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8张)
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8张)
阶段
课 时 分
究
德兰海战
一方
层
攻
作
重
第三
美、中等国参战,俄国退出战 一战以同盟国的 业
难
1917—1918 年
阶段
争,德国投降
失败而告终
返
首 页
15
·
自
当
主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影响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1.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固
新
双
知
(1)含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基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4)导火线: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 业
在 萨拉热窝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返 首 页
9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3.爆发:7 月 28 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 塞尔维亚 宣战。此 固
·
新
双
知 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习
标
探
①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固
·
新
双
知
②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基
合
③实际作用: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 课
作
时
探 究
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国联
分 层
攻
作
重 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探 新
历史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内涵;辨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固 双
知
基
解释 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
合
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运 课
作 探 究
唯物 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辩证
史观
时 分 层
攻
认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课 时
探 究
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c.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
分 层
攻
作
重 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业
难
返 首 页
·
28
·
自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史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 标
·
探
固
新 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 双
合 与会各国缔结了以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 课
作
时
探 究
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华盛顿体系。
业
返 首 页
·
16
(2)内容
自
当
主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减军备,德国的 海外殖民地 被战胜国瓜分。
探
究 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
27
·
自
当
主 预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原因
堂 达
习
标
探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固
新
双
知
②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 基
合 作
斗争。表现为:a.法德之间围绕争霸欧洲矛盾十分尖锐。b.俄奥的矛
11
月
11
日,大战以
同盟国
的失败而结束。
时 分
究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
14
[轻巧识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
自 主
阶段
预
习
第一
探
新
阶段
知
时间 1914 年
战事 马恩河等战役
结果
当 堂
达
德军“速决战” 标
·
固
的计划破产
双
基
·
·
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
合 作 探
第二 1915—1916 年 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 权转移到协约国
达
习
标
探
1.帝国主义阶段
·
固
新
双
知
(1)原因: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基
合 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帝国主义 阶段。
课
作
时
探 究
(2)政策: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
分 层
攻
作
重 策,掀起了新的 瓜分世界 的狂潮。
业
难
返 首 页
·
8
时 分
究 攻
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②英德在日德兰海域 进行海战,德国未
层 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
业
难 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返 首 页
·
13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新
(3)1917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
固 双
知
基
胜利 后于 1918 年退出了战争。
合
课
作 探
(4)1918
年:1918
年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2
学习目标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 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 固
新
双
知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 基
合 作
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
课 时
探
分
究 影响。
作
重
业
难 家国 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亚非
·
情怀 拉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
返
首
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6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固
新 知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双 基
合
课
作
时
探
分
究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
7
·
自
当
主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堂
预
习
标
·
探 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 固
新
双
知 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 基
合 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 课
作
时
探 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分
究
层
攻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 作
重
业
难
(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返 首 页
·
30
·
自
当
主 预
[思考]
堂 达
习
标
探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史料一和所 固
·
新
双
知 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德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 基
合 张了。
课
作
时
探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国独霸的局面;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军事戒备;美英 业
难
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返 首 页
33
·
自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当
主 预
(1)积极方面: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创造了相对和
2.大战的酝酿
自
当
主 预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致它们的
堂 达
习
标
探 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
固
新
双
知
(2)主要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 基
·
·
合 作
(3)两大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课 时
探
究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协约国 ”。
26.6
攻
重
难
1896—1900 年
9.5
13.2
课 时
分
13.9
层
作
业
16.6
·
返 首 页
22
史料二 一幅关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的漫画“项庄舞剑,
自
当
主 预
意在沛公”。
堂 达
习
标
·
探
固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