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点法作频率曲线及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三点法作频率曲线及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3
放大 倍比
设计洪水 放大 流量 (m3/s) 297 592 592 1520/1030 2110 修匀 流量 (m3/s) 297 592 592 1260 2110 月、日、 时 典型 洪水 (m3/ s) 放大倍比
1/(70+1)=1.4 2/(70 . . . 92.9 96.4
(2)三点法初估统计参数 Q5%=5600m3/s;
Q50%=2500m3/s;
Q95%=1230m3/s。
Q5% Q95% 2Q 50% 5600 1230 2 2500 S Q5% Q95% 5600 1230 1830 0.42 4370
三点法
x
5600
2500 1230 5% 50% 95%
频率p(%)
由S查附表三,得Cs=1.49, 由Cs查附表四,得:
50% 0 .237 , 5% 95%33 .093 0 . 237 , . 093 50% 5% 95% Q50 % Q Q95% 5600 5600 1230 Q 1230 50 95 % 33 /s % 1413 m 1413m / s 55 .093 33 .093 % 95 % % 95 %
实例
某坝址断面处水文站,经插补延长后得 到1952~1978年共27年的洪峰流量资料。1979 年进行设计时,经调查考证获得两次历史洪水 资料:1788年约为Qm=9200m3/s,是1788年以 来的最大值;1909年Qm=6710m3/s,是1909年 以来的第二位。实测系列中的1954年 Qm=7400m3/s,为1909年以来的第一位。为在 该处建一座水库,需根据以上资料,推求千年 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
Qm
3
序
号 1
(m /s) (年) (m /s) 9200 6700 7400 3860 4030 7400 · · · 1540 1360 9200 7400 6700 7400 4230 4030 · · · 1360 1240
P(%) 1/(191+ 1)=0.52
1 2
1 191 1 0.52
能符合设计标准。
缺点:放大出来的过程线很可能与原来的
典型过程相差较远,甚至其形状不符合天
然洪水的规律。
某坝址断面处P=1%的设计洪峰和设 计洪量计算成果如下表中所列,试用同频 率放大法求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某站设计洪水与典型洪水洪峰、洪量表
洪水名称 设计洪水 典型洪水 洪峰流量 时段洪量(104m3)
洪量的Cv值一般随时段的增长而减小; Cs的规律不明显,一般随时段增长而减小。
(二)与上下游站及邻近地区河流分析成果比较 洪峰及洪量的均值自上游向下游递增; 其模数和Cv值则由上游向下游递减。
(三)从暴雨径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洪水的径流深应小于相应天数的暴雨深;
洪量的Cv值则大于相应暴雨量的Cv值。 五、安全保证值
一般不超过设计值的20%。
本节小结
一、洪水资料的选样、插补延长 二、洪水特大值处理
三、三点法
§6—3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一、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
1、选择峰高量大的实测洪水过程线。
2、典型洪水过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从防洪后果考虑,应选择对工程安全较 为不利的典型(峰型集中、主峰靠后)。
二、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放大 (一)同倍比放大法
洪峰流量的放大倍比
KQ
Qmp Qm典
1日洪量的放大倍比
K1
W1 p W1典
3日洪量中其余两日的放大倍比 W3 p W1 p K 31 W3典 W1典
7日洪量中其余四日的放大倍比
K 7 3 W7 p W3 p W7典 W3典
同频率法优缺点 优点:设计洪峰和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都
Qm(m3/s)
7100 5950
W*24
30340 26676
W3日
41000 32994
*按小时滑动统计的最大24小时洪量
(1)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 (2)计算放大倍比
KQ K 24
K 324
Qmp Qm典
7100 1.19 5950
W24 P 30340 10 4 1.14 4 W24典 26676 10
适用条件:防洪主要由峰或某时段洪量
控制的工程。
公式:
KQ Qmp Qm典 或K W Wtp Wt典
同倍比法优缺点 优点:简单方便,放大出来的设计洪水过
程线与典型洪水过程线形状基本相似。
缺点:洪峰和各时段的洪量不能同时符合
设计标准(设计频率)。
(二)同频率放大法(大中型水库)
若选定时段为1日、3日、7日,则:
(41000 30340) 10 4 10660 1.69 4 6318 (32994 26676) 10
W3 p W24 p W3典 W24典
(3)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 见下表。
(4)过程线修匀
某站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表
典型 洪水 月、日、 (m /s) 时
(3)配线并推求设计值
初选 Q 2840m 3 / s, C 0.50, C 3C m v s v
修改参数 C s 3.5Cv Qm,p=10735m3/s。(Kp=3.78)
四、洪水峰量频率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一)本站各种分析成果之间的对比
W
W5 W3 W1
频率p(%)
随时段增长,洪量的均值和设计值增大;
3
Qm Q50% 50% 2500 1413 (0.237) 2835m / s Q50% 50% 2500 1413 (0.237) 283 Qm 1413 Cv 0.498 1413 Qm 2835 Cv 0.498 Qm 2835
解:(1)算经验频率
时间次序排序 按大小次序排序 N2=191 N1=70 序号 P(%) n=27 序号 P(%)
年
份 1788 1909 1954 1952 1953 1954 · · · 1977 1978
Qm
3
年 份
1788 1954 1909 1954 1955 1953 · · · 1978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