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Vc和色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差异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Vc和色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差异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Vc和色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差异孙贺;李旭;曹万万;姜丹;朴一龙【摘要】以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叶片、根系、果实和种子为试材,测定了Vc、叶色素、花青苷及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叶片叶色素含量和V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雌株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雄株.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各器官SOD活性无显著差异,但雄株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而雄株叶片的POD活性显著低于雌株.软枣猕猴桃不同器官SOD和POD活性差异较大,雌株根系POD活性最高,而种子SOD活性最高.【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软枣猕猴桃;雌雄株;次生代谢产物;保护酶活性【作者】孙贺;李旭;曹万万;姜丹;朴一龙【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3.4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 guta Sieb.et Zucc.),又名软枣子,猕猴梨,藤瓜,属于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

软枣猕猴桃喜凉爽、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多攀缘在阔叶树上。

软枣猕猴桃的茎部叶片和叶柄常不具毛,浆果外面无斑点,叶片互生,其大小和外形与苹果树叶相似。

花为白色,较小,具有百合的甜香气,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软枣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

软枣猕猴桃是9种光果猕猴桃种类之一[1]。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及长江流域。

在陕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2]。

软枣猕猴桃营养丰富,含大量Vc、蛋白、脂肪、钙、磷、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3]。

目前,软枣猕猴桃作为第3代猕猴桃在国际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4]。

马月申等[5]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含有丰富的Vc,最高达430.8 mg/100g;翟延君等[6]对软枣猕猴桃各组织器官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过测定;张计育等[7]在猕猴桃研究中发现,猕猴桃果实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果实中所含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的比例。

逆境胁迫因素能诱发植物组织细胞内产生过量的活性氧。

活性氧的过剩累积会造成膜系统蛋白质和DNA分子等损伤,甚至造成死亡[8]。

为抵制活性氧对细胞的伤害,植物细胞便会启动一些活性氧清除机制,即植物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此系统主要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组成,这些物质协同作用以除去植物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9,10],从而使植物避免伤害。

这些酶也被称为保护酶系统。

早在1969年,Mccor d[11]就确定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强弱可以作为判断植物抗寒性强弱的依据。

植物POD的研究可追溯到1809年用愈创木酚为底物进行的颜色反应。

由于POD在呼吸链电子传递的多条途径中都有重要作用,且在植物分化生长起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12]。

张兰杰等[13]研究发现软枣猕猴桃果实含丰富的SOD。

王博等[14]人研究了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POD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OD活性较低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缓慢增加,SOD保持较高活性。

但在软枣猕猴桃雌雄株间其他器官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软枣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为此给软枣猕猴桃育种和栽培带来很大不便。

本试验以软枣猕猴桃雌雄叶片、果实、种子、雌雄根系为试材,研究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不同器官Vc含量、叶色素和花青苷含量差异及保护酶活性差异,为软枣猕猴桃性别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材料取自吉林省安图县新安村。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远离作物种植田的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各10株,于2014年8月10日每株摘取30片左右的叶片,挖取200 g左右的根系,2014年9月3日采集果实若干。

采集的材料迅速装入冷藏箱运回实验室,然后把果实、叶片和根系洗净、切分、液氮处理后在-8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用。

1.2 方法1.2.1 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1)Vc含量测定:利用分光光度计法[15]。

2)色素含量测定:取雌雄株叶片各1 g,将叶片浸入丙酮∶乙醇=2∶1的混合溶液中,黑暗处理15 h。

稀释10倍后,于470 n m波长下测定OD值。

重复3次。

3)花青素含量测定:取雌雄株叶片各2 g,浸入20 mL 0.1 mol/L HCl水溶液中,黑暗处理15 h。

在530 n m波长处测定OD值。

花青素的相对含量(色素单位)=[测得的OD值/0.1]/样品鲜样质量(g)。

以每克鲜叶在20 mL提取液中的OD值为0.1时的花青素浓度为1个色素单位。

1.2.2 保护酶活性测定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参照Zhang D L[16]的愈创木酚法,且略有改进。

称取果肉或叶片3 g,加20 mmol/L KH 2 PO4 10 mL,于研钵中研磨成匀浆,以8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保存在冷处。

POD的活性(U/min·g·F W)=⊿470×Vt/(W×V S×0.01×t)式中,⊿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为试验材料鲜质量(g);t为反应时间(min);V t为提取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氮蓝四唑(NBT)比色法[17-18]。

1.2.3 数据处理分析试验结果采用Excel软件处理。

显著性分析采用邓肯的多重比较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2.1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次生物含量差异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不同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如表1。

试验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叶色素和Vc含量(不同器官)均未出现显著差异。

但有雄株Cb含量高于雌株和Cx.c含量低于雌株的倾向。

而雌株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雄株,雌株叶片的花青苷含量约为雄株的3倍。

表1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不同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Table 1 Differences in secondary metabolite contents of different organs bet ween male and female Actinidia arguta Planth注:不同字母代表显著差异(p≤0.05),下同。

性别叶色素花青苷含量(色素单位)Vc含量(mg/100 g·FW)Ca Cb Ct Cx.c 叶片叶片根系雌株 1.35 a 0.327 a 1.677 a 0.404 a 3.165 a 17.46 a 18.03 a雄株 1.31 a 0.447 a 1.757 a 0.324 a 1.096 b 15.86 a 15.46 a2.2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POD和SOD活性软枣猕猴桃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表2),软枣猕猴桃雌雄株各器官SOD活性无显著差异,但POD活性差异显著,即雄株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而雄株叶片的POD活性显著低于雌株。

表2 软枣猕猴桃雌雄株SOD和POD活性差异Table 2 Differences in SOD and POD activity bet weenmale and female Actinidia arguta Planth性别 SOD活性(U)POD活性(U)根系叶片根系叶片雌株 10.69 a 15.98 a 0.911 b 0.197 a雄株 10.48 a 16.97 a 2.011 a 0.121 b2.3 软枣猕猴桃雌株不同器官Vc、色素含量和酶活性差异2.3.1 不同器官 Vc含量软枣猕猴桃雌株不同器官Vc含量变化如图1。

试验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不同器官Vc含量差异较大。

叶片和根系中Vc含量较低,而在果实和种子中含量较高,种子中Vc含量显著高于果实,果实中Vc含量又显著高于根系和叶片。

种子和果实中Vc含量是根系和叶片的5~7倍。

本试验中Vc含量远低于马月申等[5]对软枣猕猴桃果实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最高达430.8 mg/100 g),造成 Vc含量差异的可能原因有2个:1)野生软枣猕猴桃自然繁殖为实生繁殖,后代发生分离,个体间差异较大;2)测定果实的成熟软化程度不同Vc含量出现差异。

图1 软枣猕猴桃不同器官Vc含量Fig.1 Vitamin C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in Actinidia ar guta2.3.2 不同器官保护酶活性由图2可知,软枣猕猴桃不同器官的SOD和POD活性差异较大。

各器官SOD 活性表现为:种子>叶片>根系>果实,且果实和根系未出现显著差异外其他器官间均出现显著性。

而果实的POD活性最低,根系最高。

总之,软枣猕猴桃雌株根系POD活性最高,而种子的SOD活性最高。

图2 软枣猕猴桃不同器官SOD和POD活性差异Fig.2 Differences in SOD and POD activity in different organs of Actinidia ar guta3 讨论与结论软枣猕猴桃雌株的花青苷含量显著高于雄株,花青苷含量可作为鉴别软枣猕猴桃雌雄株的简易方法。

软枣猕猴桃雄株根系的POD活性显著高于雌株;而雌株叶片的POD活性显著高于雄株,但成龄树雌雄株器官组成不同(果实有无)其代谢方式亦可能不同,自由基产生量不同,导致POD活性不同,所以,难以作为幼龄树雌雄株鉴别的指标。

软枣猕猴桃雌株根系POD活性最高,而种子SOD活性最高。

参考文献:[1]曹家树,秦岭.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0.[2]李坤明,胡忠荣,陈伟.昭通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及其利用评价[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39-41.[3]邵信儒,孙海涛,姜瑞平,等.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果肉果冻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5):115-118.[4]陕西省果协赴澳考察组.新西兰猕猴桃考察报告[J].果农之友,2009(8):36-37.[5]马月申,袁福贵,赵淑兰.软枣猕猴桃果实营养成分的测定[J].特产研究,1992(1):44-45.[6]吴泽南,聂援,孙冬伟,等.软枣猕猴桃修剪技术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1,56(1):5-7.[7]张计育,莫正海,宣继萍,等.猕猴桃果肉颜色相关色素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3):77-85.[8]余叔文,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21-784.[9] Rubio M C,González E M,Minchin F R,etal.Effects of waterstress on antioxidant enzy mes of leaves and nodules of transgenic alfalfa over expressing superoxide dis mutases[J].Plant Physiol,2002,115:531-540.[10] Miller A F.Superoxide dismutases:active sites that save,but a protein that kills[J].Science,2004,8:162-168.[11] Mccord J M,fridovich.Speroxide dis mutase:an eny mic f unction for erythrocuprein[J].J Biolchem,1969,224:6049-6055.[12]赵可夫.不同日照长度下菊块茎形成过程中植物激素和同工酶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1984,10(1):11-17.[13]张兰杰,辛广,张维华,等.软枣猕猴桃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与特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1):38-40.[14]王博,朴一龙,王琳,等.野生软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1,33(1):6-9.[15]张志良,翟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 Zhang D L,Quantick P C.Effects of Chitosan coating on enzy matic browning and decay during posthar vest storage of litchi fr uit [J].Posthar 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1997,12(2):195-202.[17]林明慧,邵延富,刘祥建,等.猕猴桃常温贮藏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1,12(1):38-41.[18]陈金印,徐小彪.猕猴桃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9(1):99-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