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第十八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感染性休克4.烧伤性休克5.创伤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过敏性休克8.神经源性休克9.高动力型休克10.低动力型休克11.自身输液12.自身输血13.休克肺14.休克肾二、填空题1.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休克;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内毒素起重要作用,故又称性休克或性休克。

2.高动力型休克时,因外周阻力降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故又称休克,见于。

3.微循环是指和之间的血液循环。

由个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调节。

4.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5.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期、期、期。

6.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加,尤以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7.休克的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微静脉端白细胞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加大了毛细血管的,这种粘附是通过所介导的。

8.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期。

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期。

9.近年来认为损伤是休克发展过程中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

在休克的基础上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常累及的器官是。

10.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和。

三、选择题(一)A型题1.休克的概念是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A.心输出量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外周阻力升高E.外周阻力降低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B.心肌抑制因子C.血栓素A2D.内皮素E.血管紧张素Ⅱ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变化不明显D.先兴奋后抑制E.先抑制后兴奋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A.升高B.降低C.正常或略降D.先降后升E.先升后降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肾D.肺E.脾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1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B.多灌少流C.不灌不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B.不灌不流C.少灌少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不灌不流B.多灌少流C.少灌少流D.多灌多流E.少灌多流14.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心输出量降低B.外周阻力升高C.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D.常见于低血容性休克E.皮肤温度升高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A.高碳酸血症B.乳酸堆积C.酮体堆积D.呼碱E.代碱16.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A.微动脉B.后微动脉C.真毛细血管D.微静脉E.动-静脉吻合支1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A.强烈抑制B.改变不明显C.先兴奋后衰竭D.先兴奋后抑制E.强烈兴奋18.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微循环缺血B.交感兴奋C.组织缺氧D.微循环淤血E.血压下降19.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A.血液重新分配B.输液过多C.组织液返流入血D.输血过多E.肝脾储血库收缩20.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A.胃肠B.肾脏C.骨骼肌D.心脏E.皮肤21.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下肢抬高30度-40度,头部不抬高B.至少两条输液路径C.准确记录出入量D.常规吸氧E.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监测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A.烦燥不安B.脉搏细数C.血压明显下降D.面色苍白,出冷汗E.少尿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A.心脏B.肺C.肾D.肝E.胰腺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A.组胺B.心肌抑制因子C.激肽D.腺苷E.内皮舒张因子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脾D.肺E.肾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C.肾性肾功能衰竭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A.冠脉血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28.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A.少尿B.血压下降C.脉搏细速D.面色苍白E.四肢冰冷29.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聚集C.白细胞贴壁D.血液粘度增加E.血流变慢30.休克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B.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性下降C.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D.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E.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A.发病机制复杂B.易导致心力衰竭C.早期常伴有高热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病毒D.螺旋体E.真菌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型休克B.失血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促成TNF合成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感染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烧伤性休克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A.10%B.20%C.25%D.30%E.40%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A.烧伤B.创伤C.呕吐D.腹泻E.心律失常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A.心源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A.失多少,补多少B.需多少,补多少C.宁多勿少D.宁少勿多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A.动脉血压B.心率C.尿量D.肺动脉楔压E.心输出量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C.纠正酸中毒D.改善心脏功能E.去除原发病因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D.烧伤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45.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无变化C.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D.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6.休克时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变化规律是A.先降低后正常B.先升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正常后降低E.先正常后升高47.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稳定溶酶体膜C.代谢性碱中毒D.改善微循环E.拮抗儿茶酚胺48.休克时最常引起的酸碱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49.休克时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A.细胞水肿B.细胞跨膜电位下降C.线粒体肿胀D.溶酶体破坏E.细胞损伤50.休克早期产生的肾功能衰竭是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E.肾前性肾功能衰竭51.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A.严格控制补液量B.补液宁多勿少C.失多少补多少D.需多少补多少E血压正常不必补液52.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烧伤C.挤压伤D.感染E.脱水5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二)、X型题1.目前认为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特点是A.微循环障碍B.重要脏器灌流障碍C.细胞功能代谢障碍D.动脉血压明显降低E.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2.导致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A.交感神经被抑制B.微循环缺血C.血容量降低D.血管容积增加E.心泵功能障碍3.休克早期机体出现的代偿措施有A.组织液反流入血B.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血液重新分配D.心肌收缩力增强E.毛细血管口径增大4.导致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的机制是A.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加B.白细胞贴壁、粘附上内皮细胞C.内毒素的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D.组织细胞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E.酸中毒时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5.休克期回心血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B.血细胞比容减少C.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D.组织液生成增多E.血浆大量外渗6.休克期患者临床表现有A.心搏无力,心音低钝B.神志淡漠甚至昏迷C.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D.皮肤紫绀并出现花斑E.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7.晚期休克患者其所以难治是因为A.严重的细胞损伤B.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C.广泛DIC形成D.微血管麻痹E.重要器官功能衰竭8.休克肺出现的病理改变有A.肺淤血、水肿B.肺出血C.肺内微血栓形成D.肺内透明膜形成E.局限性肺不张9.下述哪些休克患者不宜用使扩血管药物A.创伤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失液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四、问答题1.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为什么?2.在休克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强调纠正酸中毒?3.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

4.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