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动方案之数字文化馆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数字文化馆建设方案

数字文化馆建设方案【篇一:数字文化馆建设】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完善,有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同时还有乡镇、街道文化站,这组成了全国文化馆的体系。

目前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主要方式:开展各种艺术类的培训(如:舞蹈、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组织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比赛等。

现就文化馆的建设,提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文化馆或者群众艺术馆,面向群众的服务方式上以“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群众的艺术创作兴趣,提供群众学习的机会”为理念。

根据“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建设数字文化馆提升目前文化馆的服务方式。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要吸收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但要区别于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

我理解的数字文化馆,它应该符合目前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遵循目前文化馆的工作规律。

数字文化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展示文化内容,重点是内容,科技只是手段。

数字文化馆应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数字文化馆单体馆的建设;二是数字文化馆网站建设。

一、数字文化馆单体馆。

数字文化馆单体馆,是在目前文化馆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我认为应该涵盖几个部分:1.文化鉴赏厅根据目前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建设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和曲艺的鉴赏厅,在这个鉴赏厅内,群众通过文化数字内容的科技展示,能够了解和学习各类艺术的基础知识,对各类艺术的知名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鉴赏力。

同时能够通过科技手段的展示和互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利用鉴赏厅的设备,寓教于乐。

鉴赏厅的建设要动、静分开。

举例:将经典舞蹈的一段教学先呈现给观众,让参与者跟随学习,学习一遍后,利用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体感互动”或者“增强现实”的技术,开始按照音乐的节奏跳舞,将参与者的影像融合到其面前的大屏幕中,让参与者能看到自己跟屏幕中的人物一起跳舞,即能增强民众的参与兴趣,又能使民众在参与的同时学习了舞蹈。

2.数字阅览室数字文化馆的数字阅览室有别于数字图书馆,这里主要是查阅关于艺术的所有信息,同时观看各种艺术的视频。

在数字阅览室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机房中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内容上的支持。

文化馆的数字阅览室,在图书的数字内容提供上,要以有声图书等音频资料库为主,现在文化馆/站的主体以老年人为主,而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不好,阅读不方便。

3.采编室各种文化传品的数字化,需要一个专门的采编室进行加工制作完成,只有建设采编室才能将文化作品数字化。

4、地区文化名人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名人,这些大师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建设当地的文化名人堂,将他们的简历,取得的成绩和代表作按照文艺的类别进行区分后,专门进行展示,即弘扬了文化,又增加基层民众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了解。

数字文化馆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吸引更多的群众、更年轻的群众到文化馆来。

利用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即提升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又在娱乐中提高了民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数字文化馆网站数字文化馆必须有网站,网站的作用是传递各种政策、文化方面的信息,同时通过网站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去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有目标的进行文化活动的推进。

另外,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网站可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参与到文化活动的创作中。

因此,网站的建设,我认为有三个重点:1.文化数据库建设。

建设当地的文化数据库,按照统一的类别和规格进行整理、存储,为今后全国数字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做准备。

2.点播系统建设。

利用这个系统,群众在家就可以学习各种艺术,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3.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利用网络来组织文化活动,通过网站了解活动的详细规则、报名。

并通过网站了解活动的每一步的安排。

这种活动的组织方式快捷、高效,能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数字文化馆的浅见。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符合群众的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

首先通过各地区单体馆和数据库的建设,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逐步提升群众的文化鉴赏能力,提高民众参与文化创作的热情,全国的单体馆建设达到总规模的1/3以上,国家可以通过网络来整合全国的文化数据库资料,建设整体的文化馆管理平台,对全国的文化数据库进行管理。

使数字文化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二:区级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龙源期刊网 .cn区级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作者:苗娟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3期摘要: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的兼容性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文化类型。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数字;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一、目前现状思明区文化馆是从2010年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http:///),起初只有六个页面栏,2012年又因漏洞太多,网站停摆,到了2013年全面整修才又继续启用。

我是从2013年7月份正式负责思明区文化馆网站这块工作。

目前,网站有6个版块,9个栏目页。

今年年初增添了培训报名系统和微信平台。

现在的思明区文化馆网站每个月都会将本馆信息发布上去,并且接收思明区各街道、各社区文体类信息的投稿。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算是步入正轨。

特别是今年增加的报名系统和微信平台,使网站不仅只是用来了解思明区文体类活动信息的地方,而且还能通过网站更好的方便于思明区居民业余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一)资金短缺、不能大展拳脚目前,我们馆尚未有专项数字化建设这块资金,只是同别的项目一起归类为公共文化服务大类。

数字化建设,必然要有资金支撑,网站建设、维护、数据库建设……每一步都需要资金。

只有资金上的充实,才能有效的发挥数字化成果。

区级文化馆离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文化馆”还有很大一段的距离,现在一些人以为只要建立了网站就等于是“数字化”,其实要真正做到数字化,就必须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而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进行建设,因此为区级文化馆投入数字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是非常必要的。

(二)群众关注度不高,面向的群体还未能完全接收文化馆面向的群体是所有群众,其中包括一些不会使用网络的人员,多半是老人,而老人可以说是对我们文化馆的活动最感兴趣的人群,可是这样的网络平台却让他们感觉不方便,不能接受。

他们多半都是通过打电话或者直接找上门来了解。

有时我们会对他们说:“你可以登【篇三:xx市数字文化网建设方案】xx市数字文化网建设方案xx市xx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08月10日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5)1.1 xx市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5)1.1.1 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5)1.1.2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5)1.1.3 文化产品不断丰富 (6)1.1.4 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6)1.1.5 xx市市公共文化服务有待提高的方面 (7)1.2 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7)第二章项目建设目标 (9)2.1 树立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杆 (9)2.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9)2.3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9)2.4 成为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平台 (9)第三章系统技术方案 (10)3.1 系统总体架构 (10)3.1.1 设计原则 (10)3.1.2 设计依据 (11)3.1.3 系统架构 (12)3.1.4 网络架构 (14)3.2 软件平台建设 (17)3.2.1 文化地图子系统 (17)3.2.2 xx市记忆 (19)3.2.3 公共文化活动信息子系统 (20)3.2.4 公共文化展示子系统 (21)3.2.5 群文演出子系统 (23)3.2.6 群文培训子系统 (24)3.2.7 数字阅读子系统 (25)3.2.8 文化社区 (26)3.3 多媒体触摸终端 (28)3.4 数字资源库建设 (29)3.4.1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 (29)3.4.2 公共文化展示资源库建设 (30)3.4.3 群文演出资源库建设 (31)3.4.4 群文培训资源库建设 (31)3.4.5 数字阅读资源库建设 (32)3.4.6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建设 (32)3.5 后台管理系统建设 (33)3.5.1 信息发布及内容管理 (33)3.5.2 用户管理系统 (33)3.5.3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35)第四章关键技术及实现路径 (37)4.1 数字资源大比例压缩和网络传输技术 (37)4.2 移动终端3d数字内容引擎嵌入技术 (37)4.3 组件化系统架构技术 (37)第五章成果及考核指标 (38)5.1 主要成果 (38)5.2 考核指标 (39)5.2.1 门户网站 (39)5.2.2 移动应用(app) (40)5.2.3 多媒体触摸终端 (41)5.2.4 数字资源库 (42)5.2.5 后台管理系统 (43)第六章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 (44)6.1 项目实施管理 (44)6.1.1 项目组织架构 (44)6.1.2 项目管控流程 (44)6.2 平台运营管理 (47)6.2.1 运营模式 (47)6.2.2 运营要求 (49)第七章项目建设的投资概预算 (56)7.1 软件........................................................................................................ (56)7.2 硬件........................................................................................................ (57)7.3 资源库建设 (58)7.4 运营管理费 (59)第八章关于创图 (60)8.2 创图科技文化云专家团队 (61)8.3 核心业务介绍 (61)xx市数字文化网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1.1 xx市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1.1.1 文化设施日益完善xx市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已形成市、县(区)、镇(社区)、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全市拥有近900多个公共文化单位(站、文化室、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

此外,还创建了一批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了一批新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了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了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了一批文化信息资源网点、培育了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了一批文化产业,通过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拓展和延伸了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

目前,全市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26个(达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农家书屋402家、村级文化活动室370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