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德国的高等教育及
世界的学术中心由英法转移到了德国
洪堡的大学理念, 洪堡的大学理念,柏林大学的创办对德国高等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 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德国高等教育 发生了质的变化, 发生了质的变化,直至二战前夕德国一直被视 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在生理学领域的根本发现中, 1835年以前,德意志人取得了63项,而世界其他民族 总共只有43项;到1864年,德意志人又取得了156项, 而世界其他民族总共只有57项;1864年至1869年, 德意志人取得了89项,而世界其他民族总共只取得了 11项。 一位德国教授在1900年说到:“在宗教或是艺术等其 年说到: 一位德国教授在 年说到 他领域,其他民族或许胜过我们, 他领域,其他民族或许胜过我们,但德国精神在本世 纪的科学领域凯歌高奏,胜过其他国家。 纪的科学领域凯歌高奏,胜过其他国家。科学是我们 的荣耀。 的荣耀。”
1349年,德意志境内的第1所大学 年 德意志境内的第 所大学 所大学——布拉格 布拉格 大学建立。 大学建立。 随后维也纳大学(1365年)、海德堡大学 随后维也纳大学 年 、海德堡大学(1386 年)、科隆大学 、科隆大学(1388年)、爱尔福特大学 年 、爱尔福特大学(1392 莱比锡大学(1409年)等五所大学建立,这 等五所大学建立, 年)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 年 等五所大学建立 是德国最早的一批大学。 是德国最早的一批大学。 世纪末, 所大学, 到18世纪末,全国已有 所大学,是欧洲国 世纪末 全国已有42所大学 家中大学最多的一个国家。 家中大学最多的一个国家。
威廉·洪堡的理念 威廉 洪堡的理念
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 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 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 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 通过它 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从而取得真正 得在德意志世界以及全世界的尊重 从而取得真正 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的启蒙和精神教育上的世界领先地位。
(1)增加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建立了许多 新型的大学。 1968年10月31日,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共 和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的协定》,决定成立3 年制的高等应用专业学校。1970年左右,各 州在原有的工程师学较、技术中专师范学校等 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纷纷组建高等应用专业 学院。
后来,联邦与州又建立了行政管理高等专科学 院,培养非技术领域的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人 才,如公共行政管理、图书情报、职业代理等 专业人才。此外,80年代德国又创办了职业学 院。
2.崛起期:17世纪至二战之前 .崛起期: 世纪至二战之前
(2)德国高等教育的第二次改革 洪堡和柏林大学 史家称:“柏林大学的创办像一个燃烧点发出 耀眼的光芒,一切光线全都从这里发出”
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 ——黑格尔
洪堡(1767~1835)
Humboldt,Karl Wilhelm von
二、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1.萌芽期:中世纪德国大学 .萌芽期: 2.崛起期:17世纪至二战之前 .崛起期: 世纪至二战之前 3.灾难期:1933年一 年一1945年 .灾难期: 年一 年 4.恢复重建期:二战之后至两德统一前 .恢复重建期: 5.新发展期:两德统一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新发展期:
1.萌芽期:中世纪德国大学 .萌芽期:
德国教育家,语言学家, 德国教育家,语言学家,政治 1809年任普鲁士内务部教育 家。1809年任普鲁士内务部教育 厅厅长。 厅厅长。 1810年 洪堡和J.G. J.G.费希特创建 1810年,洪堡和J.G.费希特创建 了柏林大学。 了柏林大学。这所新型大学充分 体现了洪堡提倡学术自由、 体现了洪堡提倡学术自由、强调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对欧美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 远影响。教育论著有《 远影响。教育论著有《关于人的 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
2.崛起期:17世纪至二战之前 .崛起期: 世纪至二战之前
(1)德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次改革:哈勒大学与 德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次改革: 德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次改革 哥廷根大学等 1694年创办哈勒大学, 1737年正式创办哥廷 根大学
抨击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 抨击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吸取了当时最新的 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 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使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精神渗 透到教学领域;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原则, 透到教学领域;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原则, 并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 并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
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 在最深 大学“立身的根本原则是,在最深 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 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 并 使之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 教育” 教育”。 大学的任务不容置疑的就是研究 和教学, 和教学,大学要用科学来培养学 生。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就总体而言,国家决不能要求大学 就总体而言 国家决不能要求大学 直接地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而应 直接地和完全地为国家服务 而应 当坚信,只要大学达到了自己的最 当坚信 只要大学达到了自己的最 终目标,它也就实现了 它也就实现了,而且是在 终目标 它也就实现了 而且是在 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
“犹太人只会像犹太人那样思维,他如果写德语, 犹太人只会像犹太人那样思维,他如果写德语, 那他就是在撒谎⋯⋯犹太人的著作用希伯莱语出版。 ⋯⋯犹太人的著作用希伯莱语出版 那他就是在撒谎⋯⋯犹太人的著作用希伯莱语出版。 如果用德语出版,则必须注明是译本⋯⋯ ⋯⋯德语书刊 如果用德语出版,则必须注明是译本⋯⋯德语书刊 只供德意志人使用。 只供德意志人使用。非德意志精神一律应从公共 的书店中彻底清除⋯⋯ ⋯⋯我们要求根据德意志精神思 的书店中彻底清除⋯⋯我们要求根据德意志精神思 想上是否可靠来选择学生和教授。 想上是否可靠来选择学生和教授。"
德国的高等教育及大学
一、德国高等教育现状
2007年德国共有383个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 括103所大学和综合大学,6所教育学院,15 所神学院和53所艺术学院,176所高等应用专 业学院和30所公共管理应用学院。根据德意志 联邦的统计数据,2006—2007年共有197. 4 万在册学生,其中女生占47.8%,所有学生中 的68%在大学中注册,在高等应用专业学院注 册的学生数占27.4%。
(2)改革措施是民主参与,让学生参加学校 的管理。 (3)政府拨款建学校,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等,同时取消学费。
4.恢复重建期:二战之后至两德统一前
1960年的大学升学率为7.9%(占19-21岁年龄 组),在校生26.93万人;1990年为35.8%,在校生 148.59万人。至此,德国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 育的大众化。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
大 学
高等 专科 学院
神学 大学 院
科 学院
公共 管理 学院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分类的特点
1、层次清晰,类型简明。 2、层次和类型趋于稳定,鲜有大学的合并和 升格。 3、各层次高校都注重科研和教学的统一,但 侧重点不同。
4.恢复重建期:二战之后至两德统一前
据统计,在纳粹统治初期,全德平均每年有 据统计,在纳粹统治初期,全德平均每年有14.34% % 的大学教师和11%的大学教授被解雇。 的大学教师和 %的大学教授被解雇。1932--1939 年间40%的大学教师由于政治或种族原因离开大学, 年间 %的大学教师由于政治或种族原因离开大学, 流亡国外。 流亡国外。1933—1938年,全德国 %的学术研究 年 全德国45% 机构负责人被撤换。占德国教授总数12% 机构负责人被撤换。占德国教授总数 %和德国诺贝 尔获奖者人数25%的科技精英被迫流亡4, 尔获奖者人数 %的科技精英被迫流亡 ,德国大学 自洪堡以来享有的世界声誉不再重现。 自洪堡以来享有的世界声誉不再重现。
民族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
1926年,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就宣 年 告成立,它的宗旨就是培养希特勒所说的“ 告成立,它的宗旨就是培养希特勒所说的“敏 捷如猎犬、坚韧如皮革和坚硬如克虏伯钢铁” 捷如猎犬、坚韧如皮革和坚硬如克虏伯钢铁”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并把他们的精力导入有效 的政治道路上去。 的政治道路上去。 1933年4月22日,纳粹大学生联盟的成员被迫
3.灾难期:1933年一1945年
(1)“领袖’’原则的建立 (2)民族社会主义大学教师联盟(NSDDB)和 民族社会主义大学生联盟(NSDStB) (3)对大学入学人数的限制 (4)对大学里犹太教师和学生的清洗
民族社会主义大学教师联盟
1935年7月建立纳粹大学教师联盟,纳粹大学 年 月建立纳粹大学教师联盟 月建立纳粹大学教师联盟, 教师联盟首先是对大学教师进行政治控制, 教师联盟首先是对大学教师进行政治控制,防 止他们发表反对纳粹党的言论, 止他们发表反对纳粹党的言论,并且将大学教 师的政治信仰作为他能否晋升的一个重要标准。 师的政治信仰作为他能否晋升的一个重要标准。 1938年有大约四分之一的高校教师从属于大 年有大约四分之一的高校教师从属于大 学教师联盟。 学教师联盟。
国家要谨记, 不能, 国家要谨记 , 不能 , 也不应 该做大学该做的工作, 该做大学该做的工作 , 无论 何时对大学进行的干预都将 阻碍大学工作的开展。 阻碍大学工作的开展。
1810年柏林大学 年柏林大学——现代大学之母 年柏林大学 现代大学之母
柏林洪堡大学
柏林大学的成功创办标志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 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为将科学研究 职能引进大学,不仅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 职能引进大学,不仅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 而且提高了大学的社会地位, 而且提高了大学的社会地位,也加大了大学对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4.恢复重建期:二战之后至两德统一前
第一阶段是从战后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通常 被称为“未改革的20年”。任务是重建因纳粹 和战争而被破坏的高等教育,恢复洪堡传统。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后期开始至80年代,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改革阶段。改革 的主要目标是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机会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