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下册语文 23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 23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壮丽雪景 将士寒苦生活 愁云惨淡气氛
风雪送客图
.
送别宴会 依依不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重点词语
①旅:旅生,植物未经 播种而野生。
②葵:葵菜,嫩叶可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
以吃。
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
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 ③饴:送,赠送。
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
落在征衣上。 .
1.这首诗中老兵感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2.“十五”“八十”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夸张。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3.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 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 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3 诗词曲五首
.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 品位和审美情趣。
.
十五从军征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②罗幕:帐幕,帐篷。 ③锦衾:丝绸的被子。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①冷难着。 瀚海②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③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重点词语
①铁衣:铁制的铠甲。
[译文]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 ②瀚海:沙漠。
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
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 不动。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
③中军:主帅的营帐。
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
和羌笛。
.
重点词语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①红旗冻不翻。轮台
东门送君去,去时②雪满天山路。
①掣:拉,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
[译文]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 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 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 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 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 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 过的脚印。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
退伍回到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
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
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
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
飞去。
.
重点词语
①道:在路上。 ②冢:坟墓。
③累累:连续不断的 样子。
④窦: 洞穴。
中庭生旅①谷,井上生旅葵②。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重 兵
灾役
十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回乡所见:
狗窦:兔入
难给 人
五
从
行动:
近看
梁中上庭::雉飞 井上:生旅谷
民 带
军 征回乡心情:生旅葵 Nhomakorabea舂谷、做饭、采葵、作羹
来 的
沉
泪沾我衣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 法,此诗晋诗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 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 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 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 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 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 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①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②累累③。”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
岑参(715--770),江陵 (今湖北)人。他与高适齐名,是 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 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 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 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此 诗是他在轮台幕府送武判官回京城 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 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 争。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许多诗人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接触到 这方面的题材。他们描写边塞奇异雄伟的 风光,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天宝十 三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本诗是 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时所作的一首 送别诗。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传达出诗人赏雪时惊 喜的心声。诗人虽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 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 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 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句”。
②去时: 分别时。 ③马行处:马蹄印。
.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1~10句为第一层,瀚海风雪图。 11~18句为第二层,雪中送客图。
2.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塞地区特有的奇异风光和西北风雪的 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雪 中送客的深挚友情。
.
重点词语
北风卷地白草折①,胡天八月即飞雪。 ①折:折断,刮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狐裘不暖锦衾③薄。
[译文]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 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 就已雪花纷飞。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 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 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盖着丝绸的被子 也显得很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