从生铁出口大国变成为生铁进口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分食铁矿石。
(五)私企是印度钢铁行业的主要力量在印度钢铁行业中,私营企业产量占比为72.73%。
2009年,米塔尔钢铁公司的产能达2580万吨,利用率为76%;塔塔钢铁公司产能达1020万吨,利用率为95%。
09年二者的钢铁产量总和达到印度当年钢铁总产量的近1/3,对整个印度钢铁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5年4月,米塔尔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超过当时排名第一的欧洲阿塞洛钢铁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2007年2月,塔塔钢铁出资113亿美元成功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荷科鲁斯(corus),创下印度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纪录,并使塔塔钢铁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钢铁公司。
(六)印度产能进入快速增长期过去几年,印度一直是钢材净进口国,但是由于其国内需求大幅增长,而新建产能进度缓慢,因而其主要进口品种是板卷产品。
而《印度钢铁工业中长期展望》报告显示, 2010年印度钢铁净进口的情况大为改观。
尽管市场曾一度担心印度钢铁企业可能因难以获得建厂土地和铁矿石开采权,进而引发新建产能项目的推迟,但基于印度国内众多钢厂的扩建,预计2011/2012年度印度钢铁产能将持续增长。
二、印度钢铁行业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在印度宏观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可以确定印度钢铁行业增长的空间很大。
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其人均粗钢消费量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将意味着其钢铁消费总量有10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但是,就像现今印度钢铁行业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样,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自然资源方面印度虽然有着庞大储量的煤炭资源,但其主要是非焦炭,炼焦煤储量比较低,不适合于炼钢。
近10年来该国煤炭一直依靠于进口,其净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13。
95%。
一旦那些主要的煤炭输出国地区发生冲突,则印度对炼焦煤的进口将产生较大影响。
(二)基础设施方面由于铁路及港口等基础设施薄弱,印度铁矿石输送成本较高,采矿设备也较为落后,夸大铁矿石产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不利于铁矿石产能的增长。
1、铁路:印度现有的铁路运输系统至今仍不能满足为原料和成品钢材的运输所需要的足够车皮,而且也不没有吸引足够的投资以便更新铁轨和铺设新线路。
这些都将提高钢铁公司不必要的运输成本,使得原料供应地与钢铁生产厂和消费中心地区之间原本并不充分的连接更加恶化。
2、公路:印度国家公路局宣布要在2005年底实现新德里市区的公路权限畅通,然而其中新德里机场立交桥到目前连路面都没有铺好。
可见其公路运输系统辐射速度的缓慢。
此外,南北-东西走廊工程仅在部分地区开始动工。
目前,印度公路密度指数约为25%,而在钢铁厂集中的地区,还没有大的公路网络扩建项目,严重制约了当地钢铁行业的发展。
3、港口:集装箱轮国际基准周转时间为24小时,而在印度最好的港口如jnpt和cochin港大约需要40至50个小时,在chennai 港则需要125个小时。
由于现在的印度港口吞吐量相对较小,而钢铁企业在正常情况下都必须保持较高的原料库存,所以他们要承担较高的原料滞港费用,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钢铁货物的运输流转。
4、电力:印度电力部门状况比较差,不仅发电量低、频率波动,而且设备符合参数总水平不高。
此外,由于传输过程中漏电,电力损失约为25%至30%。
因此,印度许多钢铁生产商不得不自行安装电力设备发电,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支付。
(三)官僚主义印度钢铁厂商在发展道路上都遇到了”路障”。
在具体到厂址选择和工厂扩建时是总是会面临农村地区的领导人的刁难,左翼分子以及不愿为经济发展而放弃土地的村民的反对。
(四)印度国内政策因素自2009年5月开始,印度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国内钢材价格上涨,显然这将对印度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增长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另外,印度的出口和铁矿石合约政策不允许外国及本土钢铁厂商通过出口铁矿石从中牟利。
但是,拥有获得铁矿石储备的矿主及交易商则能够向海外销售,这令很多钢铁厂商感到不满。
(五)汇率和利率风险类似米塔尔钢铁和塔塔钢铁这样规模巨大的印度钢铁公司,在全球24个国家拥有生产企业,产品要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因此这些公司在不同市场上销售、采购和借贷时将会面临通货的风险。
另外,由于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国际市场,所以外汇市场上汇率的频繁波动必然会影响公司财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