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中医儿推妈妈班
1.箕门 2.百虫 3.足三里 4.三阴 5.丰隆 6.涌泉 五、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
1.脾经 2.肝经 3.心经 4.肺经 5.肾经 6.大肠 7.小肠 8.四横纹 9.小横纹 10.掌小 横纹 11.胃经 12.板门 13.内八卦 14.小天心 15.分阴阳、合阴阳
六、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背及上肢伸面 1.五指节 2.二扇门 3.上马 4.外劳宫 5.五指背皮 6.一窝风 7.三关 8.天河水 9. 六腑 10.列缺
气道中医小儿推拿技法理论来源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天人合一,一气周流,思 路来源于罗大仑博士的关于黄氏第五代传人麻瑞亭用下气汤调理常见疾病的解说,书 中讲到麻瑞亭所开药方 90%以上用下气汤加减调理疾病,而且效果显著,也是当地一 位名医。而小儿脏腑轻灵,随拨随应,用推拿调理较成人为易。所以我结合小儿三不 足两有余的特点,归纳出常规手法和辨证手法配合使用,效果奇佳,也适合非医学人 员学习和应用,特创立以气机调理为思路的小儿推拿技法。
第四章、常见病的诊断与调理 第一节、气机调理疾病总论 第二节、气道中医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第三节、常见症状的调理原则
4
第四节 穴位组合 第五节、常见病的治疗
一、感冒 二、腹泻 三、咳嗽 四、厌食 第七节、小儿保健推拿法 一、补肾益智法二、健脾益胃法三、宣肺固表法四、宁心安神法 五、强身健体法
第一章 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
九十年代末年开始,应该说是盲人推拿大力促进了成人推拿的发展,进而人们逐 渐认可这一绿色疗法。各种推拿,刮痧,拔罐,艾灸,针刺,足疗,美容美体逐渐兴 起,有力的促进了全民的健康。小儿推拿的快速发展是最近十几年兴起的,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由于众多医学专业人员的加入,小儿推拿的培训越来越像中医院校的专业培训,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还加入了西医诊断和化验的内容,对于没有医学知识而又 想从事小儿推拿行业的人士来说,如听天书,有些内容更是没有必要。这也是很多小 儿推拿从业人员越来越迷茫的根源所在。
明代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有《小儿按摩经》问世,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推拿专著,还有著名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等著作;在当时设立的医 疗机构“太医院”中医十三科中,又再次成立了按摩科,小儿推拿理论水平不断提 高,临床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到了清代,“太医院”虽不设按摩科,但由于 按摩疗效卓著,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在民间仍有较大的发展,并有大量的推拿专著 问世,如《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推拿三字经》《厘正按摩要术》等, 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新中国成立后,小儿推拿蓬勃发展,有关推拿疗法的著作,论 文胜于任何时代,治疗的病症也越来越广,且疗效甚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医走 出国门,该疗法在国外也备受欢迎。
1.攒竹 2.坎宫 3.太阳 4.耳后高骨 5.囟门 6.鼻通 7. 迎香 8.天柱骨 9.风池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1.大椎 2.肩井 3.肺腧 4.肾俞 5.脊柱 6.七节骨 7.龟尾 三、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胸腹部
1.天突 2.膻中 3.胁肋 4.中脘 5.腹 6.神阙 7.天枢 8.肚角 四、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气道中医小儿推拿
崔晓莉 编著
1
作者简介
崔晓莉,国家高级保健按摩师,高级小儿推拿讲师,从事医学和保健行业 20 余 年,一直致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医五行,经络,推拿有独到的研究和 见解。在精研古圣经典的同时,不忘结合当代医疗保健现状。通过对中医五行,推拿 手法和代药赋的研究,结合黄元御的天人合一,一气周流理论,创立了气道中医小儿 推拿技法,特别适合从事保健行业的人士学习使用。
基于此,我编写了这本气道中医小儿推拿,希望能给愿意从事小儿推拿的非学医 人员一点帮助。对专业医学人员来说,可能会有相背的观点,希望能够互相学习,期 望得到批评指正,共同为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事业略尽绵薄之 力。
3
目录
第一章 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第二节小儿推拿疗法的特点 第三节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第四节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第五节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第二章 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节 什么是推拿手法 第二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曾担任市级国家就业创业培训保健按摩专业讲师,培训学员数千名,有力的推动 了当地健康产业的良好发展。曾在全国连锁小儿推拿培训机构从事培训工作,擅长小 儿推拿门店管理,从技术到运营都有自己拿做为中医的一部分,在其五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之中,就像现在的中医一样,虽然偶尔会被人使用,但是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前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习总书记十九大的时候也提倡防病为主,大 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但是,虽然每年中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但真正走上中医行业的 人数比例并不多,从事中医西医的人数比例更是惨不忍睹。在山东,成人推拿和小儿 推拿虽然在二甲以上医院二十年前就已普及,但其理疗意义和普遍医用的程度极为有 限。成人方面多用于疼痛和三瘫的康复,小儿推拿偏重于腹泻和肌性斜颈。在民间, 有一些小儿推拿师(现在都已成为名家)在努力坚持着,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发 展缓慢。
一、推法 二、拿法 三、摩法 四、运法 五、揉法 六、按法 七、掐法 八、捏法 九、捣法 十、摇法
第三节、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 1.摇斗肘 2.黄蜂入洞 3.打马过天河 4.按弦走搓摩 5.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 骨 6.按揉肩井法 7.运土入水 8.运水入土
第三章 常用穴位 一、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
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发 展、充实起来的一门学科。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黄帝岐伯按摩 经》。晋代《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腹部抄举法和小儿捏脊法治疗腹痛、疳积等。隋唐 时代在‘‘太医署’’设有按摩科,如唐代《千金要方》中运用膏摩治疗小儿鼻塞、 夜啼、腹胀等疾病。唐代的《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宋代将少小科 改称小方脉科,使中医儿科完全独立出来,北宋钱乙对中医儿科贡献最大,创立了脏 腑辨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