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江苏淮安漕运城(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2016年江苏淮安漕运城(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目录Contents一、旅游策划与规划1.1 项目背景1.2 上位规划解读1.3 旅游文化研究1.4 旅游市场分析1.5 旅游定位系统1.6 旅游项目策划1.7 旅游业态规划1.8 旅游产品规划1.9 旅游运营管理二、旅游经济指标2.1 游客容量预测2.2 旅游收入及投资回报预测2.3 综合效益总体格局 Overall Pattern 1 1 万船文化体验园 2 3 4 5 6 8 9 10 7 11 12 13 14 15里 运 河2 漕运门3 运河水街4 清安老街5 海丝船街6 永济祈福7 漕政御园8 里运奇遇主题园9 运河之心行宫别苑 花园广场 通漕会馆 南门小镇 漕宴七坊 天下粮仓主题园 10 11 12 13 14 151 旅游策划与规划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1.1 淮安京杭大运河 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 东西水运融通动脉 1.1.1区位条件淮安是最典型的运河城市之一。

淮安段大运河时间跨度最长淮安段运河在明清国家经济中地位显赫淮安是全国漕运、河道治理、粮食运输、盐榷税务、船舶制造“五大中心”淮安段运河的技术成就和影响极大淮安段运河的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淮安市位于淮河与京杭运河的交点。

淮河与秦岭作为中国版图南北的分界线,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博纳的中脉;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东西水运融通动脉,是世界最长古代运河贯通海陆丝绸之路。

淮安恰位于两者交汇点,内可兼容中华文化,外可复兴中华文化大国,可作为大中华的坐标原点。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位于长三角北部,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 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徐州。

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

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从区域经济影响来说,淮安位于南京都市圈外围,受徐州都市圈的影响也较小,受到的经济辐射与产业协作程度较弱。

并且淮安不在江苏省沿长江发展主轴线和沿海发展主轴线,受到的经济协同和轴线带动作用较弱。

因此,淮安的发展地位较为尴尬。

但是淮安位于江苏省域北部城市经济产业发展中游,近年经济增长迅速,第三产业起步并快速增长。

并且还位于京沪连线的大动脉上,发展潜力巨大。

淮安的发展有厚积薄发之势,当前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寻求城市的特征突破,如何在苏北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淮安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1.1.2区域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格局图《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明确提出,促进南水北调工程景观与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带。

《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合理优化布局,营造居民休闲度假空间。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鼓励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

支持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与内涵的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

4.推进大运河周边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发展5.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2.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1.推动旅游服务升级,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积极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的资源、要素和技术,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

到2020年,全国4A 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 (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6.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加大对老字号纪念品的开发力度。

鼓励各地推出旅游商品推荐名单。

3.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开创旅游商品品牌国家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精准调控持续发力,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把握 “互联网+” 旅游发展的更新以及休闲度假旅游空间拓展的机会等,享受国家相关政策红利。

◆提升旅游文化的内涵,开拓文创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旅游与产城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格局。

2012 年沪苏浙皖四省市旅游部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区域合作联动发展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

江苏省委省政府打造沿运河城镇轴,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战略部署的不断推进,为淮安旅游产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苏发[2011]2号),淮安市以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出了五大建设,即“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能辐射周边 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淮安市《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淮发〔2015〕12号)指出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淮安“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全面打响游在淮安、购在淮安、食在淮安、学在淮安、医在淮安、居在淮安“六在淮安”品牌。

在十三五期间,旅游、商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成为淮安产业转型的主要抓手,催动文旅产业实现大跨越。

1.区域推动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2.加快推进淮安中心城市建设6.推动淮安产业转型,催动文旅产业发展4.推动旅游服务升级,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坚持围绕“旅游城市”新定位,全力打响“文旅商贸中心”新名片,启动实施项目兴旅新战略,即白马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里运河文化长廊。

——淮安市委常委(扩大)会传达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5.将旅游业作为淮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淮安作为“运河四大都市”之一,是申遗遗产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城市。

运河申遗提升淮安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淮安旅游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演绎运河文化精髓,传承创新运河精神成为项目发展的契机。

3. 申遗成功,带动运河成为文化旅游热点第三届淮商峰会在江苏淮安开幕,同程旅游还与淮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

同时还将为淮安搭建旅游产品线销售平台,建立综合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在目的地推广和旅游品牌打造方面,同程旅游将为淮安旅游搭建线上展示旗舰馆,依托同程旅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同程驿站和分公司推介淮安旅游。

相关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及政策,为旅游产业发展、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指明了路径——◆旅游、商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成为淮安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把握政策机遇、顺应时代发展,围绕淮安“旅游城市”的新定位,“中国漕运城”项目应顺势而为,打造淮安“文旅商贸中心”的新名片。

相关规划 【 里运河文化长廊总体城市设计 】 【 里运河文化长廊旅游开发总体策划方案 】 项目比较项目解构 对本项目指引 ◆项目体系构建简单 ◆项目类型较为传统 ◆健全的项目能级体系◆项目库相较更具趣味性 子项目 子项目 子项目 …… 景观项目+引擎项目支撑项目 支撑项目 支撑项目 ……主 题 主项目 主 题子项目 子项目 子项目 …… 上位规划解读上位规划解读 1.2 Master Planning旅游文化研究Tourism Culture Research1.31.3.1淮安漕运文化历史:南北水陆之咽喉,国家经济之命脉淮安依靠大运河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产业主要靠漕运, 运输, 仓储, 造船, 商业等水运经济,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大运河的中断以及漕运的结束,导致淮安这个靠水运交通的城市一蹶不振。

虽然大运河仍然在发挥功能性作用, 但内陆水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运输的要求。

故单靠水运交通运输仍然不足以支撑运河的整体发展,对城市的复兴发展发挥不了主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精神产品和生活质量的追求程度日益提升,对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淮安应该抓住时代机遇,复兴运河经济。

修复里运河生态水环境, 创造高品质的滨水生活休闲景观,将里运河打造成集旅游、文化、休闲、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 提升运河功能性价值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 让运河重新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复兴运河经济。

水运作为当时的主要运输途径,淮安又在沟通江、河、淮、济“四渎”之运河水运中处于枢要转捩地位,致使运河左右着城市的经济格局和城市职能。

为漕运管理机构进驻淮安创造了条件,使漕运成为城市的核心和主导功能。

漕运的兴盛, 又使得淮安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盐业中心、河务重地、税关之地和造船业中心。

影响和左右城市其他功能的产生和运行, 并使其呈现出叠加发展的趋势。

大运河的畅通和便捷以及漕运的兴盛,带动了人口的流动, 在淮安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

大批客商与官贾、民众往来贸易, 促进商品物资的聚集和流通,使运河沿岸形成一种万商云集、货物云集的繁荣景象, 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南北物资交易转运中心。

同时也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纺织业以及餐饮旅店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使淮安成为运河上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

漕运功能意向图现在:区域物资运输通道,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枢纽新中国成立后,大运河依然承担着水运功能, 是国家综合运输网规划中五纵之一,现在主要服务于河北、山东和江浙沪一带。

为“北煤南运” 的重要通道,多年来大运河承担着北煤南运和大宗物资运输的任务。

并组成全国千吨级航道网的联络通道, 占有重要地位。

大运河淮安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道,从江苏江都站抽引长江水, 利用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作为输水干道, 逐级提水北送, 并汇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沿经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除解决用水紧缺的问题外, 又可为南北航运提供方便, 灌溉农田, 防洪排涝。

对沿途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对沿河广大农业地区非常重要。

由于近代漕运改为海运,大运河的中断失修, 以及铁路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致使淮安水运交通的枢纽优势失利,水运经济逐渐削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