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规范游艇码头设计指南第一章前言1.1 范围本规范是由澳洲标准委员会为娱乐休闲的游艇基地制定的设计规范。
1.2 参考文献本规范参考文献如下:1170SAA 荷载规范第一部分:恒载与活载及荷载组合第二部分:风荷载1418SAA 起重机规范第一部分: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串行吊笼及绞车1418.7 第七部分:施工队的吊笼及绞车1418.9 第九部分:汽车吊笼1428 通道及流动性设计1851 防火设施的养护维修2890 离街泊车2890.1 第一部分:泊车设备3000 SAA布线规则3004 电气装置——游艇码头和游艇电压NAS54 澳洲道路交通工程实践1.3 定义本规范应用如下定义1.3.1 泊位——可供游艇靠泊、系缆在固定或浮码头的水域,并且提供步行上下船的栈桥。
注:游艇停泊通常占据单泊位或双泊位。
1.3.1.1 单泊位——辅栈桥或系缆桩之间容纳一条船的泊位(见图1.1)图1.11.3.1.2 双泊位——辅栈桥或系缆桩之间可容纳两条船的泊位(见图1.2)图1.21.3.1.3 固定泊位——由桩基固定栈桥及系泊桩构成的泊位(见图1.3)图1.31.3.1.4 浮动泊位——无任何其他结构支撑,由栈桥组成的浮动泊位。
浮栈桥由引导桩或锚链定位,允许竖直方向的位移。
船舶停泊在单泊位或双泊位,均设置突出浮筒。
(见图1.4)1.3.2 船长——船舶最大长度,包括船首斜桅和船尾吊艇柱/甲板。
1.3.3型宽——包括船上所有的永久附属设备的船舶的最大宽度。
1.3.4 防波堤——建造在水中对船只形成掩护固定或浮动的堤坝。
1.3.5 航道——供船舶交通的畅通水道。
1.3.5.1 进港航道——连接游艇码头和主航道的航道(如河,湾等,见图1.5)1.3.5.2 内部航道——连接进港航道和主航道的航道(见图1.5)1.3.6 航道水深——航道海图深度基准面以下的水深1.3.7 航道宽度——可供航行的设计水深处航道有效宽度1.3.8 海图深度基准面——英版海图基准1.3.9 轮廓线——浮动构件的下边线1.3.10干船仓——贮藏小到中等大小的船只,通常包含多层的艇架系统(见图1.6)注:水平搬运机械为叉车、起重机或其它运输设备。
1.3.11——所有可用的水文数据的汇编1.3.12 主航道——供船舶在内部航道和个别泊位间运行的位于两行泊位之间的畅通水道。
1.3.13 风区长度——超过公开水域的可能产生风浪的距离。
1.3.14栈桥——连接停靠船舶与供行人通过的人行桥的固定的或浮动的结构(见图1.7)1.3.15 活动引桥——连接岸或固定突堤与浮动结构的供行人通过的结构(见图1.8)1.3.16 堆场——一铺平而没有遮蔽的区域,用于储存船只和维修活动,如喷漆、防污和修理工作1.3.17 游艇码头——为用于休闲和娱乐的游艇的停靠设计或采用的一组浮筒、防波堤、码头或类似结构,还包括一些附属工程,如滑道、设备维修和船舶保养,燃料供给及配件。
1.3.18 系泊设施——用于泊船的独立结构。
1.3.19趸船——浮动平台1.3.20 海堤——分离海上和陆地的结构1.3.21 假潮——在全封闭或半封闭水体中的长周期振动波的运动,其随港池的几何形状而定,反映周围岸壁、波周期与共振的特点1.3.22 排污设施——抽空船上污水收集池的装置,通常通过一个小型抽水站连接到主要污水处理系统。
1.3.23 跨运车——供升降机或较低船只垂直进出水的移动起重机,并将他们运输至维修或储存区域。
1.3.24 人行桥1.3.24.1 主人行桥——为行人提供从次人行桥到岸上的通道(见图1.7)1.3.24.2 次人行桥——为行人提供从泊位到主人行桥或岸上的通道,通常与主航道平行(见图1.7)1.3.25 波高1.3.25.1 设计最大波高(H1)——一段时间内测量到的累积频率为1%的大波的平均波高(从波谷到波峰)1.3.25.2 显著波高(H s)——一段时间内测量到的累积频率为33.3%的大波的平均波高(从波谷到波峰)第二章调查研究2.1 测量2.1.1 概述一个统一的调查网格应应用到全工程区域,所有的陆地和水文调查亦应利用该调查网格。
在项目区应考虑将调查网格纳入区域协调调查网格,如国际调查网格或澳洲地图网格2.1.2 水文测量水文调查应包括拟建的工程(假定低于高潮水位),引航道路线和任何比邻的近岸水域,如果有足够的调查数据则可以做出适当的评估,设计近岸波浪,潮流和净空。
调查数据应足够详细以便对海岸的演变过程作出评估,其对拟建游艇码头和邻近海滩有较大影响。
如果有必要处理海上挖出物,抛泥区在抛泥前和抛泥后均需进行水文测量。
水文测量的所有高程基准水平应是海图深度基准面,由于大部分的地面测量是基于澳洲高程基准,应提供一个图表显示澳洲高程基准和海图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关系。
2.1.3 陆域勘查所有将被纳入项目的陆域都要进行勘查,可能对拟建的游艇码头有影响的临近海岸线也应进行勘查,由海滩构成的毗邻海岸线,须有海滩剖面的数据。
现有如码头、斜道、露头岩石须明确界定。
2.1.4 施工勘查应准备施工进度计划表以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工作。
该进度表须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对所有要素作出正确的决策。
2.2 地质2.2.1 地质参数在进行下列设计时,通常需要测定游艇港池海床物质的地质参数情况:a、游艇港池结构的支持系统,如桩、锚;b、护岸、防波堤等填海工程的稳定和沉降特性;c、潮流和波浪,以及人类活动,比如螺旋桨冲刷和船舶尾流,对自然海岸和河口的作用结果。
d、对于材料特性,为便于开挖、运输和处理,可能还需要进行化学测试。
2.2.2 开挖因工程和环境效应需要测定海床材料的性质。
海床和前滩材料性质应界定得足够详细以便于确定开挖、运输和处理方法。
不同土壤类型的程度和性质也应确定。
由于开挖土层的厚度通常比较小,因此传统的钻孔不一定是最有效的研究工具。
例如:从陆路通道到开挖地点可能需要用到反铲挖掘机,长期湿润地区,大量的浅层岩芯样品可以利用潜取心钻机得到。
与开挖有关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开挖阶段暂时堆放的大量开挖土方。
地质调查显示在临近水域由于开挖、堆放或其他建筑活动而引起增加泥沙输移的潜在影响。
2.3 风、流体和泥沙运动评估2.3.1 数据来源风、浪、潮、风暴潮和其他任何水位数据可能可以从以下来源获得:a、气象局b、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c、负责港口、码头和滨海的国家政府部门d、防御部门e、大专院校f、主要工作是收集环境数据的咨询公司g、从事风、浪数据收集或根据气象资料进行波浪推算的专家顾问h、气象观测的航运记录由于项目的独特性,泥沙输移的资料往往是很有限的。
最有用的来源是与海滩保护有关的国家相关部门,以及水文测量的历史记录和航空摄影。
在大多数国家从事海滩行为调查研究的三级院校可能有有用的资料。
水质资料数据可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获得,包括卫生部门,水资源,黄精,渔业和污染管制。
2.3.2 所需数据和收集办法2.3.2.1 风风力设计数据可从AS1170.2获得,必要时辅以一个记录风速。
项目实施前,在数据收集阶段利用风速仪测风是不可能测到最大风速的。
这些数据应与当地资料相关。
推算设计波浪时往往要用到历史风力数据,为此,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平均风速是必需的。
1小时,3小时,6小时的平均风速都是适当的,选择取决于风模式的昼夜变化和风力作用的风区长度。
在确定风荷载和推算波浪时均需用到定向风力数据。
2.3.2.2 浪项目现场的波气候可能包括风浪、海水壅高和船只的清洗。
评估游艇港池的波气候需要有以下认识:a、风气候,包括区域风和当地的地形风;b、水域和各向的风区长度;c、水深,不仅包括游艇港池水深,也包括主要风区方向的平均水深。
游艇港池可能会直接接触海水壅水,但更可能的是壅水因绕射(堤头或防波堤两端波浪的绕射),折射(由于浅水影响产生的波浪绕射),或反射(波浪对固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如墙壁或防波堤)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
波浪可以通过推算和小波变换程序来度量和确定。
在大风的周期性活动基础上利用图算法可推算波高和波期间,亦可由经验丰富的近海或海洋工程师推算得到。
2.3.2.3 潮汐如果项目所在地不具备地方各级潮汐和预测资料,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安装一个潮流自计水位计,连续记录35天;比较从附近的一个永久潮位和两监测站之间水位一级铁记录的潮流。
这样就能建立项目所在地潮汐平面。
2.3.2.4 风暴潮通过对潮汐记录监测站间预测与记录水位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到风暴潮期间的潮流数据。
风暴潮是由于旋风或其他特殊气象事件引起的,如飓风或巨浪,这些数据收集阶段可能观测不到。
风暴潮水位通常利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获得,并使用可用的历史数据校准。
2.3.2.5 洪水水位如果没有洪水水位数据历史记录,可使用数学或物理河工模型确定水位。
2.3.2.6 潮流滨海的潮流通常是由潮汐或河流流量引起的。
小潮和大潮两种情况下的压力计算和游艇港池的冲刷量预测都要求近期的潮汐数据。
洪水期的潮流量为游艇码头设计荷载提供依据。
其他原因引起的潮流(如异重流、风或湖震)则需要量化。
这些潮流往往可能构成港池的冲刷的重要原因。
潮流资料可通过水文图表获取,但一般来说,项目所在地这方面的资料不足以进行游艇停泊的设计。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详细测量或数学分析是否与潮汐,风暴潮或河流有关。
潮流测量可以采用现场测流,跟踪水分运动染料追查或跟踪测流浮子。
2.3.2.7 泥沙运动码头通常以某种形式从河流、河口或海岸线凸出。
因此,对其附近的泥沙运动会有一些影响。
数据可通过以下途径:a、现有海岸线的稳定性b、现有海床的稳定性,包括潜洲、冲刷、砂波特征c、悬移质泥沙的浓度和频率d、在潮流和波浪作用下海床的性质和流动性估算输沙量的一种方法是对该领域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比较。
如,突堤建成后砂在其背后迅速积累表明滨海的输沙率。
从历史的航空摄影可以比较海岸线的变化,在这里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
若没有历史实测调查或摄影数据,输沙量还是可以估计的。
所需的具体资料包括:1)沉积物粒度分布2)泥沙密度3)密度4)因河流、潮流和波浪形成的悬移质泥沙密度5)波气候和潮态这些物理资料可用于简单的经验公式,或在更先进的数学模型,以估计沉积物的状态。
2.3.2.8 水质对水质标准的资料,可从有关的法定机构获得。
可能需要对港池和周边的水体交换进行分析,以及这种交流对该水体的影响。
2.3.2.9 温室效应在游艇码头设计时,应考虑由于温室效应可能导致水位的变化。
第三章尺寸标准3.1 航道宽度3.1.1 入口航道入口航道的宽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暴露在风浪流中将会减少可容纳操纵的船舶在港的船舶数量和使用水平船舶类型和尺寸(机动船比帆船的操纵性更强)所提供的导航设备对于入口航道,其最小宽度应取下列最大值:a、20mb、L+2 m L为港内停泊最长游艇长度c、5B B为广泛应用的单壳船的型宽其首选宽度为30m或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