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泾阳
我的家在泾阳,说起泾阳可真是个好地方。
古语山南水北为阳,泾阳泾阳是大部分在泾河之阳而得名。
泾河发源于宁夏的泾源县进陕西过北五县,流经泾阳全境。
出了泾阳就入了渭河,入口出就是泾渭分明。
自古来泾河流域就比渭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好,所以就有泾清渭浊之说。
上游虽然说是黄土高原但也是绿油油的,有树林有良田。
到了泾阳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了。
泾渭两河环饶。
中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好良田。
出的是棉花和小麦。
生活在这里的人门衣食无优。
自古就过这富足的生活。
过去说的陕西的大粮仓泾三高的泾就是泾阳。
泾阳北有山,南有水,座山面水,是真正的好风水,在以农立国的年代,可谓得天独厚。
所以自古就有:“天下好县泾三原”和“关中白菜蕊”之说。
过去泾阳就出过不少富豪。
如清代富商安吴家族,富可敌国。
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太后避难西安,没钱用,还是安吴家族给的钱,可见这里过去的富足.
这里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就是郑国渠,郑国渠首在县西北50里的泾河东岸.2300年前郑国来到了秦国.原来的意思是疲秦之计.目的是浪费秦国人力物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力量.在不会对别的国家造成威胁.可笑的是,郑国渠的修成不但没有削弱秦的力量.而且秦因为有了这个渠,粮食大增.国力大增.统一了华夏就靠的是这个渠,可见过去的泾阳的厉害.秦汉唐宋明清,一直到今天.泾阳都因为有郑国渠而文明.他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是国家重点的文物保护,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我去看了,满目的苍凉.不要是旅游了,就是本地的老百姓知道的都不多.为什么不知道,许是陕西的历史文物太多了,开发也轮不上他.我去过四川的都江堰.和那里比,比.实际就是没有办法比.有的时间陕西人就是爱拿个商朝的鼎喂猪.真不知道什么是宝贝,自己老喊自己穷.不知道自己要饭的碗就是聚宝盆.
县东南有个崇文乡,有一个塔,如果天气好的话,从西安去陕北走西三路你就可以看见.那就是崇文塔,建于明代.八面玲珑,有13层89米高,结构奇特,壮观的很,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
佛龛内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极为生动。
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
天晴之时,登临塔顶,西安、泾、渭、华岳、骊山景色皆历历在目。
过去有民谚,泾阳有个崇文塔,把天磨的扑它它.这个塔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古砖塔,一立400多年,还是那么的挺拔.以前上初中时还经常扫塔,因为塔就矗立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
昨天我去了,盖了个烂皮院院,想去参观.不要说卖门票了.连门都没有开,这就是我们的全国之最.我们就是这样对待的.
回来的时间叫了出租车,泾阳的出租太便宜,县城里是2个元随便坐.从崇文到县城有30里,叫了个车才要了10个元.从崇文往北就是永乐镇,永乐陕西人都叫永乐店.咸铜铁路从这里穿过.过去老早也是县制,过去是关中第一大集.听名字永乐店就知道过去的繁华.这里就是中国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镇边.名气大的就不得了.我问司机可以去看不.司机说有球看头,指这路边那个小小的有个小楼的院子说就是那,我一看就是不怎么样.与中国大地圆点的名字真不相符。
这么好的资源怎么不利用.司机说泾阳就是这个球目乃.就是把国务院般到这里,泾阳县给弄三间瓦房就给安顿了.我天了,他吗的
怪怪的.
泾阳人杰地灵.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远的不说,现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长,抗日英雄仵德厚就是咱泾阳县雒仵村的人,老先生今年93了.还精神矍铄,抗日杀敌,是少将师长,后来又蹲监狱,一生坎坷,先生有一首顺口溜概括了他的一生,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
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
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卫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
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
感谢党的政策好,我得温饱度晚年。
看了这个我心里乱乱的,不知在想啥.即到了老先生的地方,那天去看一下.咱帮不了啥忙.买二斤点心,叫老先生知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记的他的丰功伟绩的就行了.
说泾阳就得说泾阳的方言。
泾阳离西安咸阳不过都是30多公里,看着近,语言差的马字还大.最著名的就是泾阳人说的叉炸压(陕西土话不知我拼的准确不)叉就是我的意思,说我怎么了就是叉怎么了,炸就是咱们的意思,说人家就是压咋了,有意思.我头几天砸都不明白,问了人才知道.年轻人说话就更有意思,是老话还是创新的我就不知道了,说一个人长的难看就说谁谁长扯了,如果太难看就是不但扯了而且缝都缝不上了.
说一个人没有事情了,西安话就是没有球(那个字我真的打不了)了.人家泾阳人就文明的多,人家说,我看你是没有片子演了.听听,还跟演电影有关系,没有电影片子演了.有意思.来了才半个月学的不多,我准备好好学.争取今年过泾阳话的四级在说.
人生活的好,从吃的上面就可以看出来.过去的泾阳比乾县的生活好的多,那里吃饭基本没有什么菜,和点辣子醋水水就下了饭,听说泾三原的人会吃,顿顿都是几个碟子,实在是羡慕,可农民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说泾三原的人为嘴.人吗谁不为嘴.我也为嘴,只是有人有钱能为嘴,有人没钱没有办法为嘴,说别人为嘴的保证是自己没有钱没有办法为嘴的人.过去的乾礼人穷,谁家娶了泾三原的媳妇,旁人就笑话,那的女子也能娶,那的女子为嘴,养活不起的.
到了泾阳一看就是不一样,虽然没有三原的名吃多.但是也厉害,说小吃,大街上卖肉加馍多.有老朱家有老熊家,人是特别的多.咱在西安肉加馍吃的多.老樊家也就是那么回事了.昨天去了老朱家,一品就是不一样.比西安的盐淡,调和重,花椒和小香中和的那一种味道特别的突出.一个字香,咱这个人嘴谗,因为人胖,媳妇不叫多吃肉,一吃味美,忘了媳妇的话了,一口起吃了四个,又喝了一碗紫菜汤,就是美.看这肉加馍不光是西安的好,人家这泾阳的也不一样呀.
县体育场东有个巷子叫体育路.巷口有个老皮在卖小吃,有面皮凉粉什么的.一去说吃碗皮子,一看有蒸肉.说来一盘.咱西安的蒸肉也多的很,这个了一吃味道就是不一样,特别的香,肉香粉也香不光是香,不向西安的蒸肉是那么的干,需要喝水才行,人家这个到嘴就化.问老板.哥呀,东西正经呀.有啥窍.老板一笑说,西安的人吧,西安的蒸肉用的是牛肉呀,我用的是大肉呀.这俩肉不一样呀.过去的老话说的好,牛肉柴,羊肉膻,想吃猪肉没有钱.过去的大肉贵.为
什么?这个大肉油大.蒸了烂而且油多,所以就不干.而且我用的调料不一样,这是秘方不告诉你.反正是好,我三天就已经吃了四回了.
那天一个朋友定婚,把我叫去了.农村就是比城里美的多.首先人多热闹.自己搭的棚.光定个婚就摆了四十桌.城里你到那里寻这么热闹的事去,就是你有钱,也没有地方呀.上了席先是凉盘子.有一个菜和火腿肠有点象,还不一样,外头包的是鸡蛋里面有肉比得力思美的多,咱这个人嘴谗,一个人就吃了半盘子,我伙计见了,问好吃不,我说不好吃我年吃半盘子.那好办,一会给你拿几个.我说这叫个啥,这就是泾阳人家家过年都做的嚷活.我说第一次听说.怎么做的.我伙计说去问我妈去,我进了厨房,他妈说这简单,泾阳人家家都会做,这就是喝酒的凉菜.先把鸡蛋摊成鸡蛋饼.用大肉馅加调料,味精,盐,料酒,什么的在加粉面调好用鸡蛋饼包成长条,用布一裹蒸熟就好了.吃的时间切成片.我一听好方法,他妈说城里其实不好,城市里吃个火腿肠得利思什么的.也是这几年才有的,你看咱农村,祖祖辈辈都吃的是这.告诉你,造火腿肠的时间就是学的咱泾阳的壤活.就是牛比,原来这火腿肠还是学泾阳的.
我在泾阳已经呆了二十几年了.我已经喜欢上这个地方了.泾阳其实离西安特别的近.出张家堡过了渭河桥就是西安经济开发区的泾河工业园,一条西三路通向了陕北,路的东边就是泾河工业园.厂房林立,工厂现在就有200多家,长庆龙凤园小区一眼看不到边,西部汽车制造城正在兴建.可那不是泾阳的,那是高陵的,高陵是西安管.过了50米的西三路就是泾阳的聂冯.过去两边是一样的,泾阳这边还强一点.所以那边的人都是到这边来买东西,聂冯就形成了高泾咸交界最大的集,钱是赚了,没有几年,开发区起来了,大超市盖好了.农村的大集是不吃来了,和路的那边比起来一个是开发区的高楼,一个是农村的乡间小路.不一样了就是不一样了.是什么原因,我没有研究过,许是政府的原因,还是意识的原因,还是民风问题,不知道.
这就是我知道的泾阳,关中的白菜心,天下好县泾三原..片面的很,但是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我希望他不要在落后,希望他的明天更美好.。