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洪水过程线1

设计洪水过程线1


4)计算同频率放大倍比
108 = .71 1 63.2 182 108 K 3= = .63 1 108.5 63.2 K1=
270 182 K 7= =2.20 148.6 108.5
(5)同频率法推求得设计暴雨过程
日次 典型暴雨 放大倍比 设计暴雨 1 13.8 2.20 30.4 2 6.1 2.20 13.4 3 20.0 2.20 44.0 4 0.2 2.20 0.4 5 0.9 1.63 1.5 6 63.2 1.71 108.0 7 44.4 1.63 72.4
3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 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
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偏大、 偏小、不变)(
偏大 )

4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 )

5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6某一地区的暴雨点面关系,对于同一历时, 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点面折算系数( ) 7选择典型暴雨的原则是“可能”和“不 利”,所谓不利是指 典型暴雨主雨峰靠后 ( )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典型暴雨 设计暴雨
同频率法推求得设计暴雨过程
2.设计净雨推求 (1)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产流参数:
Em=8.0mm;Im=100mm
(2)分析稳定入渗率:
fc=12mm/d
(3)土壤含水量: Pa,0=100mm Pa,t+1=0.92Pat+Pt
洪量(m3/s h) 三天 72400 31250 19 日 21: ~ 00 22 日 21:00
七天 117600 57620 16 日 7:00 ~ 23 日 7:00
1.推求各时段放大倍比 k0=3530 / 1620=2.18 k1=42600 / 20290=2.10 k3-1=(72400-42600)/(31250-20290)=2.72 k7-3=(117600-72400)/(57620-31250)=1.71
0 1153 891 367 115 0
Qg
53.4 4200 1000 2 236 11 2 8640
Qgi=i× 236/11 = i× 21.45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总径流
拟定设计暴雨过程;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一、设计雨量计算


有充分长度面雨量资料:流域点雨量资 料充分并可以推求足够长度的流域面平 均雨量系列。 有充分长度点雨量资料:少数点雨量资 料系列较长,但无法推求足够长度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 点雨量资料缺乏或不足:点雨量资料长 度不足以点绘点雨量频率曲线。

扩展暴雨法:在统计暴雨资料时,加长统 计时段以包括前期降雨。例如根据设计 需要只统计7天暴雨,但由于要计算Pa,就
得在7天暴雨前增添30天统计时段, 得出
37天的设计暴雨过程,其中最后7天核心
暴雨是用来计算设计洪水的,前30天的雨
量仅用于计算设计Pa。

同频率法:同时进行P和P+Pa两种 系列的频率计算,由设计频率的
8.7 141
(2)根据典型暴雨过程,经统计得
典型最大6h,24h,72h雨量及位
置分别如下:
最大6h: 第9时段 H典,6h =46.7mm
最大24h: 第7-10时段 H典,24h
=84.2mm 最大72h: 第1-12时段 H典,72h =141mm
(3)计算各时段历时的放大倍比系数
K1=64/46.7=1.37

第十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第三节 小流域设计设计洪水
第一节 概述

流量资料不足或代表性差 洪水一致性被破坏


校核流量计算成果
无资料地区


由PMP推求/PMF
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适用条件
第二节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推求设计雨量;
于缩放倍比的差别,流量过程线不连续,需 加以修正。修正的原则是:修正后各时段洪
量满足设计值。
【算例】已知某水库设计和典型洪峰、洪量资料, 采用同频率法推求p=1%设计洪水过程线。
项目 设计值(P=1%) 典型值 起迄日期 洪峰(m /s) 3530 1620 21 日 9:40
3
一天 42600 20290 21 日 8:00 ~ 22 日 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1.27
1.27
1. 1.27 27
1.27
1.27
1.12
1.12
1.37
1.12
1.27
1.27
设计 暴雨 过程 mm

15.5 8.6
0
25.4 1.9 4.8
5.3 12.7
1.选择典型过程

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
(1)洪水峰高量大: 洪水特性比较接近设计条 件。 (2)洪水的特性具有代表性: 发生季节、地区 组成、洪峰次数、洪水历时、峰量关系、主峰 位置代表流域大洪水一般特性。 (3)洪量集中、洪峰偏后: 洪水过程对工程不 利。
2.同倍比缩放法
同倍比法采用按同一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4)由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设计净雨过程
(5)划分地表、地下净雨过程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设计暴雨 设计净雨 地下净雨 地表净雨
地表、地下净雨推求
3.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1)分析单位线,由地表净雨推求地表
径流过程Qs;
(2)地下径流过程简化为等腰三角形,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复习题:
1、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 C )。
A、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 推求设计暴雨 、 推求设计净雨 、推求设计洪水 )
历时设计洪量均符合设计频率。
洪峰缩放倍比:
k0
Ti Ti 1
Qmp Qmd
洪量缩放倍比:k

WTi p WTi1 p
WTi D WTi1D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Qp ( t ) = k0 QD(t)
Qp ( t ) = kTi Ti1 QD(t) t(ti-1,ti)
在缩放后流量过程线时段交界面上,由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选择典型暴雨过程的原则
(1)暴雨强度高、降水总量大(接近设计条
件,放大后变形小);

(2)降雨过程有足够的代表性(易出现); (3)主雨峰偏后(对工程不利) 2放大方法 (1)同频率法(常用); (2)同倍比法
例题
某流域具有充分的雨量资料。经面暴雨量频 率计算得各时段P=1%的设计雨量为 H6h=64mm,H24h=106mm,
线的纵标值(流量值)进行缩放来推求设计洪
水过程线。
缩放倍比:

k
Qmp Qmd
WTP k WTD
同倍比法保证得出的设计洪峰或洪量符合设计频率。
Q p ( t ) = k Q D ( t)
按3d洪量放大 按3d洪量放大 按洪峰放大 按1d洪量放大
3.同频率缩放法 按不同历时采用不同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线的纵标值进行缩放,得出的设计洪峰及不同
年流量资料和1950~1979三十年面雨量
资料
1.设计暴雨计算
(1)设计暴雨统计时段:根据工程要求 选择为1、3、7天
(2)设计雨量:通过雨量频率分析计算 得P1p=108.0mm;P3p=182.0mm; P7p=270.0mm (3)典型雨量:选择1955年一次暴雨过 程P1D=63.2mm;P3D=08.5mm; P7D=148.6mm
P+Pa值减去同一频率的P 值,差额作
为所求的设计Pa值:

Pap=(P+Pa)p-Pp

分析法: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和地理特性、
设计条件、经验分析或查手册得出设计
Pa 。在湿润地区,当设计标准较高时,
可取Pa=Im 。

典型暴雨法:如果所采用的实际典型年
降雨量的频率接近设计频率,可以采用
实际前期降雨作为计算设计Pa的依据
二)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有流量资料:采用单位线法(注意分析
外延的可靠性)

无流量资料:采用地区综合单位线法
四、合理性检查
面积越大,均值、Cv越小

不同历时的雨量频率曲线在适用范围内 不相交

直接法与间接法结果相互比较 与邻近地区特大暴雨比较

【算例】某流域F=4200km2,推求百年
一遇设计洪水。流域具有1959~1962四
Qg (m3/s) 0 21 43 64 86 107 129 150 172 193 215 236 215 193 172 150 129 „
Q (m3/s) 0 250 220 665 517 275 1845 2588 1592 726 330 236 215 193 172 150 129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