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4期2011年7月技术与创新管理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Vol.32No.4Jul.2011【创新论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李文辉,林卓玲(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地方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科技创新能力受资金和人力投入、创新软环境、基础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等的影响。
在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指导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以三级指标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1)04-0325-03Evaluation Target of Hi-tech InnovationCapac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LI Wen-hui,LIN Zhuo-ling(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The local universiti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hi-tech innovation activities.Their hi-tec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unds and manpower investment,intangible innovation environment,basic conditions,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With the guidance of systems,science,openness,innovativeness and operability,the evalua-tion target of hi-tec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cludes innovative basis,innovative input and output,and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It systematically and largely reflec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by three-level targets.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Evaluation Target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并且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高校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评价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关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1]。
科技创新是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服务和贡献的主要职能之一;科技创新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科技创新是培养、锻炼学科队伍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增强学校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核心任务[2]。
而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桥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复杂性等“四高”特点[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高校内外部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和集成。
王章豹、徐极巍*收稿日期:2011-01-19基金项目: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9jg50)作者简介:李文辉(1980-),男,广东惠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研究工作.(2005)等曾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定义。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定义为:以高校中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的相关人员为主体,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利用和整合企业、政府、金融、中介组织等相关机构或组织的资源与功能,准确识别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科技和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创性地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高技术研究成果。
而这些研究成果的获得有相当一部分源于高校。
因此,高校在技科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4]:为创新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为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高校本身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科技创新既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而存在,同时又是一个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内部和外部创新资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创新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是高校创新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
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和判别高校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活跃强度,为制定高校科技创新战略和对策提供依据。
2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2.1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为四类:资金和人力投入;高校创新软环境;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
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资金和人力围绕课题和项目进行研究,就不可能产生大量的创新。
就目前来说,地方高校的投入主体应该是企业和社会,这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政府投入也是重要来源,其反应政府对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视程度。
高校创新软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是指在一所高校内对科技创新活动和行为的价值体系。
学校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程度、对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接受程度、甚至学校对创新的支持等无不反映了高校的创新文化。
同时,而学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如组织结构、资源分配与治理方式等制度,对创新文化也有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学术、创业、创新环境和观念。
创新基础条件与设施为创新提供了基本场所条件。
不同高校在提供基础条件与设施的能力上存在着差异,主要包括信息及研究基础的资源网络、科研基础设施以及组织方式等。
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程度,直接决定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这种与外界发生的知识和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发生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有利于开展各种产学研合作,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2应遵循的原则从内涵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客体系统。
丁福虎认为,过去对科技创新评价的认识存在着6大问题,即评价主体政府化、条件指标过度化、绩效指标泡沫化、评价方法滞后化及加权处理主观化[5]。
因此,在构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6]。
其中,系统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是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设计最基本要求。
2.2.1系统性原则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研究积累、实验检测、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市场反馈等多个关系复杂的环节。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有系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要素包含在内,以系统、全面地反映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和综合状况。
2.2.2科学性原则在指标要素的选取时,要科学体现高校科技创新本质、实力和潜力,在考量各指标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同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避免存在重复关系,做到评价指标能科学反映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和内在客观规律性。
2.2.3开放性原则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量化评估与比较,把握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及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宏观管理和高校微观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因此,指标的选取应该要具有开放性原则,适用于多数学校间进行横向对比。
2.2.4创新性原则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区域创·623·技术与创新管理第32卷第4期李文辉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考新体系的建设,进行适时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计时,应根据各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与集成,将评价指标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与模块,形成一个具有清晰框架、可供实际操作的有机评价系统。
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创新的具体过程,参考国家教育部科技司编写的《200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7]所建立的相关指标体系,结合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建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基础(创新人力和创新条件)、创新投入(人员投入、经费投入和项目投入)、创新产出(知识产出、技术产出和人才产出)和创新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见表1)。
表1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创新基础能力创新人力创新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创新领军人物情况创新条件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情况;学科建设情况;仪器设备情况;规划管理情况创新投入能力经费投入当年总经费投入情况;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情况项目投入科技项目项数和经费投入情况;科技项目人员投入情况知识产出出版著作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情况创新产出能力技术产出专利授权情况;科技成果鉴定情况;科技成果奖励情况人才产出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情况;参与项目的研究生情况创新转化能力技术转让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出售情况技术服务企事业单位委托收入;产学研结合示范情况3.1创新基础能力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基础要素。
创新领军人物主要选取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衡量指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参考。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在科学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高校中促进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的学术带头人。
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是高校科技创新最集中、最具优势的地方,工程中心和示范基地则是最直接的技术创新孵化器。
学科建设情况决定着高校科技创新的领域,在此选取硕士点所在二级学科作为参考指标。
科学规划管理确保高校科技创新的有序开展。
3.2创新投入能力科技经费投入指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计划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它是支撑和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