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洲地区
广泛融入国际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最早开放的 区域之一,它不仅吸引了占全国33.3%的外国直接 投资,而且实现了全国约30%的对外贸易额。
高新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长江 三角洲已成为中国信息业、生物科技、新型材料的 重要基地。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资本密 集型产业转移。
长三角地区 城市化区域
• 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 业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
• 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物医药、 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业。
上海国际大都市
上海位于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面积6340.5 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其中市区 面积2643.06平方公里,其中外环线以内主城 区面积610平方公里。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 运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 进一步完善城市等级和规模结构,努 力构建分工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体 系,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 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 群。
最新定位
• 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
沿海经济地带: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内容
• 长江三角洲:概念认识、地域范围 •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 上海:崛起中的全球巨型城市地区 • 发达的制造业基地:江苏 • 发达的私营经济王国:浙江
长三角地 区卫片图
一、长江三角洲概念
1.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 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 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 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 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 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包括苏浙沪“二省 一市”,有15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地区面 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位于世界都市带的第一位。(狭义)
2000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 GDP (国内生 产总值)1.9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的 21.4%(五分之一强)
2. 工业经济概念
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 经济带。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 的经济板块。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 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 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 、全国 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3. 城市经济概念: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 正处于较快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特征
产业链十分齐全。无论重工业的钢铁、汽车、石化、 机械,还是轻工业的纺织、电子、精密仪器,长江 三角洲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纲材、化纤、 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50%和2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网络
上海都市区1 小时交通圈及 其对外通道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铁路交通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图
长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
长三角的Z 字型发展带和杭宁发展带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镇与产业 空间
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图
长江三角洲十一五规划发展定位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
实际利用外资112 亿美元,占全国的18.9 %(五分之一弱),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域经济特征
长江三角洲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最大的轻纺、机电、化纤生产基地,重要的钢 铁、石化、轿车和轻型汽车基地。该区的加工 工业具有较强的开发设计能力、综合配套能力、 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对国外新技术的吸 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很强。
总体布局 :“一核六带”
• 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 •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 • 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
展带 • 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 • 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 • 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
产业布局
• 做大做强石化、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等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区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长三角要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国际 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利用全球 化资源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 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以上海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核心, 与其他城市相配套衔接、以大都市 圈为组织架构的综合经济区。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长三角地区是东亚地理中心,处于 西太平洋东亚航线要冲。
至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 2004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00.26亿美
元。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334项,吸收外 资合同金额116.91亿美元, 实际到位金额 65.41亿美元。
行政区划
长三角将成为西太平洋重要的世界 城市群和产业密集区
中国参与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重 要窗口,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 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使长三角具有较强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约发展 的创新能力,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 知名品牌,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
形成较为完备的重化工业、加工制造和高新 技术的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形成石化、钢 铁、电子信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集群,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国 际营销和强大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球重要的 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
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包括:
• 上海市; • 江苏省的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
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 • 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
兴、舟山、绍兴、台州。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特征
地理区位: 沿海开放带和沿江(长江)产业密集带组
成的 “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中国经 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 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 之一。 区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