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

2003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

2003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武汉市水务局二零零四年三月一、综述200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55.0mm,折合降水总量114.73亿m3,比上年偏少10.3%,比多年平均偏多10.0%,属于平水偏丰年份。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6.44亿m3,地下水资源量12.45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9.39亿m3,水资源总量49.50亿m3。

全市过境水量7486亿m3,其中长江、汉江过境水量7387亿m3。

全市总供水量41.6309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21.4908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11.7300亿m3,城镇生活用水量4.9933亿m3,农村生活用水量1.1177亿m3,林牧渔用水量2.2991亿m3。

长江、汉江及举水、倒水、滠水、金水、通顺河等河流水质在武汉市境内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大中型水库、集中式供水水源地、远城区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较好,湖泊水质趋于稳定,但呈富营养化状态。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200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55.0mm,折合降水总量114.73亿m3,比上年偏少10.3%,比多年平均偏多10.0%。

全市年降水量在1200~1600mm之间,降水量四周高,中间低。

江夏区年降水量1300~1500mm,新洲区年降水量1200~1600mm,黄陂区、蔡甸区、汉南区年降水量1200~1400mm,东西湖区年降水量1300~1400mm,中心城区年降水量1200~1300mm,全市降水量最多的是新洲区少潭河站,年降水量1623.1mm,最少的是黄陂区黄陂站,年降水量1203.8mm。

全市汛期4~9月平均降水量894.5mm,占全年降水量的66.0%。

枯水期1~3月、10~12月降水量460.5mm,占全年降水量的34.0%。

连续4个月最大降水为4~7月,降水量808.8mm,占全年降水量的59.7%。

降水量最大月份为7月,月降水量283.2mm,12月份降水量最少,月降水量23.2mm,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12.2倍。

年降水量与上年比较,黄陂区、新洲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余各区偏少10%-20%。

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比较,中心城区与多年基本持平,黄陂区、新洲区偏多10%-20%,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偏多5%-10%。

各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比较,5月份、10月份、12月份偏少20%-40%,8-9月份偏少50%-60%, 2月份、3月份、7月份偏多70%-90%,其余月份偏多10%-20%。

(二)地表水资源200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46.44亿m3,折合径流深548.5mm,比上年偏少15.9%,比多年平均偏多12.1%。

黄陂区、新洲区径流深600~700mm,江夏区径流深500~600mm,其余各区径流深400~500mm。

径流深与上年比较,黄陂区、新洲区与上年基本持平,江夏区偏少10%~20%,其余各区偏多20%~40%。

径流深与多年平均比较,中心城区与多年平均基本持平,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偏多5~10%,东西湖区、新洲区、黄陂区偏多10-30%。

(三)地下水资源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2.45亿m3,比上年偏少2.6%,比多年平均偏多7.7%,地下水模数14.7万m3/km2。

(四)水资源总量全市水资源总量49.50亿m3,产水系数0.431,产水模数58.5万m3/km2。

水资源总量与上年比较,偏少15.1%,与多年平均比较,偏多7.7%。

2003年武汉市分区水资源量分布3(五)过境水资源本年度长江、汉江过境客水总量7387亿m3,比上年偏少3.9%,比多年平均偏多4.6%。

境内中小河流入境水量分别为:府河51.21亿m3,举水24.91亿m3,倒水14.41亿m3,滠水8.48亿m3,金水17.04亿m3。

全市过境水总量7486亿m3,比上年偏少3.4%。

三、蓄水动态(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市3座大型水库年初蓄水量2.3590亿m3,年末蓄水量2.6721亿m3,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增加0.3131亿m3;6座中型水库年初蓄水量0.7373亿m3,年末蓄水量0.9320亿m3,全年增加蓄水量0.1947亿m3。

大、中型水库各月蓄水量变化情况,1~7月增加蓄水量1.8816亿m3,9~12月减少蓄水量1.3738亿m3。

(二)典型湖泊蓄水动态典型湖泊蓄水动态以鲁湖和汤逊湖为代表。

汤逊湖年初蓄水量0.6950亿m3,年末蓄水量0.5640亿m3,全年减少蓄水量0.1310亿m3;鲁湖年初蓄水量0.4080亿m3,年末蓄水量0.3900亿m3,全年减少蓄水量0.0180亿m3。

各月蓄水量中,汤逊湖变化不大,鲁湖3~7月蓄水量呈增加趋势, 1~2月、8~12月则逐月减少。

四、供用水量(一)总供水量2003年,全市总供水量41.6309亿m3,比上年减少2.3%。

其中蓄水工程供水3.8500亿m3,占总供水的9.2%;引水工程供水1.3200亿m3,占总供水的3.2%;提水工程供水36.4609亿m3,占总供水的87.6%。

按水源类型划分,取地表水41.1480亿m3,占98.8%,取地下水0.4829亿m3,占1.2%。

3(二)总用水量与供水相对应,全年总用水量41.6309亿m3,其中工业用水量21.4908亿m3,占51.6%;农业灌溉用水量11.7300亿m3,占228.2%;城镇生活用水量4.9933亿m3,占12.0%;农村生活用水量1.1177亿m3,占2.7%;林牧渔用水量2.2991亿m3,占5.5%。

与上年比较,工业用水量减少0.7%,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9.7%;城镇生活用水量增加7.6%;农村生活用水量增加1.0%;林牧渔用水量增加3.5%。

各分区用水量相比,中心城区用水量16.8131亿m3,居第一位,占总用水量的40.4%;汉南区用水量最少,用水量0.8184亿m3,占总用水量的2.0%。

3(三)用水指标200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536 m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250 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59 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92升/日,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65 m3。

(四)中心城区自来水厂供水量2003年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8.5261亿m3,比上年减少0.0878亿m3,售水总量6.7637亿m3,其中工业售水量3.4305亿m3,生活售水量3.3332亿m3,总供水人口404.5万人。

五、水环境概况(一)河流水质长江、汉江干流水质在我市境内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金水、举水、倒水、滠水、通顺河等中小河流在我市境内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府河朱家河段水质较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超Ⅴ类标准,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

与上年相比,各条河流水质趋于稳定。

本年度监测了6条中小河流11个断面的水质,除府河的府河大桥和李家墩两个断面水质为超Ⅴ类、超该河的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外,其余5条河9个断面都达到了相应的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其中滠水长轩岭、金水金水闸、举水柳子港、举水举水大桥断面年度水质评价为Ⅱ类,滠水黄陂前川、倒水龙口、倒水李家集、通顺河黄陵大桥及通顺河黄陵矶闸年度水质评价为Ⅲ类。

(二)大中型水库水质全市9座大中型水库中,梅店、夏家寺、矿山、泥河、院基寺、道观河、巴山、三枯井等8座水库水质达Ⅱ类标准,占88.9%;水质达Ⅲ类标准的仅少潭河水库,占11.1%。

水库水质总体较好,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与上年比较,水质有所好转。

(三)湖泊水质全年对27个重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Ⅱ类水体中,严东湖除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Ⅲ类水体中,涨渡湖、武湖、后湖、鲁湖水质达Ⅲ类水质标准;严西湖除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黄家湖除总氮、总磷、石油类、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汤逊湖、混江湖除总氮、总磷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后官湖、南湖(蔡甸区)除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东湖(洪山区)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南太子湖、三角湖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青菱湖、龙阳湖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Ⅳ类水体中,杨春湖除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西湖(江汉区)、菱角湖除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野芷湖、月湖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墨水湖、南湖(洪山区) 、外沙湖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机器凼子、塔子湖除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Ⅴ类水体中,北湖(洪山区)水质达Ⅴ类水质标准。

与上年相比,湖泊水质基本稳定,呈富营养化状态。

(四)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2003监测结果表明:全市9个供水水源地年度水质评价结果达Ⅱ类水质标准的有白沙洲、平湖门、堤角、武钢港东、余家头、白鹤嘴、琴断口和宗关水厂,达Ⅳ类水质标准的为沌口水厂。

根据各水厂年供水量计算,全市供水水源地水质达Ⅱ类水质标准的占97.6%,Ⅳ类水质标准的占2.4%。

与上年相比,白沙洲、平湖门、堤角、武钢港东、余家头、白鹤嘴、琴断口和宗关水厂水质继续保持Ⅱ类,沌口水厂供水水源地水质由Ⅴ类变为Ⅳ类,水质有所好转。

(五)取水口、退水口水质2003年对远城区的8个主要自来水厂(新洲区自来水公司长源供水有限公司水厂、阳逻水厂、黄陂区自来水公司水厂、东西湖区自来水公司余氏墩水厂、蔡甸区自来水公司水厂、汉南区自来水厂、江夏区自来水公司纸坊水厂、金口水厂)的取水口以及24家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单位的退水口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取水口水质状况较好,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受检企业退水口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改善。

六、污水处理及排渍排涝(一)城市污水处理2003年我市4座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53万m3/日,年污水处理量0.7935亿m3,受益范围96.3km2,受益人口97万人。

(二)排渍排涝2003年全年降雨60余场,其中大到暴雨12场,由于水务系统充分发挥排渍排涝一体连动优势,并通过强化排水设施维护管理,开展大规模的疏捞,确保了全市的排渍排涝安全。

汛期全市大、中型排水泵站共排水15.68亿m3,其中中心城区排渍泵站共排水4.48亿 m3;远城区排涝泵站排水7.6 亿m3;排渍排涝结合泵站排水3.6亿m3。

七、水资源管理(一)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于2003年在我市正式启动,全年共受理、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书3份。

今后对于直接在江河、湖泊或地下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