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一门科学,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的现状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特点,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环境日益多样和复杂,如何使思想政治更具有实效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历永弥新的重大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产品也大量涌入我国文化市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第一部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即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思想认识不到位、价值观念偏差大、思想教育手段落后等。

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为“三个主义”,即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简单粗暴的主观主义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一切围着上面转,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疲于应付、杂乱无章、缺乏计划性。

不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往往凭主观意志办事,搞主观武断。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形式,但有些人却本末倒置地单纯追求形式,在具体工作中,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造声势、追求表面的热闹,其实,并非活动搞得越多,思想工作就做得越好。

应该把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

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部分阐述了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

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失效现象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和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动击、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党和社会出现的极少数腐败现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上主流和支流的冲突,主体意识和自我化倾向、务实意识与实用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创业意识和投机化倾向。

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源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个体四个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正确认识和判断工作现状和薄弱环节,是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取得工作实效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薄弱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两个方面。

当前学生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挑战。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不够,缺乏总体、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从教育的层次上看,缺乏分层次教育和连续培养的过程,对教育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研究,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一统化”的现象较明显;从教育内容上看,不能很好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的现象;从教育方法上看,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环境上看,还没有
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第三部分指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必须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感召力和渗透力,即要充分发挥人格力量,注重运用情感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激励机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联系实际,真抓实干;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水平;从实际出发,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促进解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问题:另一类是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总目标。

前一类工作必须作为一项任务来落实,这一点要毫不动摇,但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完成;科学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真正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是要与教育者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看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师生的精神面貌;看师生的积极性、自觉程度、参与意识;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职业道德状况。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防止以经济效益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倾向。

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不可能完全用物质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

我们既要看现实的、直接的效果,又要看潜在的、间接的效果,要把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道德》主编王兰英黄蓉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论述》薛豪勇
《现代教育理论》主编扈中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靳小平内蒙古农业大学《理论与实践》200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